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九针结合舌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1则*
2017-01-14王明明黄雪珍秦晓凤蔡圣朝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30038安徽省针灸医院安徽合肥3006
王明明,黄雪珍,秦晓凤,蔡圣朝**(.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30038;.安徽省针灸医院,安徽 合肥 3006)
·病例报告·
项九针结合舌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1则*
王明明1,黄雪珍2,秦晓凤2,蔡圣朝2**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8;2.安徽省针灸医院,安徽 合肥 230061)
蔡圣朝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运用特色灸法治疗疑难杂症方面具有独到的临床建树,通过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特色治法的研究,采用项九针结合舌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效果显著。
中风;吞咽障碍;针刺;医案
脑卒中患者因吞咽中枢受损,导致舌咽、迷走及舌下神经功能障碍,导致舌开启时的运动延迟,使食物不能充分搅拌成食团及将食物送到咽部,当食物到达喉口会引起剧烈呛咳,造成吞咽功能障碍。吞咽障碍是中风患者的常见症状,发生率为22 %~65 %[1],易导致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严重并发症,从而增加病死率[2],严重影响患者康复进程。在治疗上,西医尚缺乏确切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病因治疗及对症治疗。针刺是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3]。现结合医案将导师蔡圣朝教授运用项九针结合舌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特色治法报道如下,以馈读者。
1 病例介绍
张×,男,62岁,2016年6月20日初诊。主诉: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不清,吞咽困难1个月余。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自感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謇涩,饮水呛咳,流口水,饮食吞咽困难。在当地人民医院查CT示:腔隙性脑梗死。住院治疗1个月后,左侧肢体仍活动不利、进食困难,为求进一步康复治疗前来蔡老门诊诊治。刻下:神清,言语不利,心烦易怒,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口苦咽干,大便干,小便微黄,舌质红,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洼田饮水试验评价量表评分5分。西医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中医诊断为中风(中经络),肝阳上亢证。治法:平肝熄风、通咽利窍,蔡老给予针刺“项九针”和“舌针”治疗。①项九针:选取患者风府、双侧风池、双侧完骨、双侧天柱、双侧翳风,针刺此项部九穴,故名为“项九针”,该法是导师蔡圣朝教授在梅花针灸学派几代人的临证基础上结合自己40 a余的诊疗经验在“颈丛五针”[4]和“项七针”[5]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操作方法:取患者俯伏坐位,局部常规消毒,取1寸毫针(中美合作泰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规格0.3 mm×25 mm),风池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天柱直刺0.5寸~0.8寸,完骨斜刺0.5寸~0.8寸,风府向下颌方向刺入0.5寸~1寸,翳风向喉结方向刺入1寸~1.5寸。各穴进针得气后均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1 min,配合针刺太冲、太溪,留针30 min,中间行针1次。②舌针包括针刺“舌三针”及“舌九区”[6]。舌三针:上廉泉(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体上缘凹陷处直上0.5寸)、上廉泉右侧旁开0.8寸、上廉泉左侧旁开0.8寸。舌九区:按前中后和左中右将舌面分为9个区域。操作方法:嘱咐患者坐位,首先用酒精对针刺部位进行消毒,舌三针选用1.5寸毫针,针尖向舌根方向呈斜刺入1 cm~1.5 cm,行提插捻转手法,使患者舌根有酸麻胀痛感,留针30 min,中间行针1次。针刺结束后嘱咐患者伸出舌于口外,不能配合者,操作者用纱布夹住固定,将其拉出口外,在9区内逐一以1.5寸毫针进行点刺,每个区域点刺3次,并嘱咐患者经常做吞咽康复训练。每日1次,14 d为1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患者进食正常,言语已基本正常,洼田饮水试验评价量表评分1分,余症也明显好转。
按语:患者因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亢逆,气火上扰,气血逆乱,闭塞不通,导致清窍被蒙、闭塞咽关舌窍。给予“项九针”结合“舌针”治疗,项九针中翳风是三焦经经穴,《针灸甲乙经》云:“口僻不正,失欠,口不开,翳风主之。”其穴下布有迷走神经、舌下神经、舌咽神经等,针刺可以起到改善局部神经调节作用。天柱是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具有祛风、通窍之功,可治咽肿,《针灸甲乙经》云:“咽肿难言,天柱主之。”风府乃督脉腧穴,为足太阳经与督脉之交会穴,可散风熄风、醒脑开窍,能增强治疗作用。风池为治疗中风之要穴,具有疏风散寒、平肝熄风、清头明目的作用;完骨为胆经腧穴,可治疗喉痹颊肿;同时配合太冲、太溪平肝熄风,滋补肝肾。诸穴合用,共奏熄风通络、活血化瘀、通咽利窍之功。其中上廉泉为经外奇穴,针刺能利咽活络。舌三针具有疏通经气、通畅咽喉之功。舌三针下有舌下神经及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舌神经的分支经过[7]。针刺“舌三针”时针感向舌根部传导,使气至病所,激发舌及咽部经气,疏通局部气血,化痰开窍。点刺舌九区可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舌的活动能力,加强吞咽功能的恢复。
2 讨 论
中医学认为,中风后吞咽障碍属于“中风”、“喑痱”、“喉痹”范畴,其发病是由于肝肾不足,风阳上扰,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官窍闭阻所致;风痰瘀闭阻经络,窍机不利而致;血热与痰搏结阻于舌脉也可导致吞咽障碍。中风后吞咽障碍就其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因此针刺当疏经活血通络、疏通脑络瘀滞以及理气活血。中风后吞咽障碍是因中风后导致延髓颅神经运动核的中枢性损害,中风患者的预后与吞咽障碍的恢复程度密切相关,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康复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故其治疗关键在于改善患者的脑干延髓的血液循环,使其恢复传导以及反射的功能。根据局部解剖,颈项部腧穴的深部具有椎动脉、椎静脉和颈内动脉,当针刺到这些穴位时,可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脑组织血流量,有利于病灶部位的恢复,降低颈部软组织的紧张,从而使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恢复。故针刺“项九针”通过调节颈总动脉和椎动脉血流量,改善脑组织供血、供氧,对病灶区域侧支循环的建立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可通过后组颅神经反射性地调节运动皮质及脑干束神经功能,促进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利于吞咽障碍的恢复,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8]。舌与腑脏有着密切的联系,针刺舌三针对咽喉部肌肉的神经支配具有促进作用,使横纹肌收缩,从而恢复舌咽部运动。项九针结合舌针的效果发挥依赖于神经中枢的不断调节,通过改善脑部循环,有效改善吞咽功能。同时此法简单易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一种特色鲜明,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等.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01-318.
[2] 郑 宏,王盛春.针刺结合康复吞咽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9(1):57-59.
[3] 冯声旺,曹淑华,杜淑佳,等.针刺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6,36(4):347-350.
[4] 蔡圣朝.颈丛五针配合温灸治疗颈椎病312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1996(5):19-20
[5] 王明明,蔡圣朝.针刺“项七针”结合颈项灸治疗风寒湿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通报,2016,15(4):34-36
[6] 王明明,黄雪珍,蔡圣朝,等.针刺结合穴位敷贴治疗中风后失语临床经验[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11):70-71.
[7] 张焕琨.舌三针和项三针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6):110-112.
[8] 苏锦华,王 健.廉泉、夹廉泉为主穴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3,45(4):113-115.
修回日期:2017-04-05
本文编辑:张慧芳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4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蔡圣朝工作室建设项目(编号:国中医药人教发[2014]20号)。
R255.2
D
1006-978X(2017)03-0057-02
王明明(1989-),男,安徽合肥人。现为安徽中医药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灸临床及作用机理的研究。
2017-02-24
**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