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硬联合麻醉包中0.5号腰麻针在高龄高危老年患者骨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2017-01-15颜廷凤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5期
关键词:卡因硬膜外高龄

颜廷凤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医院麻醉科,江苏 淮安 2232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同时,疾病的发生率也日益泛滥。高龄高危老年患者是一个各项身体功能和系统代偿都比较差的人群,与年轻的患者相比,高龄高危老年患者手术中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发病率和病死率都是较高的,尤其是8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1]。所以对老年人的治疗需要特别关注。本研究主要就腰-硬联合麻醉包中0.5号腰麻针在高龄高危老年患者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使用该麻醉方式后的患者的生命体征及麻醉平面,术后头痛发生率进行仔细观察,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包中0.5号腰麻针在高龄高危老年患者骨科手术中的有效应用价值和有效性、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高龄高危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将依据这些患者的入院就诊时间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30例。患者中男56例,女34例;最高年龄99岁,最低年龄82岁,平均年龄(85.16±4.79)岁。A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包中0.5号腰麻针给高龄高危的骨科患者进行麻醉,B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包中0.7号腰麻针进行麻醉,C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阻滞进行麻醉。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及手术类型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要有相关的医护人员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积极改善各系统功能,为求使患者的身体状况能在预定麻醉和手术时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最佳水平,并对患者在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测和评估,准备手术。

1.2.1 A组、B组患者的麻醉方式:A组和B组患者都采取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方式进行麻醉,患者取侧卧位,麻醉医师选取患者L3~4位置作为麻醉穿刺点,同时,应用25G硬膜外针对患者硬膜外腔进行穿刺定位;将硬膜外针斜面转向患者的头侧,A组和B组分别使用0.5针和0.7号针穿破患者蛛网膜下腔,在患者脑脊液回流通畅后,A组患者注射5~7.5 mg的0.75%的重比重布比卡因,B组患者注射8~10 mg的0.75%重比重布比卡因,然后取出腰麻针,最后将患者的头侧给予3.5 cm的硬膜外置管备用。

1.2.2 C组患者的麻醉方式:对C组患者采取单纯硬膜外阻滞进行麻醉,患者取侧卧位,麻醉医师选择患者L3~4位置作为麻醉穿刺点;在患者头侧同时进行置管处理,并给患者注射3~4 mL、2%的利多卡因试验剂量,严密观察患者的麻醉情况,观察其血压、心率、呼吸等有无发生变化,在确定患者无脊麻现象之后,再给患者注射等量的0.5%左布比卡因和2%的利多卡因混合液10~15 mL,同时,麻醉医师应尽量将麻醉平面调整至T10以下[2]。

1.3 观察指标:在患者麻醉前后5、10、20、30 min,要有专业的麻醉医师严密观察监测患者的动脉压、心率、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并对这些数据记录并统计,在麻醉结束后,测试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平面固定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与运动恢复时间以及最高阻滞平面;在手术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出现恶心呕吐、生命体征不平稳,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情况,并在术后72 h之内严密监测患者的麻醉并发症情况[3]。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P<0.05,表示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组患者的麻醉起效及完善时间:麻醉结束后,A组患者的阻滞起效时间为(63.6±7.2)s,阻滞完善时间为(11.6±3.9)min;B组患者的阻滞起效时间为(39.4±12.2)s,阻滞完善时间为(15.4±4.6)min;C组患者的阻滞起效时间为(256.1±61.2)s,阻滞完善时间为(22.6±6.7)min;B组在麻醉的起效及完善时间方面明显有效于A组和C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三组患者术中情况:A组患者术中情况良好,无一例出现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生命体征不平稳,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且平面控制在T10以下。B组患者术中有6例患者由于阻滞平面相对过高[4],出现低血压,心率增快呼吸困难,烦燥,瞻忘等不良反应,紧急处理后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C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后,手术过程中有5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和疼痛,需要在手术过程中辅助适量的镇静镇痛药。有4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由于麻醉平面偏高出现低血压、心率增快、呼吸困难,在进行紧急处理后患者生命体征恢复平稳。

3 讨 论

在治疗高龄高危骨科患者的时候,由于解剖学上的改变,骨质增生,韧带钙化,致脊柱畸形或关节僵硬挛缩,椎间孔与椎管狭窄等给实施蛛网膜下隙阻滞造成一定困难[4];需靠25号硬膜外穿刺针穿刺定位。又由于多系统器质性合并疾病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从而不太会引起医师重视,并且其器官功能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后出现的不可预知性和术前评估的难度,高龄高危的老年患者常常会出现呼吸、循环、神经系统并发症等多系统夹杂症,突发术中情况导致麻醉手术的风险相对来说较大,一般采用常规0.7号针蛛网膜下腔阻滞术后需要去枕平卧6 h,这对于老年人来说非常不适应[5]。一般常规采用的硬膜外麻醉虽然能够完成手术,但是术中常常发生患者阻滞不全,止血带疼痛,平面控制不好等的情况,并且在术中由于疼痛和不适需要额外追加镇痛镇静等辅助药物,给麻醉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不便,并且反复追加局麻药也容易引起患者麻醉平面的升高,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所以要对这些高龄高危的老年患者采用正确的麻醉方法。腰-硬联合麻醉(0.5号针)具有镇痛良好、起效迅速,而且所用麻药较少,麻醉平面控制的好,血流动力学平稳,头痛发生率极低等特点,所以这种麻醉方法是非常适合高龄高危老年患者身体素质差、循环储备功能低的情况[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选取的90例高龄高危患者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包中0.5号腰麻针的A组各种效果都优于另外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高龄高危老年患者的骨科手术临床治疗中既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又有安全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 张剑,丁帅.80岁以上高危老年病人骨科手术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探讨[J].中外医疗,2014,33(15):68-69.

[2] 玄立强.腰硬联合麻醉在80岁以上高危老年病人骨科手术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22):80.

[3] 王新,蔡云亮,陈文.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骨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2):115-116.

[4] 叶勇功.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高危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5,8:23-25.

[5] 徐启明.临床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31.

[6] 李蕊.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髋部及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1):72-73.

猜你喜欢

卡因硬膜外高龄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利多卡因、奥布卡因与丁卡因在喉镜诊疗中表面麻醉效果的系统评价Δ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改良硬膜外导管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