认知护理对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观察
2017-01-15李淑敏
李淑敏
(吉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吉林 长春 130021)
乙型肝炎是指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6个月或者发病日期不明确但有慢性肝炎临床症状者,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其治疗方式主要为使用干扰素及抗病毒等药物治疗,但长期的药物治疗,会影响生活质量以及治疗依从性差的问题[1]。对此,我院对乙型肝炎患者实施认知护理,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常规护理加认知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各48例,实验组患者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48.5±3.4)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1±0.8)年。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7.1±2.6)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4.8±1.2)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本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②行针对性的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③同意加入实验,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②合并心脑血管病变者;③有认知功能障碍者;④拒绝加入实验者。
1.3 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慢性乙型肝炎针对性治疗,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同时进行以下护理措施。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在入院宣教,保持病房整洁,依据患者的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运动方案,遵医嘱执行用药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实验组:常规护理加认知干预,具体措施如下:常规护理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下认知护理:①心理疏导。长期服用药物,患者难免会出现一些烦躁等不良情绪,严重者甚至拒绝服用药物,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在此时期应该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耐心的倾听患者的心理需求,了解患者产生烦躁等不良情绪的原因,向患者讲述慢性乙型肝炎这种疾病的特点,告知患者在进行治疗时会出现的问题,以便患者的疾病及治疗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坚持治疗;耐心的回答患者的提出的问题,同时通过病友的现身说法,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增强患者的自信心。②用药护理。依据患者自身病情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服药,由于患者需长时间服药,疾病病情好转较为缓慢,护理人员可以在患者的病床前张贴用药表格,表格内包括当日服用药物的种类、数量等,在监督患者进行服药的同时,使患者对自身服药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以便更加配合治疗。③健康宣教。通过知识讲座、宣传手册等多种方法向患者讲述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知识、治疗期间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疾病预防的日常保健知识,增强患者对慢性乙型肝炎知识的了解。
1.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治疗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3个等级,完全依从: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医护人员的医嘱执行,坚持规范治疗;部分依从: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大致按照医护人员的医嘱执行,偶有不规范治疗;不依从:患者在进行治疗期间,多数不按照医护人员的医嘱执行,不能坚持规范治疗[3]。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评价,分为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以及社会功能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分数均为35~9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4]。
1.5 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SPS18.0处理,计量资料(±s)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依从性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为95.8%(46/48),其中有21例完全依从,25例部分依从,2例不依从;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为81.3%(39/48),其中有16例完全依从,23例部分依从,9例不依从;实验组高于对照组(χ2=5.03,P=0.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生活质量比较:实验组患者SF-36评分总分为(329.5±14.3)分,对照组患者SF-36评分总分为(261.8±16.1)分,实验组评分大于对照组(t=21.782,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脏而导致的传染性疾病,如不及时进行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肝癌、肝硬化等疾病,危及患者的生命[5]。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为药物治疗,但患者常会因疾病、服药周期长等原因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影响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故而在患者进行治疗时选取合适的护理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认知护理是依据患者的认知情况,选取合理护理方案的综合护理模式[6]。在上述实验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认知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实验组(95.8%)高于对照组(81.3%),由于长期的服用药物进行治疗,且病情程度缓解缓慢,效果不明显,导致患者可能会出现烦躁等不良情绪,降低治疗的积极性,甚至出现拒绝服药的现象,影响到治疗效果。认知护理干预应用后,通过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多种方式的宣教,使得患者对乙型肝炎知识有详细的认识,通过病友的现身说法,树立患者对疾病治疗的自信心,服药的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的接触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时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心理疏导,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积极性,从多个方面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实验组SF-36评分大于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因自身疾病的原因常会出现自卑、消极的心理,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认知护理通过心理、用药等多方面的护理人员,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的积极性,从而使得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乙型肝炎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认知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党得珺.探讨认知护理对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7):177.
[2] 周玮,邓翠珍,张志兰.优质护理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患者母乳喂养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8):27-29.
[3] 钱红星.PDCA循环式护理对乙型肝炎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13):1582-1584.
[4] 徐迎梅.心理护理对乙型肝炎住院治疗患者的效果和SAS、SDS评分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5):90-91.
[5] 庄子荣,贾明新,王晓青.认知护理对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8):236-237
[6] 刘艳霞.认知护理在改善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0):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