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减轻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
2017-01-15刘爽
刘 爽
(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手外伤为外科常见病,包括手神经肌腱损伤、裂伤、骨折、缺失、疼痛、出血和撕脱等,多需要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多有疼痛症状,且疼痛较明显,引起患者恐惧、焦虑、烦躁和抑郁等,不利于身心健康,而负性情绪又使疼痛加剧,以此恶性循环,引起原发病灶水肿、缺血和缺氧等,影响伤口愈合,同时极易引起其他并发症。此文为研究全面护理干预对术后疼痛的影响,选入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辽源市中心医院接诊的手外伤患者共计55例,回顾报道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入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辽源市中心医院接诊的手外伤患者共计55例,按手术日期单双号差异分组。对照组为单号日期手术,给予常规护理,有26例患者,4例患者手指受伤,10例患者手掌受伤,12例患者手腕受伤;女性患者为9例,男性患者为17例,均龄(44.55±6.35)岁,最小年龄14岁,最大年龄70岁。研究组为双号日期手术,给予全面护理干预,有29例患者,4例患者手指受伤,11例患者手掌受伤,14例患者手腕受伤;女性患者为11例,男性患者为18例,均龄(44.37±6.09)岁,最小年龄14岁,最大年龄69岁。在受伤部位、患者性别和年龄等资料比较上,两组有可比性,无显著差异(P>0.05),且不具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具体包括,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观察询问疼痛情况,予以评估;针对严疼痛重者,按医嘱用药,严格把握止痛药物使用指征,合理控制用药剂量。研究组为全面护理干预,干预方法有:
1.2.1 心理疏导:手外伤手术前,认真评估患者心态,了解恐惧、紧张及焦虑等,分析不良情绪原因。很多患者受伤后情绪低落,对手外伤知识及手术方法缺乏了解,对术后疗效过于担心,此时应做好相应疏导,灵活给予暗示、劝导、安慰和鼓励等,给予充分尊重,采用和蔼友好态度和简单通俗语言,与其沟通交流,介绍手外伤知识及手术方法等,缓解恐惧和紧张,以轻松、愉悦心情配合手术。
1.2.2 环境护理:病房内保持安静和卫生,切忌过于嘈杂,合理控制温湿度,保证温湿度适宜;经常开窗,做好空气消毒,使病房空气流通、新鲜;室内可播放舒缓的音乐,转移患者注意力,提高环境舒适性,解除焦虑,减轻疼痛症状。
1.2.3 按摩护理:术后经常按摩手受伤部位,加快徐循环,缓解疼痛。除按摩外,也可采用热敷或冷敷等方法,促进血运,减轻肌肉疼痛。
1.2.4 体位干预:根据手受伤部位协助患者采取合理体位,确保关节活动自由,不受限制,不会挤压手部。对于手部骨折者,告知其手部姿势应固定,切忌运动过量,固定3周后,轻度主动活动,有效改善疼痛及水肿。
评估两组术后疼痛的程度,调查护理满意度,予以比较。
1.3 疼痛标准:疼痛分0~Ⅴ度。0度:患者无痛;Ⅰ度:患者稍有疼痛,不严重;Ⅱ度:患者轻微疼痛,出现不适;Ⅲ度:患者中度疼痛,带有痛苦表情;Ⅳ度:患者重度疼痛,有恐惧感;Ⅴ度:患者极重度疼痛,伴休克、抽搐和昏厥[1]。
1.4 满意度标准:按满意度调查评分不满意(<65分)、基本满意(65~95分)和非常满意(>95分)。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满意度[2]。
1.5 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平均数表示,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表示,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疼痛程度: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程度:4例0度(15.38%),7例Ⅰ度(26.92%),5例Ⅱ度(19.23%),5例Ⅲ度(19.23%),3例Ⅳ度(11.54%),2例Ⅴ度(7.69%)。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程度:9例0度(31.03%),11例Ⅰ度(37.93%),6例Ⅱ度(20.69%),2例Ⅲ度(6.90%),1例Ⅳ度(3.45%),0例Ⅴ度。研究组疼痛程度较轻,有显著差异(χ2=1.0628,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
2.2 满意度: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0.77%,10例非常满意(38.46%),11例基本满意(42.31%),5例不满意(19.23%)。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55%,18例非常满意(62.07%),10例基本满意(34.48%),1例不满意(3.45%)。研究组的满意度较高,有显著差异(χ2=1.0605,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手外伤术后疼痛机制为,患者手部神经末梢在机械性损伤下,刺激伤害性感受,缓激肽、5-羟色胺、组织胺和乳酸等致痛物质释放增加,游离末梢受到强烈刺激,引起疼痛。术后疼痛可引发患者不良情绪,如恐惧、焦虑、烦躁或抑郁等,而不良情绪又使得疼痛加剧,加重原发病灶水肿、缺血及缺氧等,机体内蛋白合成速度下降,分解速度增加,不利于伤口愈合,并能引起其他并发症。采取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对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早期康复有极大意义。全面护理干预为整体性、系统性较强的护理方法,内容全面、丰富,可根据病情需要及患者要求施护,工作质量更高,服务水平更高[3-6]。针对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全面护理干预实施措施有心理疏导、环境护理、按摩护理及体位干预,通过心理和生理上的指导服务,协助患者缓解负性情绪,减轻疼痛,加快康复。此文中,研究组(全面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疼痛程度较轻,满意度高,96.55%>80.77%,表明全面护理干预为有效干预方法,对减轻术后疼痛影响较大,临床上可推广。
[1] 刘宝红.护理干预对减轻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效果的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2(4):77-78.
[2] 李绮君,林美华.护理干预对减轻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1):112.
[3] 刘杰,周凤英.护理干预对减轻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效果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8):254-255.
[4] 蔡洁倍,吴洁梅.护理干预在减轻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中的作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226-2227.
[5] 李翠莲.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月刊,2012,22(14):2701-2702.
[6] 查艳红,杜娟,张燕.护理干预对减轻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3,11(3):269-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