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医治疗神经性嗅觉障碍的临床体会

2017-01-14索南才旦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现代医学藏医神经性

索南才旦

(青海省藏医院门诊部,青海 西宁 810007)

现实生活中嗅觉障碍的病人并不常见,但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环境的日益污染,对许多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逐年上升,尤其呼吸系统的疾病和嗅觉障碍的病人也越来越增多。现代医学对嗅觉障碍按病因性质可分为呼吸性嗅觉障碍,嗅黏膜和嗅神经系统感觉结构损伤引起的嗅觉障碍,神经性嗅觉障碍三大分法。到目前为止现代医学任然使用一些神经营养和维生素类药,还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药,以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应对,虽然有点效果,但效果并不理想。

藏医理论对这类疾病的成因和理论解释跟中医相似,如肺开窍于鼻,因此,所有鼻腔的大小问题都与肺有关的理论看法,虽然有呼吸功能的肺和嗅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嗅觉本身气有关。藏医认为金刚体的气是产生和构成万物的本原,没有气就等于没有生命,有了气就有五官的感知,所以肺和嗅觉的关系也现的更加明亮。环境的污染对直接影响气血的运行及生理的功能,尤其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尤为突出,血液的病理变化对相应的脏器有一定的影响,如血毒殃及黑脉(动静脉),逐步影响白脉(神经系统)的理论观点,本人在这些年的内外手段治疗神经性嗅觉障碍后发现,藏医治疗此病的效果比现代医学强。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15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我科治疗嗅觉障碍3例,均女性,年龄分别32岁、45岁、46岁。

1.2 诊断标准:均符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教材第2版的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治疗:早上服七味葡萄散,中午服九味牛黄丸 , 晚上服二十五味竹黄散,总疗程2个月,在门诊进行服藏药14周的观察。

2.2 放血治疗:按藏医放血程序,患者鼻尖下面一次性放血少量即可,每周1次。

2.3 饮食起居的调理:嘱咐患者在治疗期间禁止食用鱼虾,油炸及辛辣刺激食品,碳酸饮料,油脂食物,咸高饮食。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①痊愈:对嗅觉敏感正常,嗅觉跟正常人一样;②显效:对嗅觉敏感度稍微增强或大部分消退,症状减轻明显;③有效:症状有所改善,还部分障碍;④无效:嗅觉功能完全丧失,无改善迹象。

3.2 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3例神经性嗅觉障碍患者全部痊愈,总有效率100%。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神经性嗅觉障碍可能是颅内肿瘤、精神性疾病、鼻神经损伤等很多因素有关,但主要是鼻腔感染、鼻神经损伤、外伤等因素的作用下,嗅神经功能丧失而引起的解释。到目前为止致病原因不完全清楚。现在临床上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和思路习惯性很强,因此带来很多弊端的,错误的诊断和治疗。在临床实践当中有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多方位,多角度,还个逻辑来判断和治疗也许能抓到疾病的根本或有用。藏医认为鼻属于肺脏,所以遇到鼻腔或者鼻相关疾病的时候,首先第一个考虑肺,藏医认为: 所有病理生理性功能物或载体隆,赤巴,培根三因素是人体健康平衡的生理基础,也发病的重要原因,一旦受到内外干扰时,他们的平衡便失调,功能发生偏盛或偏衰,这时的三因素则变成引发疾病的邪,故称之为“三邪”,藏医将三因素或三邪也称之为“作害物”。受害物与作害物之间有相互依存而又对抗的关系,犹如木与火关系,木是火燃烧的对象,火为木作燃烧的物质。所以神经性嗅觉障碍的主要原因还是内外相互作用而导致的生理病理和病理生理变化的综合结果。因此我们不能套用现代医学的思路来诊断和治疗疾病,思维的灵活,辨证论治是临床医生工作的核心一环。人体是一个活体的整体,活的系统,它的每一刻生理和病理变化是无穷无尽的,因此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的灵活掌握是诊断和治疗的关键。

[1]宇妥· 元丹贡布.四部医典 [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3.

[2]帝玛尔丹增彭措.晶珠本草 [M]. 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

[3]孔维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

[4]杨国亮,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 [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5.

[5]云丹嘉措.医学临床札记[M].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09.1.

[6]孔维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

猜你喜欢

现代医学藏医神经性
基于藏医经典古籍《四部医典》的文献传承发展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基于“脑肠相通”理论探讨调和胃肠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机理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藏医临床课教师面临的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析医学科技对眼健康系统发展的影响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医院计算机网络需适应现代医学的创新发展
不要把神经性皮炎当牛皮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