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7-01-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5期
关键词:小剂量阿托类药物

马 莉

(吉林工商学院,吉林 吉林 130507)

本研究为明确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将69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分别应用大剂量、常规剂量和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现报道2组疗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事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纳入本次研究的69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为医院自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其临床检查结果均与中华医学会心血病学分会所颁布的早期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1]相符合,排除合并心源性休克、严重低血压、恶性肿瘤、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和急慢性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者,本组患者均神志清醒,且已签订知情同意书。随机将上述患者分成大剂量组、常规剂量组、小剂量组,均23例。其中,大剂量组中男11例,女12例;年龄为47~70岁,平均年龄为(68.9±2.5)岁;常规剂量组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为48~70岁,平均年龄为(68.9±2.3)岁;小剂量组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为47~71岁,平均年龄为(69.1±2.0)岁;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其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治疗方法:3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即实施抗血小板、抗凝、抗心肌缺血等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生产单位: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0 mg;生产批号:141206)口服治疗。大剂量组患者在入院起第1个月口服该药80 mg/d,随后长期服用20 mg/d;常规剂量组患者在入院起第1个月口服该药40 mg/d,随后长期服用20 mg/d;小剂量组患者入院起一直维持20 mg/d的剂量。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3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并据此评估其临床疗效;②统计3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③统计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事件。

1.4 疗效判定标准[2]:①显效:患者心肌梗死早期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者显著改善;②有效:患者心肌梗死早期临床症状有所好转;③无效:患者心肌梗死早期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甚至恶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资料均应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表示,其组间率(%)对比则以χ2检验分析;P<0.05表示2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大剂量组23例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1例,其治疗总有效率是95.7%;常规剂量组23例患者中,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2例,其治疗总有效率是91.3%;小剂量组23例患者中,显效6例,有效11例,无效6例,其治疗总有效率是73.9%;大剂量组、常规剂量组之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χ2=1.72,P=0.190),与小剂量组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χ2=5.07,P=0.024;χ2=4.94,P=0.026)。

2.2 三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比:大剂量组23例患者中,出现梗死后心绞痛1例,心力衰竭1例,心脏性死亡1例,心律失常1例,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是17.4%;常规剂量组23例患者中,出现梗死后心绞痛1例,心力衰竭2例,心脏性死亡1例,心律失常1例,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是21.7%;小剂量组23例患者中,出现梗死后心绞痛2例,心力衰竭3例,心脏性死亡2例,心律失常2例,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是39.1%;大剂量组、常规剂量组之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χ2=2.87,P=0.090),与小剂量组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χ2=4.13,P=0.042;χ2=3.86,P=0.049)。

2.3 三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对比:大剂量组出现4例肝功能异常者,常规剂量组、小剂量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患者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所致的部分心肌持久、严重缺血,并因此出现局部坏死现象,以持久胸痛、白细胞增多、发热、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等为主要临床症状、体征表现,可导致患者并发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从而威胁其健康[3-4]。当前,他汀类药物可用于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频率最高的药物之一,可明显缓解心肌梗死患者炎性反应,并抑制其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减少心肌细胞重塑、肥大的机会,最终改善患者心功能[5]。

阿托伐他汀作为他汀类药物之一,不但可调节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脂肪,并具备稳定粥样斑块,从而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发挥抗血栓、保护神经、缩小梗死范围等作用[6]。然而,不同药物剂量的疗效、安全性存在差异。经分析,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内的炎性变化的标志物C-反应蛋白水平可伴随阿托伐他汀剂量的增加而下降;同时,阿托伐他汀应用剂量越大,其在降低患者血液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效果就越好,可见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方案在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佳。而本研究结果提示,大剂量组、常规剂量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证实了上述观点。此外,大剂量组、常规剂量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小剂量组,可见使用大剂量、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不会增加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另外,常规剂量组、小剂量组患者用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而大剂量组患者中有4例出现肝功能异常,可见于常规剂量、小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方案相比,本病患者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大剂量、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面效果肯定,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高,但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容易引起患者肝功能异常,因而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方案更具安全性,值得借鉴。

[1] 郝东云,刘晓明,赵静,等.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效果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5,21(1):129-131.

[2] 王瑞海.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醮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56-57.

[3] 李涛.他汀类药物不同剂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1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29(3):27.

[4] 战云.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11):151-152.

[5] 张姝.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3):49-51.

[6] 吕秀平.倍他乐克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5):100-101.

猜你喜欢

小剂量阿托类药物
小剂量激素治疗在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探究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
小剂量辐射比格犬模型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