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华为应用黄连温胆汤合五苓散的临床经验※

2017-01-15王向农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12期
关键词:竹茹猪苓温服

王向农

(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3)

刘华为应用黄连温胆汤合五苓散的临床经验※

王向农

(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3)

刘华为;临床经验;黄连温胆汤;五苓散

刘华为教授是陕西省名中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笔者有幸侍诊,发现他临床应用黄连温胆汤合五苓散非常广泛,现介绍如下。

温胆汤出自宋·陈言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原书主治“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其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成方便读》载:“治胆虚痰扰,惊悸不眠等证。夫人之六腑,皆泻而不藏,惟胆为清净之腑,无出无入,寄附于肝,又与肝相为表里,肝藏魂,夜卧则魂归于肝,胆有邪,岂有不波及于肝哉!且胆为甲木,其象应春,今胆虚即不能遂其生长发陈之令,于是土得木而达者,因木郁而不达矣。土不达,则痰涎易生。”胆属木,乃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喜温和而主升发。肝气虽强,非胆不断,肝胆相济,勇敢乃成。五苓散出自《伤寒论》:“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用于太阳病下焦蓄水证,是临床上促进膀胱气化,调节水液代谢的方剂。刘华为教授将两方合用,应用于各种肿瘤、脑梗死、高血压病、类风湿关节炎、顽固性呃逆、多发性脂肪瘤、焦虑症、高脂血症、糖尿病、狼疮性肾病、神经官能症、结肠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疗效甚佳。

神经官能症

患者,女,54岁,2015年10月21日初诊。刻诊:头痛头晕,全身乏力,心慌心烦,胸闷气短,易悲大哭,自觉身体游走性疼痛并伴麻木、抽动,梦多纷纭,舌淡红、苔白腻,脉沉弦滑。当地医院诊断为“癔病”,“神经官能症”。辨证:痰湿内阻,肝脾不调。处方:黄连温胆汤五苓散加九节菖蒲、生龙骨、生牡蛎。组成:黄连6 g,橘红15 g,姜半夏15 g,茯苓15 g,竹茹15 g,枳实15 g,桂枝7 g,泽泻15 g,猪苓15 g,炒白术15 g,炙甘草6 g,九节菖蒲15 g,生龙骨30 g(先煎),生牡蛎30 g(先煎),14剂。清水煎至400 mL,早晚各1次,温服。

2015年11月18日二诊:以上症状减轻或消失,现患者胸闷气短,咽痒有痰,手足拘胀,背凉,梦多易惊,舌淡红、苔薄白,脉沉滑。辨证:痰湿内阻,肝脾不调。处方:黄连温胆汤五苓散加远志、九节菖蒲。组成:黄连6 g,橘红15 g,姜半夏15 g,茯苓15 g,竹茹15 g,枳实15 g,桂枝7 g,泽泻15 g,猪苓15 g,炒白术15 g,炙甘草6 g,九节菖蒲30 g,远志10 g,14剂。清水煎至400 mL,早晚各1次,温服。

2015年12月9日三诊:患者头痛、乏力、心慌心烦、易悲大哭、肢体疼痛麻木、抽动均消失。

多发性皮下脂肪瘤

患者,男,26岁,2015年10月14日初诊。刻诊:患者四肢、腹部皮下可触及多个圆形、光滑脂肪瘤,大小约1 cm×1 cm,体略胖,汗多,记忆力下降,轻度脂肪肝,纳眠可,二便调,舌边尖红胖、苔薄白,脉沉濡滑。辨证:痰湿内阻。处方:黄连温胆汤五苓散加干姜、荷叶。组成:黄连6 g,橘红15 g,姜半夏15 g,茯苓15 g,竹茹15 g,枳实15 g,桂枝7 g,泽泻15 g,猪苓15 g,炒白术15 g,炙甘草6 g,干姜15 g,荷叶15 g,14剂。清水煎至400 mL,早晚各1次,温服。

2016年12月23日二诊:诸症同前,乏力,汗多,记忆下降,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滑。处方:黄连温胆汤五苓散加柴胡、白芍、皂角刺、生山楂。组成:黄连6 g,橘红15 g,姜半夏15 g,茯苓15 g,竹茹15 g,枳实15 g,桂枝7 g,泽泻15 g,猪苓15 g,炒白术15 g,炙甘草6 g,柴胡12 g,白芍15 g,皂角刺30 g,生山楂30 g,14剂。清水煎至400 mL,早晚各1次,温服。

2016年2月3日三诊:未见新发脂肪瘤,个别瘤体较前缩小变软,食量大,乏力、记忆力较前好转,血脂高,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胖、苔薄白,脉弦滑。处方:黄连温胆汤五苓散加皂角刺、昆布、海藻、浮海石、白芥子、连翘、荷叶、荔枝核。组成:黄连6 g,橘红15 g,姜半夏15 g,茯苓15 g,竹茹15 g,枳实15 g,桂枝7 g,泽泻15 g,猪苓15 g,炒白术15 g,皂角刺30 g,昆布15 g,海藻15 g,浮海石24 g,白芥子10 g,连翘15 g,荔枝核30 g,14剂。清水煎至400 mL,早晚各1次,温服。

1年后随访,未见新出脂肪瘤,原皮下脂肪瘤触及不明显。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患者,男,72岁,2015年5月6日初诊。主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近1年。近期感冒,发热恶寒2 d,体温37.5~39.2℃,在某医院住院治疗,现发热,精神差,食少不思,口干口苦,胸闷气喘,左胸刺痛,心下痞痛,下肢水肿,大便量少,小便不利,舌淡苔白厚。查血常规白细胞18×109/L,重度贫血,胆红素升高;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心绞痛,心力衰竭,医院连续下病危通知,患者要求中医介入治疗。辨证:水饮壅阻,气机不畅。处方:葶苈大枣泻肺汤、黄连温胆汤、五苓散加减。组成:葶苈子30 g,大枣12枚,黄连6 g,橘红15 g,姜半夏15 g,茯苓皮30 g,竹茹15 g,枳壳15 g,炙甘草6 g,桂枝9 g,炒白术15 g,泽泻15 g,猪苓15 g,生姜15 g,椒目9 g,7剂。清水煎至400 mL,早晚各1次,温服。

2015年5月13日二诊:体温37.3℃出现过1次,左胸痛未见发作,胸闷气喘缓解,胸腔积液减少,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下肢水肿消,患者病情稳定出院。

小结

刘华为教授认为黄连温胆汤合五苓散治脾胃、调胃肠,具有调整中焦气机升降秩序,促进胃肠功能,运转全身气机升降出入,恢复气化的作用。脾属土,五行中“土爰稼穑”,土有生化、受纳、承载的作用。脾主管中央之位,分别旺于四季之末各18天以养其他四脏。脾胃相表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脾胃源源不断地转输水谷精气,就像天地养育万物一样,将水谷精微输送到全身各处。脾胃为后天之本,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素问·六节藏象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表明除脾胃为土脏、化生气血外,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均为人体的仓廪,能升清化气血,降浊化糟粕,名曰器,满而不能实,以降为顺,降中有升,皆通于土气。“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有医家认为“凡土脏,取决于胆也”。亦有一定道理,饮食水谷从口入,经食道、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糟粕排出体外这一过程是在整个消化道完成的,消化道多为空腔脏器,传化物,满而不能实,多以通降为顺。刘华为教授认为,食道属胃,为胃之上端,大肠为胃的延伸部分,小肠为脾的延伸部分。脾升胃降,小肠升清降浊,大肠主降。肝升胆降主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且胆内寄相火以升少阳之气,内藏精汁(胆汁)苦而主降,直接参与饮食物在胃肠的升清降浊,消化吸收,故肝主气机,胆主气化。从以上病案看出,刘华为教授临床诊疗时,非常注重中焦脾、胃、肠等“土脏”的升降顺畅,气血生化之源不枯竭,化生气血的道路不壅塞。造成壅塞的可能是有形的痰湿水饮之邪,或无形的痰湿水饮之邪。故用二陈汤健脾燥湿,通利中焦,恢复脾胃气机升降作用;枳实味苦辛微酸性温,入脾胃经,苦寒降气行痰,消积除痞;竹茹甘淡,气寒而滑,善清肺胃痰热;两者配伍以和胃降逆,消积化痰,宽中利膈,协调肝胆疏泄之能,促进中焦枢纽升降。茯苓、白术、猪苓、泽泻甘淡渗湿,使脾、胃、肠间之水从小便出,疏通三焦气化道路;桂枝温通而促使水液气化。两方合用,可化痰利湿健脾胃,调肝利胆通气机。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13-LC112)

2017-05-27)

猜你喜欢

竹茹猪苓温服
竹茹的临床应用及用量探究
经典名方橘皮竹茹汤历史文献考证与分析*
Effectiveness of Zhuling decoction (猪苓汤) on diuretic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痛风试试薏苡仁桑枝核桃饮
猪苓菌核共生营养优势蜜环菌初步筛选
汤药温服不刺激肠胃
喝中药不是越烫越好
猪苓的利水渗湿作用及其药理活性研究
总裁出场自带水军
治支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