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西药结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2017-01-14苗文武
苗文武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A族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发病原因为风湿热活动造成心脏瓣膜损伤,继而引起慢性心瓣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是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中有一个或以上的瓣膜关闭不全、狭窄,其中尤以二尖瓣瓣膜损伤最为多见,少数患者会出现多个瓣膜同时受损的现象[2]。该病发病早期,患者通常没有明显不适感,直到后期才出现明显的浑身乏力、四肢水肿、心慌气促、咳嗽等症状,病情严重者甚至会死于心力衰竭。该病患者必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积极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以巩固治疗效果,控制病情发展。本研究采用蒙西药结合及护理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69例,男性30例、女性39例,年龄55岁~80岁、平均年龄67岁,病程2年~25年、平均病程8年。
1.2 诊断标准:王仲英的《国外风湿类疾病诊断标准》[3]为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原则:在西医抗感染,抗心律失常,纠正心衰等治疗原则的同时配合蒙医辨证论治,调理气血运行,促进清浊分离,对症治疗。
2.2 蒙药疗法。早饭后珍宝丸,13粒;赞丹-3汤,3g,水煎送服。午饭后敖西根-18,13粒;通拉嘎-5,7粒,温水引服。晚饭后嘎如迪-15,13粒;阿嘎日-35,3g,温水引服等辨证施治。15d为1疗程,共治2疗程。
2.3 结合西药疗法:患者给予西药常规疗法治疗,给予患者吸氧、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疗法;再对症口服的西药如下,地高辛片、比索洛尔片、螺内酯片、氢氯噻嗪片、依那普利片等。15d为1疗程,共治2疗程。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病房内要保持充足阳光,新鲜空气,适宜的温、湿度,温度最好保持在18~20℃,湿度保持在50%~60%。经常开窗通风换气,通风时患者要避免处于对流风口处,要注意保暖,以免着凉感冒。对长时间卧床、水肿明显的患者还要加强皮肤及压疮护理。
3.2 吸氧护理:吸氧治疗主要是为了提高动脉氧分压,限制梗塞大范围的扩散。所以该病患者入院后要立即采取吸氧护理,一般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师。若没发生并发症可以吸浓度30%~40%的氧气2~3d。对长期慢性缺氧的患者可以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护理,1~2L/min;对于严重缺氧而又无明显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可以给予间断高流量吸氧护理,4~6L/min,以改善心肌缺氧状态。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以改成间断吸氧。
3.3 用药护理: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按时按量服用各类药物,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时及用药后的体征情况,了解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扩血管药物可致头痛、面红、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等,应严格掌握滴速,监测血压变化,改变体位时动作不宜过快,防止体位性低血压。长期应用利尿剂者,观察用药后尿量、体重及水肿消退情况,监测药物副作用及有无电解质紊乱等。
4 治疗标准
显效:心悸、乏力、气短、咯血、恶寒、水肿等症状基本消失,心功能恢复,X线胸片、心电图检查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有效:心悸、乏力、气短、咯血、恶寒、水肿等症状有所改善,胸片检查心影形态大小有所恢复,生活能自理。无效:心悸、乏力、气短、咯血、恶寒、水肿等症状无改善。
5 治疗结果
显效48例,占69.56%;有效19例,占27.54%;无效2例,占2.90%;总有效率97.10%。疗程最短的15天、最长者3个月,平均1个月。远期随访20例,愈后1~2年均未复发。
6 讨论
风湿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心脏疾病,发展至晚期可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慢性心衰就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直接威胁患者生命。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是由风湿性炎症反应导致的瓣膜损伤引起,一旦出现心衰,病情将不断恶化,采用传统利尿剂、强心剂等治疗效果不明显,因此,如何改善心衰症状,延缓病情进一步发展,是临床治疗中需要解决的问题[4]。蒙医认为该病多属“心脏协日乌素病”范畴,主要病因病机为心阳衰微,脾虚水湿内阻,心阳衰微不布,心失所养,心神不安等。给予患者吸氧、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同时采用蒙药清心热的赞丹-3汤;燥“协日乌素”,消“粘”,消肿的嘎如迪-15;开郁消食,暖胃的通拉嘎-5;安神,镇静,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的珍宝丸;珍宝丸等。并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有效率达到97.10%。说明应用蒙西医结合治疗并恰当的护理措施风湿性心脏病的疗效显著,药源丰富,成本低,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卡先加.藏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50例[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5.5(4):27.
[2]赵玉发.中医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6):133-134.
[3] 王仲英,王哲.国外风湿类疾病诊断标准[J]. 吉林医学,1991. 12(5):269.
[4]付锐.比索洛尔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的有效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4(14):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