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蒙医敷脏疗法与同气相求原理△

2017-01-14萨仁花白石桩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蒙医五脏自然界

萨仁花 白石桩 恩 杰

(内蒙古扎兰屯市中蒙医院,内蒙古 扎兰屯 162650)

蒙医敷脏疗法是蒙医传统外治法之一,在蒙古民族的生活实践和长期劳动生产中发现并积累的独具特色的传统疗法。蒙古民族长期居住在草原、丛林、寒冷的北方高原地区,以狩猎、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并常患寒性疾病,蒙古民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当中创造出适合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社会环境以及地理气候的民间的、分散的、独特的治疗方法,同时蒙古族先民在分猎物、屠宰牲畜等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实践中获得了丰富的动物解剖结构层次,从而总结形成并发展了皮疗术、敷脏疗法等。

1 蒙医五源归属论

蒙医学将人体与自然界物质属于五源,并阐明机体组织、器官以及自然界事物的性质,以五源内在联系角度进行解释,归属于五源的机体组织、器官及自然界事物间的相互协调或相克关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医学理论体系。

蒙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界是既统一又对立的有机整体。一切事物归属于土、水、火、气、空或木、火、土、金、水5种物质,并以其性质和相互间的联系来解释宇宙万物。自然界任何物质和人体的器官,均应具有五源,但各自所含比例不同,从而形成物质的特性。如自然界的水是由土、水、火、气四源聚合而成,并以空源作为其存在的空间,但以水源占据的比例居多,故归属于五源。这样将人体构造和医学相关的赫依属气源,希拉属火源,巴达干属水土源,而空源则遍布赫依、希拉、巴达干三者。人体构造,即胚胎时期器官的起源中肌肉、骨骼、鼻、嗅觉来自土源;血、舌的味觉、脑、白脉及水分来自水源;胃火、血、血脉、体温、色、目、视觉来自火源;呼吸、皮肤、触觉、中央脉来自气源;外窍、耳、听觉和心意来自空源[1]。

五脏为五源精微之崇。心以空源精微为主,属心意之崇;肺以气源精微为主,属内呼吸之崇;肝以火源精微为主,属体温之崇;脾以土源精微为主,属坚重之崇;肾以水源精微为主,属体液之崇。六腑称作为五源精微浊物贮囊。胃属土源;小肠属空源;大肠属气源;胆属火源;膀胱属水源;三舍与五脏相连,为红白精浊物之贮囊,归属于五源聚合之腑。

蒙医学将四季和五脏六腑归属于五行,以五行间的母子、敌友关系诠释脏腑关系和四季变化而产生的五脏脉象变化规律。五行以母子、敌友的相生、相克关系来保持相对平衡的统一体。以肝脏为例,肝为生华滋养精微的重要脏器,在五源中属火源,五行属木行,以蒙医天命五行母子、敌友相生、相克关系,肝脏为心脏之母、心脏为肝脏之子,从而肝脏、心脏形成母子关系,肝脏能够资生、助长心脏,心脏可借助肝脏而滋生;脾脏为肝脏之友、肝脏为肺脏之友,反之,肝脏为脾脏之敌、肺脏为肝脏之敌,从而形成友行可依靠协助,敌行则制约和克胜对方敌友关系。肝、胆属同源(五源属性),通过神经、血管、淋巴、体液接于相关的脏腑。肝开窍于目,肝脏病变常诱发眼部症状。

2 蒙医敷脏疗法

蒙医敷脏疗法历史悠久。与蒙古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社会环境以及地理气候变化息息相关。据记载,成吉思汗西征时,大将军布智儿身中数矢,重伤而不省人事时,成吉思汗命作牛腹热血浴疗后,布智儿恢复知觉,苏醒过来。《元史》中关于以这种方法医记载很多,后来清朝文献中也记载了蒙医把重伤员放入骆驼腹腔内热血浴疗而苏醒过来的事实[1]。国医大师、著名蒙医学家巴·吉格木德编著的《蒙古医学简史》中记载:“十三世纪,将伤员跌坐牛腹膛里进行治疗的方法与蒙医瑟必素疗法有相似之处”[2]。利用蒙医瑟必素疗法治疗疾病的记录首次出现在伊希巴拉珠尔编写的蒙医经典著作《甘露四部·甘露之泉》中记载:“……马、野驴、毛驴的瘤胃热裹浴,主治四肢黄水、浮肿……”[3]。以上记载说明蒙医瑟必素疗法来自于蒙古民族的生产实践中自然形成的疗法,其疗法独特,除了利用羊瘤胃刍治疗疾病以外,还可以用山羊、鹿、象等动物的瘤胃刍治疗不同疾病。在《饮膳正要》第三卷兽品中“羊肉味甘,大热,无毒。主暖中,头风,大风,汗出,虚劳,寒冷,补中益气。……羊肝性冷,疗肝气虚热,目赤暗。羊血主治女人中风、血虚,产后血晕,闷欲绝者,生饮一升。羊五脏补人五脏。羊肾补肾虚,益一精一髓。羊骨热,治虚劳,寒中,羸瘦”[4]。

蒙医敷脏疗法内容丰富,步骤缜密,要求严格,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值得农村特区基层推广应用适宜技术。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病变部位辨证分析后,利用健康母羊的心、肝胆、肺、肾、肠等内脏以及胃刍,在患者相应部位酌情、灵活应用。在疗术前准备、在疗术过程中及疗术后注意事项等一定严格遵守并要求执行,才达到最佳疗效。

3 同气相求原理

同气相求是指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相同性质的事物有一种特别的亲和力,有一种相互吸引聚集、交流,有一种内在阴阳结构,决定着二者相结合的运动状态。从物体因振动而发声的物理特性看,是因物体振动频率相同或相差一定倍数所发之声可使别一物体产生共振,这是一种物理声学现象。

在医学理论体系,同气相求是指人体内的某种因素与外界的致病因素相对应而形成一定类型的疾病而言,是中医学的特色理论之一。中医学认为人有多种,而每一种体质又易患与其相对应的疾病。同气相求有两层意义,首先,同气相求指出了某种体质容易感受相应的淫邪。如《素问·八正神明论》云:“以身之虚而逢天之虚,两虚相感,其气至骨,人则伤五脏……故曰天机不可不知。”《灵枢·百病始生篇》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贼风,与其身形,参于虚实,大病乃成。”明确指出了天人相应,两虚相感而为病的理论。其次,“同气相求”指人体发病与传变的倾向性,实则也与人体体质类型关系密切。《素问·咳论》说“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又云:“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气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反映了六淫致病与五脏虚实喜恶相应。

从中医五脏与季节的关系分析,心气通于夏。夏季气候炎热,在人体则心为火脏而阳气最盛,同气相求,故夏季与心相应;肺气通于秋。时令至秋,暑去而凉生,草木皆凋。人体肺脏主清肃下行,为阳中之少阴,同气相求,故秋季与肺相应;脾气与四时之外的“长夏”(夏至——处暑)相通应。长夏之季,气候炎热,而水较多,天气下迫,地气上腾,温为热蒸,蕴酿生化,万物华实,合于土生万物之象,而人体的脾主运化,化生精气血津液,以奉生身,类于“土爱稼穑”之理,故脾与长夏,同气相求而相通应。另脾主四季之末的各十八日,表明四时之中皆有土气,而脾不独主一时。人体裁生命活动的维持,依赖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的充养;心肺肝肾的生理功能,赖脾气及其化生的精微物质的支持。脾气健运,则四脏得养,功能正常发挥,人体健康,正气充足;肝气通于春。春季为一年之始,阳气始生,自然界生机勃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体之肝主疏泄,恶抑郁而喜条达,为阴中之少阳,故与春气相通应;肾气通于冬。冬季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一派霜雪严凝,冰凌凛冽之象。自然界的物类,则静谧闭藏以度冬时。人体中肾为水脏,有润下之性,藏精而为封藏之本。同气相求,故肾与冬气相通应。

祖国医学认为,动物脏器是“血肉有情之品”、“以脏补脏”可以产生“同气相求”的效果。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界的载体。许多动物的脏器与人体内脏功能、形态、组织、细胞及其分子结构都十分相似或接近。当人体某一内脏发生病变时,用相应的动物内脏来治疗或作为补益,往往会收到很好的疗效,是符合科学原理的[5]。

[1][2]蒙古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蒙古学百科全书医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2.7:283.

[3]巴·吉格木.蒙古医学简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7.7:42.

[4]钢卓力克编译.蒙医甘露四部[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7:50.

[5]彭慧慧,孙建波,杨晶,王鑫.浅谈《饮膳正要》中“以脏补脏”的食疗思想[J] .中国民间疗法,2006,14(1):9.

猜你喜欢

蒙医五脏自然界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蒙医蒙药十三味红花散对酒精性肝炎治疗的效果及药学体会
自然界的一秒钟
从五脏相关理论浅析祛风退翳法在风轮疾病的应用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盘点自然界中你没见过的怪异生物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