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芯蘸伊曲康唑粉外治真菌性外耳道炎48例
2017-01-14劳春梅崔云江李清菁
劳春梅,湛 健,崔云江,李清菁
(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 耳鼻咽喉科,广东 茂名 525000)
灯芯蘸伊曲康唑粉外治真菌性外耳道炎48例
劳春梅,湛 健,崔云江,李清菁
(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 耳鼻咽喉科,广东 茂名 525000)
目的:探讨灯芯蘸伊曲康唑粉外用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用灯芯蘸上伊曲康唑粉末后填塞在外耳道,在治疗前后进行真菌学检查以确定疗效。结果:痊愈26例,显效12例(痊愈率为54.17 %,有效率为79.17 %)。痊愈患者经1 a随访,无复发现象。结论:灯芯蘸伊曲康唑粉外用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患者愿意坚持用药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真菌性外耳道炎;灯芯;伊曲康唑粉
真菌性外耳道炎是由于外耳道受真菌感染而致的外耳道疾病,多发于气候温暖、潮湿的环境,创伤、滥用抗生素、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对该菌敏感者都可以诱发。患者常伴有外耳道瘙痒不适,外耳道皮肤坏死、渗出、糜烂或呈苔藓样变,外耳道有褐色、灰黄色、灰白色等污物积聚,去除污物后,很快又出现,严重时可有听觉障碍、耳鸣、耳痛、流液或流脓,甚至眩晕等症状[1]。现对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48例予灯芯蘸上伊曲康唑粉末外用治疗,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6例(32耳),女22例(25耳);年龄20岁~68岁,平均38.2岁:病程1个月~3 a。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慢性感染性疾病、精神病及恶性肿瘤等病症,且无对伊曲康唑过敏等情况。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项临床观察。
1.2 诊断标准[2]
①出现外耳道瘙痒、外耳道阻塞感、耳鸣、耳痛、流液或流脓症状;②检查发现外耳道有团块状或绒毛状物附着,褐色、灰黄色、灰白色,或见黄白糊状物及脓液;③将外耳道分泌物涂片,均可发现真菌菌丝。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用药前均须清理外耳道,先用温生理盐水冲洗外耳道内耵聍,尽量取净附着在外耳道壁及鼓膜表面肉眼能看到的痂皮、脓苔或耵聍样物,注意勿伤及外耳道皮肤,一次未能取净附着物的可分多次取净。外耳道脓性分泌物较多者,可先用3 %双氧水清洗,再用5 %碳酸氢钠冲洗,用干棉签拭干。取伊曲康唑胶囊(斯皮仁诺,西安杨森制药)内小颗粒研磨成粉,用经过高压灭菌并裁剪成约0.3 cm长的灯芯蘸上伊曲康唑粉末后填塞在外耳道内,每天1次。每次填塞前均需清理掉外耳道内的灯芯、一切病变组织及陈旧粉末。用药2 d~7 d观察患者外耳道的康复情况和真菌转阴率。嘱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3个月内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忌佩戴耳塞、挖耳、游泳及洗头水进入外耳道。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3~4]
痊愈:临床症状均消失,外耳道干净,红肿及糜烂症状消失,行镜检结果为阴性;显效:临床症状消失,位于外耳道的皮肤存在较轻的红肿或糜烂现象,行镜检结果为阴性;好转: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行镜检发现仍然为阳性;无效:临床症状毫无改善,行镜检发现仍然为阳性。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
3.2 治疗结果
用药过程中患者症状缓解并且真菌涂片检查阴性则停药观察。48例患者用药后复诊,共痊愈26例,显效12例,痊愈率为54.17 %,有效率为79.17 %。痊愈患者经过1 a随访,无复发现象。
4 典型病例
林×,男,56岁,因反复右耳流水2 a余在多处门诊就诊。按外耳道炎予滴耳液滴耳或药粉喷耳,病情仍未见缓解,由于病程长,病情反复,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和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遂至我院就诊。检查发现:右外耳道内有较多奶酪样分泌物,取分泌物行真菌涂片检查发现真菌感染。予清理分泌物后置入蘸伊曲康唑粉的灯芯。用药2 d后行分泌物真菌涂片检查未见真菌则停药,继续观察1周,再复查外耳道清洁,镜检未见真菌。
5 讨 论
真菌性外耳道炎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外耳道炎症性疾病,是真菌侵入外耳道或外耳道内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在适宜的条件下滋生繁殖,引起外耳道的炎性病变。当患者不慎用手挖耳或者用不洁挖耳工具挖耳,容易把致病性真菌带入外耳道造成感染,或者当外耳道损伤时给真菌的滋生繁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当患糖尿病等免疫力低下时容易引发真菌感染;当患者长期或大剂量应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时也可诱发真菌感染。当发现外耳道中出现褐色、灰黄色、灰白色的绒毛状物、团块状物时就可以进行真菌性外耳道炎的诊断,再进行真菌涂片检测发现菌丝,即可确诊为真菌性外耳道炎。对于外耳道炎或外耳道湿疹反复治疗仍迁延不愈的患者建议行真菌涂片检查。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表现各异,可有疼痛、瘙痒、反复耳内流水、外耳道脱屑、患耳阻塞感等,有部分患者无症状,只在检查时发现异常,因此日常诊疗要多加留意,以免误诊漏诊。由于真菌性外耳道炎发病率高,病情反复,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5~6]。
在外用药物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之前,首先需将外耳道内的耵聍、痂皮以及其他分泌物清除干净,同时还要使外耳道处于清洁干燥状态。
伊曲康唑属于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主要作用原理在于对位于真菌细胞膜上的关键酶麦角固醇合成酶进行作用而发挥其抗真菌功能。该药在体外针对酵母菌、皮肤癣菌和部分丝状真菌均有较高的活性,自1993年在中国上市至今,已广泛用于各种浅深部真菌病及真菌相关疾病的治疗,其广谱、高效、安全等特点在临床被广泛地应用[7]。
口服伊曲康唑通常会考虑到胃肠道反应、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等。所有患者在用药前后需要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相关检测。药物外用时应用量少,全身吸收少,不良反应小,无外耳道不适感,所有患者在用药前后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相关检测均未见出现肝肾功能的损害。
按照传统方法直接用粉末涂布外耳道时容易出现粉末状药物分布不均匀甚至脱落出外耳道影响疗效,甚至延长治疗时间;用经过高压灭菌并裁剪成约0.3 cm长的灯芯蘸上伊曲康唑粉末后填塞在外耳道,药物粉末可以吸附在灯芯上,脱落于外耳道外的较少,保证了药物的有效浓度。再次清理外耳道时灯芯容易取出。清除外耳道痂皮也是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部分患者外耳道痂皮需要反复多次清除甚至难以清除,影响疗效;有的患者按常规方法清除痂皮后容易出现外耳道皮肤破损、糜烂、出血,导致感染加重和延长治疗时间;用灯芯填塞外耳道后,痂皮易于吸附于灯芯上而被清除,外耳道皮肤不受损伤,保持了外耳道皮肤的完整性。灯芯为多孔的纯棉针织品,具有一定的吸湿性,可吸收外耳道的炎性渗出,使外耳道保持相对干燥。经过高压灭菌的灯芯既可以载药也可以去除痂皮,无外耳道不适感,患者愿意坚持用药。
因此用灯芯蘸伊曲康唑粉外用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疗效好,起效快,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全身吸收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
[1] 李 毅,刘 宇.达克宁霜联合4 %硼酸酒精滴耳液治疗外耳道真菌病[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1):169.
[2] 敬光怀.真菌性外耳道炎88例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3):3-4.
[3] 庄桂娟,张军君.浅谈用伊曲康唑治疗复发性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0):203-204.
[4] 张哲洋,崔楫安.洁尔阴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45例报告[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8(4):172.
[5] 陈 娟.凯妮汀联合定君生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9):7-10.
[6] 何 平,钱晓琼,陆江楠,等.伊曲康唑治疗难治性复发性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2,9(4):244-245.
[7] 吕雪莲,王维达.伊曲康唑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分析——中国上市16年中文文献回顾[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0,5(1):31-38.
修回日期:2016-12-14
本文编辑:朱庆文
R764.1+1
D
1006-978X(2017)01-0021-02
劳春梅(1970-),女,1994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系,大学学历,副主任医师。现在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工作。研究方向: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诊治。
2016-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