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华德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

2017-01-15刘健强杨振江王燕君陈华德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10期
关键词:陈师颊车耳尖

刘健强 杨振江 王燕君 陈华德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针灸聚英

陈华德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

刘健强 杨振江 王燕君 陈华德#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周围性面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陈华德教授在3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对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分期、治疗特色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列举医案阐明陈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经验。

面瘫 针灸 经验 陈华德

周围性面瘫又称Bel l麻痹或面神经炎(以下简称“面瘫”),为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1]。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及性别限制,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本病相当于中医学“口僻”,俗称“口眼㖞斜”。陈华德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已30余载,在脑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针灸治疗面瘫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和方法。笔者跟随陈师受益良多,现将陈师针灸治疗面瘫的经验内容整理如下。

1 病因病机

2 辨证分期

陈师依据现代医学并结合面瘫的发病特点,将面瘫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2]。急性期一般在发病后的5~7天,此期为面神经炎症水肿进展期,患者的病情一般会呈现进行性加重的趋势,临床症状主要为头侧部或耳根疼痛、味觉减退、泪腺分泌障碍;额肌、眼肌及面颊等处肌肉运动障碍,多数患者伴有风寒或风热等表证症状。恢复期指发病后1周至2个月,此期患者水肿减轻或消失,疼痛及表证缓解,临床症状主要为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如:额纹变浅或消失,眼裂增大,鼻纹消失,鼻唇沟平坦,口角、眼角下垂,病侧不能做皱额、蹙眉、闭目、露齿、鼓气和吹口哨等动作。后遗症期指发病2个月以后,此期多因治疗方法不当而延误病情或经多种方法治疗仍未痊愈,临床症状主要为抬眉低甚至无抬眉运动,眼上睑松弛无力,抬眉时嘴角上错、闭眼时牵动嘴角、鼓嘴时眼小,鼻唇沟浅,面部僵硬、滞食、流泪等。

3 治疗特色

3.1 重视分期论治:陈师认为面瘫在不同时期的临床特点、病理产物及邪正盛衰均不相同,因此在治疗时必须运用中医四诊结合现代分期辨证论治,从而做到标本兼治。对于急性期患者,陈师认为患侧因处于急性水肿期,不宜针刺,“左有病而右畔取”、“上有病而下取之”,因而常选用健侧的阳白、颧髎、丝竹空、太阳、地仓、颊车、牵正等腧穴,并配合远端合谷、太冲等,风寒者加列缺、风池等;风热者加大椎、尺泽、鱼际等。恢复期患者,陈师认为患者表邪已解,因而可采用益气活血通络之法,常选用多气多血的阳明经腧穴如四白、巨髎、地仓、颊车、大迎、足三里等腧穴以及少阳经颧髎、丝竹空等患侧局部腧穴为主,并结合患者症状随证加减,痰湿盛者加丰隆、中脘;气虚者加关元、气海等。面瘫后遗症期因时间长,病情复杂,缠绵难愈,因而在治疗上采用常规疗法难以取得较好的疗效,陈师常采用益气养血、调和阴阳、标本兼顾的治法,临床上在局部取穴的同时常选用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合谷、太冲等远道穴结合肺俞、脾俞等相应的背俞穴进行配伍以达到激发经气、增强体质、提高全身免疫功能。

3.2 强调针刺手法:陈师认为针刺手法及针刺强度对面瘫的治疗至关重要,必须依据面瘫各期所表现的不同病理产物及邪正情况选用相应的针刺手法及强度。急性期处于邪正抗争之时,病邪初入,邪居表浅,此期治疗原则为扶正祛邪,健侧脸部腧穴针刺宜轻、宜浅,四肢远端可选用泻法以祛除表邪。恢复期患者表邪已解,此期应该加强对局部神经肌肉和中枢神经的刺激,提高其兴奋性,从而促进面神经和面部表情肌功能的恢复,通过采用稍重的手法促进局部经气的运行。后遗症期患者多以正虚为主,同时有的患者也表现为正虚邪恋,因而在针刺手法上远道穴宜轻,多选用补法,对于有邪气的患者面部可酌情配伍泻法进行针刺。

3.3 巧用耳尖放血:若面瘫患者邪热较重者,陈师常用耳尖放血法[3],效果非常显著。《灵枢·口问》云:“耳为宗脉之所聚。”耳尖穴位于耳廓上尖端处,属经外奇穴,耳尖放血疗法具有祛瘀生新,泄热消炎,活血消肿,通络止痛等作用。陈师认为面瘫急性期进行耳尖放血疗法可调节血液循环,缓解面神经充血水肿现象,减轻炎症,缓解疼痛。具体操作如下:先对施术的耳廓进行按摩,使其充血,用碘伏及酒精对患者的耳尖穴及周围皮肤严格消毒后,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对准施术部位快速刺人,刺入深度约1~2mm,然后将针迅速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的耳廓使其出血,用酒精棉球吸取血滴,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决定出血量的多少,每侧穴位放直径如黄豆样大小血液10滴左右,两耳交替进行,一般进行3次治疗。

3.4 擅长头针疗法:《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走于面而走空窍。”《难经·四十七难》:“人头者,诸阳之会也。”张介宾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头与十二经脉及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针刺头皮对神经与精神都能产生影响,而头针就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陈师认为头针疗法具有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等作用,是治疗面瘫的一种有效的辅助疗法,因而在临床治疗中常选用该疗法。在治疗面瘫时常选用额中线、顶颞前斜线(下1/3)、顶颞后斜线(下1/3)以及颞前线等,并随症加减,如精神焦虑者加用顶中线、顶旁一线。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38岁,公司管理人员。2016年10月21日初诊。主诉:右侧口眼歪斜3天。现病史:于3天前外出应酬时不慎感受风寒,出现流涕、微恶风寒等感冒症状并出现耳根后头痛,2天前出现口角歪斜,右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味觉减退,右侧口角流涎,右侧面部不能做蹙额、皱眉、鼓颊等动作,查体:神清,右眼闭合不全,右侧额纹、鼻唇沟变浅,患侧口角下垂,露齿时歪向左侧,舌偏红、苔薄白,脉浮紧。诊断为周围性面瘫(原发性),属风寒客络型。治以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治疗经过:针刺健侧阳白、颧髎、丝竹空、太阳、地仓、颊车、牵正、翳风等腧穴,双侧合谷、太冲、风池、顶颞前斜线(下1/3)、顶颞后斜线(下1/3)以及颞前线、额中线,留针20min,后行耳尖放血疗法。并嘱患者戴口罩,避风寒,注意休息,放松心情。隔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后患者右侧耳根后肿痛感消失,眼睑闭合较前改善,流泪较前减少,右侧鼻唇沟较前加深,面部紧绷感较之前缓解。第4次开始取患侧四白、巨髎、承浆、大迎、颧髎、丝竹空、双侧足三里、地仓、颊车、风池、顶颞前斜线(下1/3)、顶颞后斜线(下1/3)以及颞前线、额中线,患侧地仓、颊车接电针,疏密波,并嘱患者戴口罩,避风寒,注意休息,平时脸部按摩,连续治疗15次痊愈。

5 结语

周围性面瘫作为针灸治疗的常见病及优势病种,其发病多由于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导致外邪乘虚而入,因此在驱邪治病的同时还应兼顾提高体质。陈师在治疗此病时都会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明确面瘫处于哪个时期,了解患者的邪正盛衰情况,同时根据患者体质及其他伴随症状,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并嘱咐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故在临床治疗中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1]孙国杰.针灸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72-876.

[2]杨瑜.周围性面瘫分期辨治心得[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8):600.

[3]周利明,陈华德.陈华德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经验总结[J].浙江中医杂志,2016,51(1):26.

告作者

浙江中医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www.zjzyzz.com.cn,于2016年6月1日正式上线,作者投稿请登录我社官网进行操作,稿件处理情况请及时登录网站查询。如有疑问请致电:0571-88849074、88849073。

# 通讯作者:陈华德,E-mai l:docchd@sina.com

2017-04-12

猜你喜欢

陈师颊车耳尖
随陈聆群先生学治史
耳尖放血治疗麦粒肿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足趾及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客睑型睑腺炎验案1则
耳尖穴点刺放血,治病有几多
常按7穴不掉牙
冷针冷灸治疗胃火牙痛
陈从周写《徐志摩年谱》
陈福来教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经验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