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格列汀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01-15王莹
王 莹
(吉林省白城中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2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近年来其已经成为备受全球关注的一种健康问题,其发病率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法,但临床实践发现其无法对血糖进行长效控制。糖尿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很容易出现肝损害、脑卒中等并发症,从而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近年来,通过不断深入对T2DM临床治疗方案的研究,发现DPP-4(二肽基肽酶)抑制剂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且安全性较高[2]。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T2DM患者110例进行分组研究,现进行如下分析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T2DM患者110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均为55例。对照组男25例,女30例,患者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6.8±11.3)岁。病程2~17年,平均病程(7.5±2.2)年。治疗组男28例,女27例,患者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57.9±10.2)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7.9±2.4)年。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结果发现组间差异均衡(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制定)中T2DM的临床诊断标准[3];②饮食控制或服用磺脲类药物依然无法有效控制血糖者;③患者知情同意,签署相关协议书。排除标准:①妊娠、哺乳期女性;②肝肾功能障碍或肺部严重感染、胃肠疾病者;②精神异常、恶性肿瘤或血液疾病者;③中途退出或不配合治疗者。
1.3 方法: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13021647,河北天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品规格:化学药品,0.25 g)治疗,每次500 mg,每天3次,连续治疗5周后将药物剂量调整为每次1000 mg,每天2次,用餐时服用。治疗组采用沙格列汀(国药准字J20110029,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药品规格:化学药品,5 mg)治疗,口服给药每次5 mg,每天1次。
1.4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标准:各临床症状在治疗后基本全部消失,与治疗前相比,血糖下降≥30%;有效标准:各临床症状在治疗后明显减轻,与治疗前相比,血糖下降在10%~30%范围内;无效标准:临床症状在治疗后依然无变化,血糖未下降或下降幅度未达到显效和有效的标准。总有效率的计算公式为显效+有效的百分比之和[4]。
1.5 统计学评析:利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对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进行描述,组间对比行χ2检验,将P<0.05作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评定标准。
2 结 果
2.1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比较:对照组显效24例(43.6%),有效19例(34.5%),无效12例(21.8%),总有效率78.2%;治疗组显效29例(52.7%),有效23例(41.8%),无效3例(5.5%),总有效率94.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作统计对比,对照组显著低于治疗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6.253,P=0.012)。
2.2 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比较:治疗组治疗期间出现尿路感染、头痛各1例,呼吸道感染、低血糖各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0.9%;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头痛3例,低血糖、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经统计比较,两组并无统计学差异(χ2=0.101,P=0.751)。
3 讨 论
2型糖尿病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是T2DM的发病原因。如果血糖始终处于高水平,再加上长期代谢紊乱的影响,患者心血管、肾、眼等全身组织器官会受到严重损害,同时还有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发生障碍或严重衰竭。健康人体中,肠促胰素效应是引起部分餐后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而这与GIP、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水平及活性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对T2DM患者而言,进餐过程中GLP-1反应降低会引起肠促胰素效应明显降低,治疗T2DM的关键就在于恢复GLP-1和改善糖耐量。然而,内源性的GLP-1半衰期并不长,其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被DPP-4裂解而失去活性。二甲双胍是临床治疗T2DM的一线药物之一,其可促进肝糖原快速合成,对糖异生进行抑制,加快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速度,通过对机体胰岛素进行改善的方式促使血糖降低[5]。
沙格列汀属于高效DPP-4抑制剂的一种,其主要通过对DPP-4进行选择性抑制的方式,促进内源性GLP-1提高,以达到对血糖进行调节的治疗目的。DPP-4抑制剂可对DPP-4活性进行有效抑制,使GLP-1的降解明显减少,提高GLP-1的血浆浓度,以此对餐后血糖予以改善。进餐或口服葡萄糖后,沙格列汀对DPP-4发酶发挥的抑制作用可将GLP-1水平显著提升,GLP-1在肠道之中即可迅速分泌,这样可达到抑制胰高血糖分泌和延迟胃排空的理想效果,以降低餐后血糖水平。沙格列汀对DPP-4酶活性的抑制时间在24 h左右,每天服药1次即可,这对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十分有利。
根据本组试验得到的结果,两组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沙格列汀治疗T2DM的临床疗效优于二甲双胍,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进一步推广。
[1] 孙玥,李英,王敏哲,等.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5):4172-4173.
[2] 侯丽萍.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与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0):5852-5853.
[3] 李小燕,刘敏杰.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3):169-171.
[4] 吕春凤,于珮,周赛君,等.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33(3):14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