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

2017-01-15范国萍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12期
关键词:管腔脑血管病颈动脉

范国萍

[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韩王分院,河南 焦作 454150]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

范国萍

[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韩王分院,河南 焦作 454150]

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探讨

缺血性脑血管病好发于老年人,临床上多表现为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脑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而颈动脉粥样硬化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诱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与脑卒中、暂时性单眼失明、短暂性脑缺血等病情发作息息相关。因此,应寻找一种科学有效的评估及检查方法,尽早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制订、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准确无误的诊断数据,确保患者病情得以全面控制,进而提高远近期治疗效果。笔者选择我院接收的200例受检人员进行研究,对其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48~85岁,平均(64.92±10.56)岁。对照组男50例,女50例;年龄45~87岁,平均(65.75±10.43)岁。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经MBI、CT检查证实,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

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做颈动脉超声检查[1],设置宽频探头频率为10~13 MHz,受检人员以仰卧位接受检查,扫查其总动脉、动脉分支等情况,详细记录受检人员颈动脉中粥样硬化硬块及其大小、回声、形态学特征、中膜厚度等。

检测标准: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1.0 mm时表示正常,1.0~1.2 mm时表示增厚,血管局部增厚>1.2 mm时表示粥样硬化。

结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者73例,对照组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者29例;观察组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率高于对照组,提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病率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随着现代化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随之提高,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亦逐渐增加。老年人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高发群体,约75%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致死率高达16.7%。动脉粥样硬化属连续型全身性疾病的一种,患者极易出现全身性动脉系统疾病,严重时危及生命[2]。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状并不典型,但有研究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短暂性脑缺血、脑血栓、冠心病等疾病相关。已有资料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为缺血性脑梗死的主要诱因。

多数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前瞻性研究的重点是新发生的急性脑卒中事件、急性冠心病事件等,而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的意识及认识不断改变,亦产生了诸多新的需求,这使得心脑血管病的预防、治疗不能仅注重相关终末期急性脑卒中、急性冠心病事件的研究。许多研究结果提示,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学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且此种病变均于20~30岁已经开始,可见探究不同危险因素与血管动脉硬化类疾病产生、发展的关系非常关键,结果可作为脑血管病早期预防的依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提示早期心脑血管病变情况,并可清晰观察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具体情况。

血管腔内增厚时表示动脉粥样硬化,此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其最早累及的部位便是颈动脉内中膜层,临床以内中膜厚度提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超声可直接检出。动脉粥样硬化产生过程中会累及机体大、中动脉内膜,最初是内中膜增厚[3]、粗糙出现斑块,斑块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凸出管腔,使管腔极易破裂,接着便导致机体血小板激活,凝血反应启动,出现血栓,此时便形成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斑块会导致管腔局部狭窄,导致血管中出现上游栓子停留[4]。颈动脉斑块、狭窄情况提示颈动脉粥样严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出现于颈动脉分叉位置以及颈内动脉起

始位置,此处管腔血流走向突然变化,易使血管内膜出现涡流性损伤,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或者血小板凝聚。有研究结果显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预测因子[5]。本研究结果也显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因此,在临床中应详细观察受检人员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并全面分析其斑块形成具体情况,进而可预测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进展、严重度等。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息息相关,临床上评价、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时可将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指标。

[1]张波,郑军,鲍远程,等.蕲蛇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及TCD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16(5):421-422.

[2]罗清艳.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183-184.

[3]余传庆,张梅,朱蕾,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6):613-618.

[4]柳曦,王金锐.颅外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9):1646-1649.

[5]Xue M Z,Li Y J,Gao X G,et al.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of intracranial and extracranial cerebral arteries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the correlative factors[J].Zhonghua Yi Xue Za Zhi,2011,91(11):762-765.

2017-04-20)

猜你喜欢

管腔脑血管病颈动脉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清洗刷在不同管腔器械清洗中的探讨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管腔器械清洗灭菌方法的新进展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