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谢辉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经验

2017-01-14刘尊宇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93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30020

中医外治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颈项临床经验根型

刘尊宇,谢 辉(.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93;2.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20)

*通讯作者。

谢辉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经验

刘尊宇1,谢 辉2*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20)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在人群中呈高发及年轻化趋势,针对这一问题,谢辉教授根据自己丰富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理论方法,疗效显著。本文就谢辉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经验做一简单概述。

神经根型颈椎病;谢辉;临床经验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系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神经根受压,而引起的以相应神经分布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1]。神经根型颈椎病在颈椎病各型中发病率最高,约占60 %~70 %,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多为单侧、单根发病,但也有双侧、多根发病者[1]。此型颈椎病以颈肩部的不适伴有上肢部的麻木及疼痛感,并且常波及手指为临床典型症状。其累及到的组织主要包括肌肉、神经、椎体小关节、椎间盘。肌肉的痉挛劳损、神经根的被动受压、椎体小关节的紊乱增生、椎间盘的受压变性等导致症状出现。在颈椎损伤部位,局部可有软骨挫伤、韧带剥离、软组织粘连、纤维化、疤痕化等一系列病理变化[2]。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病程长且易复发,手术治疗多针对椎体移位或严重的脊髓压迫,费用高,风险大,故临床中多选用保守治疗。谢辉教授是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的骨科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医学会中医骨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谢教授临床30 a余,尤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笔者临床跟师期间观察到多位CSR患者就诊,并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将谢教授治疗本病的临床经验做简要阐述。

1 病因病机

谢教授认为,CSR患者多有颈肩臂部活动受限,或活动时疼痛等类似临床症状即传统中医所认识的“筋出槽骨错缝”,《理伤续断秘方》中记载;“筋骨差爻,举动不能”,即这一理论,筋聚之所,谓之筋槽,以手触摸筋伤之处,感觉其柔顺性下降,张力增高,甚或出现结节样改变,称之“筋出槽”,骨缝指骨关节的正常间隙,骨错缝是指骨关节正常的间隙或相对位置关系发生了细微的异常改变,并引起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的一种病理状态[1]。根据谢教授经验来看,CSR这一疾病的发生除“筋出槽骨错缝”外,还与感受风寒湿邪气密切相关,CSR患者常出现的颈项、肢体疼痛的原因就在于感受外邪阻滞经络,气血不畅。古代文献中亦有类似记载,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颈项病源流》中记载:“颈项强痛,肝肾膀胱病也,三经感受风寒湿邪则项强。”观点与谢教授不谋而合。

2 治疗方法

针对上述病因病机,谢教授在治疗CSR时采用推拿正骨手法与中药药包热敷相结合的方法。

2.1 手法治疗

针对CSR患者筋出槽、骨错缝的病因,谢教授认为应当用推拿正骨手法来进行治疗。具体施治过程中当先用拨法从上到下,从中央到两旁,从健侧到患侧,充分放松患者枕颈肩部肌肉,尤其是斜方肌、肩胛提肌、冈上肌等,肌肉放松后点按风府及双侧的风池、肩井、曲垣,点按力度以患者感觉酸胀为宜,各穴位1 min~2 min,共约15 min。肌肉放松点按完成后行颈椎旋扳法。对于有上颈椎骨错缝的患者取稍低坐位,术者站在患者左侧后,以左侧手掌托住患者下颌,另一手托其后枕部,嘱患者放松颈部,术者将患者头部向上方向牵引,而后向左侧旋转,当接近最大限度时,再以适当的力量迅速使其继续旋转5°~10°,然后马上回转到最大限度,旋转过程中可闻及轻微的关节弹响声,之后再行右侧的旋扳。对于有下颈椎骨错缝的患者,患者取稍低坐位,术者站立于患者左侧后,两脚分开,左腿稍在前,嘱患者将背部紧贴于术者大腿及腹部,右手放于外侧,右肩放松最大限度低头,术者以左手手肘环绕患者下颌,抱紧,右手放于患者右肩,嘱患者放松,而后向左侧旋转,当接近最大限度时,右手限制患者右肩活动,同时以适当的力量迅速使颈部继续旋转5°~10°,旋转过程中可闻及轻微的关节弹响声,之后再行右侧的旋扳。同时手法治疗隔日1次,3次为1疗程。

2.2 中药热敷

颈椎病多有风寒湿邪侵袭机体,在侵袭的同时又造成肌肉挛急,血行不畅,故而只行手法而不顾外邪则病难痊愈,因此谢教授认为在手法整复的同时,当以外用中药热敷的办法来舒筋活血,祛风散寒,除湿疗痹,故自拟方剂命名为颈椎一号,其具体药物为葛根、当归、白芍、赤芍、延胡索、细辛、桂枝、桃仁、红花、木瓜、伸筋草、厚朴、乳香、没药,方中葛根长于缓解外邪郁阻,经气不利,筋脉失养所致的项背强痛,故以葛根为君。桂枝散寒温经,木瓜、伸筋草祛风除寒湿,厚朴燥湿,四者合用以除寒湿之邪;细辛祛风止痛,赤芍、白芍祛风活血,三药并行以祛散风邪;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止痛,延胡索活血散瘀、理气止痛,根据颈椎病的发病特点,有人认为“瘀”贯穿于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病变的全过程,并采用活血化瘀的治则取得了显著的疗效[3],故三药联用,以活血化瘀,上述诸药共为臣药。乳香、没药活血消肿,共为佐药,以助诸臣活血之用。上述诸药,共奏祛风散寒、除湿疗痹之功。诸药作用于病变局部,具有祛风散寒、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以缓解或解除椎动脉痉挛,调整并增加软组织的适应能力,从而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本方用法:将一服中药放入一个布袋中,制成药包,药包先放在冷水中浸泡40 min,再加热沸腾后改文火煎40 min,保留药液,取出药包淋出药液,并使之降到略高于手背温度,用药包熏蒸颈项部,以塑料布包裹,如果感觉温度过低可以将药袋蒸热,每次治疗40 min~60 min,1 d 2次,3 d 1剂,2剂1疗程。

3 典型病例

王×,男,37岁,2016年10月17日初诊。主诉:颈项肩酸痛伴左手小指无名指酸麻1周。现病史:患者自述颈椎病病史10 a余,间断发作,未系统治疗,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项肩酸痛,曾于天津市某医院做颈部CR,提示“C5~C6、C6~C7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轻度增生、颈椎曲度变直,诊断为颈椎病”,经该医院针灸治疗后未见明显缓解,故就诊于谢教授处。现症:颈项肩酸痛,左侧较重左手小指无名指酸麻,每因劳累,着凉后症状加重,得热则舒。查体:颈部生理曲度变直,局部压痛阳性,并放射至左上肢,压顶试验阳性,左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双侧Hoffoman征阴性;舌质淡,苔薄白,脉浮、弦紧。诊断:风寒痹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治法:先对患者用拨法放松肌肉,针对该患者的情况,从右侧开始治疗,主要放松左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肩胛提肌、冈上肌,肌肉放松后点按风府及双侧的风池、肩井、曲垣,因患者左手小指无名指酸麻,故加手太阳小肠经穴位,肩贞、小海、后溪。点穴结束后,于患者两侧分别行旋转扳法,可听见多次弹响声,患者即感轻松。手法治疗结束后,嘱患者每日用外用中药热敷,方用颈椎一号加减如下葛根30 g、当归10 g、白芍10 g、赤芍10 g、延胡索10 g、细辛3 g、桂枝10 g、桃仁10 g、红花10 g、木瓜10 g、伸筋草10 g、厚朴10 g、乳香10 g、没药10 g。共2服。同时避风寒,慎起居,适当锻炼。2016年10月23日第2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自述颈肩部疼痛症状改善明显,左手小指无名指酸麻感消失。告知患者可停止治疗,维持功能锻炼及之前注意事项,不适随诊。目前未见患者复诊。

4 结 语

谢教授认为,CSR是一种由内因外因共同作用导致发病的疾病,单从一方面治疗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故而应当从两方面下手,一方面手法以调整小关节紊乱,另一方面可外用中药祛除风寒湿邪,两者相结合使用方可达到满意的疗效。本疗法扎根于传统中医思想,同时汲取西医解剖知识对手法加以改进,不仅对理论阐述更为清晰明了,同时也去芜存菁,为中医骨伤学的正骨手法治疗疾病提供了一种思路。笔者也从谢教授身上学习到,在以后研究学习过程中,只有专注于临床,勤于思考,并且善于总结,才能使自己的临床水平不断提高。

[1] 马 勇,周重建,宋 敏,等.中医筋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66.

[2] 姚斌彬,阿 蓉,于天源.于天源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4):1160-1163.

[3] 戴 馨.中药配合指压点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0,25(10):1853-1854.

修回日期:2017-03-22

本文编辑:张慧芳

R681.5+5

D

1006-978X(2017)03-0061-02

2017-02-23

猜你喜欢

颈项临床经验根型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脊柱调衡手法联合颈项排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
曹奕治疗丹毒临床经验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孕早期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及孕中期血清标志物与病理妊娠的关系分析
超声检查NT增厚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中的诊断价值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胎儿颈项透明层值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的关系分析
“让爱继续”优秀临床经验征集项目通知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