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2017-01-15高维新
高维新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7)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脏病,主要是患者的脂肪代谢出现问题,是冠状动脉内膜出现脂肪沉淀,引起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1-2],导致心脏发生器质性病变,也可称为缺血性心脏病。目前临床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主要以抗血小板凝聚为原则,本次笔者以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为例,分析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从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80例,将80例患者使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9.2±3.6)岁,病程2~20年,平均病程(8.5±1.9)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例,其中伴高血压患者15例,伴糖尿病患者10例,高血脂患者1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56~81岁,平均年龄(70.2±4.8)岁,病程3~19年,平均病程(11.2±1.5)年,其中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例,伴高血压患者17例,伴糖尿病患者13例,高血脂患者10例。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结果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均无精神及智能障碍;③所有患者均无药物过敏史。④本研究实施前均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说明,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硝酸脂类、他汀类及、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阿司匹林(河南福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40103)治疗,用法用量:口服,100毫克/次,1次/天,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氯吡格雷治疗(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40529),用法用量:75毫克/次,1次/天。2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及PAG指标。
1.5 疗效判定指标。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分级改善一级以上。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等级改善一级。无效:患者的临床无明显改善,心功能分级无改善。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不良反应情况主要有皮疹、皮肤黏膜出血、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总例数/患者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分析:用SSP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s)表示计量数据资料,进行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若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显效2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35例,治疗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治疗有效30例,治疗有效率75.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皮疹、1例出现皮肤黏膜出血,1例患者出现恶心,无呕吐及上腹部不适情况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共出现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恶心,2例患者出现呕吐,3例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无皮疹及皮肤黏膜出血情况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的凝聚率(PAG)对比:治疗前观察组的PAG指标为(0.61±0.15),对照组的PAG指标为(0.62±0.14),治疗前两组PAG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AG指标为(0.31±0.05),对照组的PAG指标为(0.42±0.04)两组治疗后的PAG指标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压力的增加,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越来越多,造成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3]。冠心病患者脂肪代谢出现异常,血液内的脂肪物质代谢不出去,逐渐堆积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形成斑块,堵塞血管,使心脏血流受阻,心脏缺血[4],发生心绞痛,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血管壁上斑块破裂,造成血栓,阻断血管血流,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发生猝死情况,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冠心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劳累、寒冷或保餐后,患者出现胸部疼痛,并且疼痛向下颌、左上肢或者左肩放射,疼痛时间短,休息或含服硝酸脂类物质后缓解。
临床常见的治疗方式主要是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只是通过支架缓解动脉管狭窄的问题,仍需要以药物维持。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都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物,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消炎、抗血栓、预防消化道肿瘤等作用,对于抗血栓的作用主要是由于该药可抑制血小板的凝聚。
氯吡格雷是一种ADP受体阻滞剂,该药具备不可逆的选择性,可与血小板膜表面ADP受体结合,阻断血小板与二联酸腺苷的结合,使纤维蛋白原无法与糖蛋白原结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凝聚,来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氯吡格雷长期使用具有抗血小板作用,与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可显著降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风和其他血管疾病的病死率[5-6]。
在笔者的研究结果中使用氯吡格雷治疗的观察组,其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栓发生PAG均优于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对照组。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予以氯吡格雷治疗,治疗效果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血小板凝聚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1] 于淳,李中言,于东汇.氯吡格雷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24):126-127.
[2] 王海珠,王珂.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3,8(4):155-156.
[3] 黄佩民.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87例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6):52.
[4] 钟天胜,李兰芳,廖振文,等.氯吡格雷在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141-142.
[5] 李俊,戎晓敏.氯吡格雷在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2):225-226.
[6] 冷建洪,邓小军.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6):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