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2017-01-15尚俊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5期
关键词:末梢血常规血液

尚俊东

(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1)

血常规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对于很多疾病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血常规检查主要是通过对细胞的成分进行分析,从而诊断出患者的相应疾病,针对于血常规,临床有很多标本的采集方式,如末梢采血动、静脉采血方式等[1],因此,为了保证血常规检查的准确性,本次研究特选择以上几种采血方式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210例实施血常规的体检人员进行研究,并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男性患者为40例,女性患者为30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为(33.6±2.1)岁,B组男性患者为42例,女性患者为28例,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为(33.4±2.3)岁,C组男性患者为39例,女性患者为41例,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为(34.1±1.9)岁,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采血前1 d,护理人员均进行采血前叮嘱,告知患者要在清晨空腹的状态下进行采血,随后由相应的护理人员进行采血。A组:本组患者实施静脉采血,让患者处坐位,由护士检查抽血位置处的血管,选取较高清晰度的血管,规范消毒后,抽取其前壁肘窝的静脉血。B组:本组患者则采用动脉采血,首先,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桡动脉部位进行常规的消毒,然后将采血针头与其动脉保持60°的角度,随后对患者的血液进行采集。C组:本组患者实施末梢采血,护理人员应采用酒精对手指末梢消毒,然后在专业采血针的辅助下,对受试者的血液样本进行采集[2]。

1.3 检测方式:此次的检测方法均为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检测,检测的范围包括白细胞(WBC)、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同时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红蛋白(Hb)等数据进行分析[3]。

1.4 统计学方法:此次的研究中,所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21.0软件进场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三种采血方式中血常规的各项结果对比,A组患者中,WBC(×109/L)、RBC(×1012/L)、MCV(fL)、MCH(pg)、MCHC(g/L)、Hb(g/L)、Hct(L/L)、PLT(×109/L)数据分别为(5.6±1.3)、(3.9±0.3)、(82.5±5.9)、(26.9±4.4)、(309±22.7)、(113.1±14.3)、(0.39±0.02)、(225±54.9);B组患者的相关数据为(5.7±1.2)、(3.8±0.2)、(81.7±5.1)、(26.8±4.2)、(311±23.1)、(114.2±13.9)、(0.42±0.02)、(227±53.8);C组患者的相关数据为(6.8±2.3)、(3.7±0.4)、(92.5±7.2)、(25.8±5.4)、(308±24.6)、(103.5±15.2)、(0.38±0.03)、(211±61.4)。根据上述的数据我们能得出,A、C组数据中,WBC(×109/L)、PLT(×109/L)以及MCV(fL)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血液是人体中的重要成分,主要有非细胞成分和血细胞组成,而血浆中又存在各种细胞因子,因此实施血常规检测能在早期有效的诊断出疾病,从而第一时间让患者进行治疗。针对于血常规,临床中有很多的采血方式,如动脉采血、静脉采血以及末梢采血等,其中静脉采血是临床中最简单的方式,其采集的部位为肘部,该位置是血液最稳定的位置,通过真空管将血液采集,并且整个采集过程均为全封闭的状态,因此可以降低血管受到外界的干扰,从多个角度降低了结果的失误率,同时静脉血中的组织、细胞杂质较少,结果较为稳定[4]。而动脉采血虽然其结果较为稳定,但是要求护理人员的技术较高,并且,如果护理人员的操作不当,很容易导致其血液受到损伤,最终导致结果不准确,容易引发安全隐患。最后为末梢采血方式,该方式为最简单方式,但是末梢血的血量较少,在采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对患者在的采血部位进行挤压,易混入组织液等成分,导致血液成分改变,其结果出现误差[5]。

通过本次的研究结果得出,观察三种采血方式中血常规的各项结果对比,A、C组数据中,WBC(×109/L)、PLT(×109/L)以及MCV(fL)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A、B两组数据较为稳定,说明,动脉采血以及静脉采血更实用与临床,尤其是静脉肘部采血,其得出的结果较为稳定,准确性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数据。

[1] 高梅,张凌峰,付永航.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4):46-48.

[2] 栗朋辉,蒋晓,刘金朋,等.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3):4767-4768.

[3] 艾卫军.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54):170.

[4] 韩秋青,王爱玲,韩风杰.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0,16(26):85-86.

[5] 王文峰.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对比[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5):10-11.

猜你喜欢

末梢血常规血液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延伸从严治党的“末梢”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液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对比结果比较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