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2017-01-14李成国柏平华戴慧峰叶青林王步球
李成国 柏平华 戴慧峰 叶青林 王步球
浙江省长兴县中医院 浙江 长兴 313100
文献综述
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李成国 柏平华 戴慧峰 叶青林 王步球
浙江省长兴县中医院 浙江 长兴 313100
针灸 糖尿病胃轻瘫 文献综述
糖尿病患者中伴有胃轻瘫的患者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50%~76%[1]。针灸作为本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其相关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1 控制血糖水平
有关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高低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胃的排空,血糖水平与胃排空率呈正相关[1],并在DGP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早期,血糖的水平直接影响胃的排空,而随着疾病的发展,在对胃肠局部组织的损害过程中,长期高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沉积在外周神经微血管壁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胃肠道自主神经病变,胃肠激素分泌失调,代谢异常。同时,通过多元醇通路,细胞内肌醇减少,增加细胞变性,神经营养血供应及轴突运输异常,多种神经因子水平减少,高血糖水平抑制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的产生及降低胃窦部动力使得MMC减弱或发生变异甚至消失[2]。胃肠蠕动减慢,延缓胃排空,从而导致胃部饱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出现,最终发展成胃轻瘫。
研究[3]证实药线点灸治疗能缓解DGP大鼠的临床症状,对降低DGP大鼠血糖浓度有一定的作用,进而提高胃肠推进率,改善胃排空功能,并可能降低血糖水平。曹昺焱等[4]试验表明针灸通过调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分泌,改善2型糖尿病高血糖、胰岛素抵抗状态、胰岛B细胞形态与功能损伤。GLP-1可增加胰岛素合成,增强胰岛素分泌,促进胰岛B细胞增殖,抗胰岛B细胞凋亡,减少进食,与针灸起效特点存在诸多契合。
2 调节胃肠激素水平
糖尿病胃轻瘫(DGP)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胃肠功能紊乱,胃肠激素是调节胃肠运动的重要因素。其中胃动素(MOT)、胃泌素、生长抑素(SS)、促生长素(ghrel in)、胰高血糖素和肠血管活性肽等多种胃肠激素与胃排空有关。血浆中胃动素和胃泌素增加可以促进胃排空,而生长抑素、胆囊收缩素和胰高血糖素、肠血管活性肽对胃排空有抑制作用[5]。SS在外周系统中可抑制胃张力性收缩、抑制胃肠运动、抑制胃固体排空、抑制胃酸分泌等。李秀红等[6]研究认为,电针可使DGP大鼠血清中的SS及胃窦组织中MOT显著上升,血清MOT和胃窦组织中的SS相应下降,从而可以改善DGP大鼠血中高胃动素和高生长抑素状态。Ghrel in与其受体GHSR结合后通过中枢和(或)外周途径来调节胃肠运动。Ghrel in与受体GHSR结合通过下丘脑弓状核内神经肽Y和刺鼠基因相关蛋白等神经元介导以促进摄食、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胃排空,进而参与消化系统的功能调节。林亚平[7]电针足三里等穴发现与电针非穴位组比较,电针穴位组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明显升高,促进DGP大鼠胃肠运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ghrel in mRNA、GHSR mRNA在胃窦部的表达相关。此外,针灸疗法对胃动素、胃泌素、P物质以及胰高血糖素等胃肠激素都有着良性调节作用,再次证实针灸疗法的多靶点优势。
3 促进受损的平滑肌恢复
胃平滑肌是胃动力的核心单位,各种引起DGP的因素最终都要通过胃平滑肌来发挥调控胃动力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胃肠平滑肌肌源性因素在该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故从胃平滑肌本身着手,研究DGP发病相关机制是必不可少的途径。胃窦平滑肌组织中RhoA水平及蛋白表达的改变使得其下游ROCK对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MLCP)活性的抑制作用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胃窦平滑肌收缩功能异常,实验研究[6,8]发现RhoA/ ROCK信号通路是调节平滑肌收缩,导致胃肠平滑肌收缩异常、影响胃动力的重要信号通路,DGP大鼠胃窦平滑肌组织中RhoA水平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使得其下游ROCK对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DGP大鼠胃窦平滑肌的收缩能力减弱,出现胃排空延迟等胃动力异常。
陈小丽等[8]通过针刺穴位发现,小肠推进率和胃窦平滑肌组织RhoA、ROCK、MYPT1、p-MYPT1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升高,推测针刺能通过上调RhoA/ROCK信号的表达来促进胃平滑肌收缩,改善DGP的症状;且按部选穴是影响腧穴配伍效应的重要因素,且配伍局部穴明显优于配伍远端穴及非经非穴。
4 减轻幽门螺旋杆菌对胃黏膜损伤
相关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胃轻瘫的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率为87.5%,糖尿病伴胃轻瘫患者的HP感染率显著高于糖尿病不伴胃轻瘫者,HP感染与糖尿病伴胃轻瘫的发病有较大的相关性,故伴胃轻瘫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除HP可以有效地改善胃轻瘫病症,这一观点也得到相关Mate分析[9]的证实,根除HP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可使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不适症状得到显著缓解,而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关研究还表明,针灸具有清除Hp、保护胃黏膜、抑制腺体萎缩与增生,影响胃黏膜内分泌细胞、胃肠激素的分泌,改善胃黏膜血流量、调节机体免疫等作用。彭艳等[10]证实艾灸足三里对应激性胃溃疡的胃黏膜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穴位的艾灸刺激可诱导血清内热休克蛋白(HSP70)升高,并出现细胞因子的改变和胃黏膜炎性损伤的缓解;其次Hp灌胃造模后,胃组织匀浆液炎性因子TNFα、IL1β含量增加,而艾灸穴位预处理可降低其胃组织匀浆液含量,表明艾灸穴位可抑制Hp诱导的促炎因子TNFα、IL1β的释放,减轻胃黏膜炎性反应,起到保护胃黏膜损伤的作用。
5 其他
Gibbons等[11]报道称Cajal间质细胞(ICC)与胃肠动力关系密切,其能自发产生慢波,具有潜在的胃肠动力起搏功能,Cajal间质细胞的分布及超微结构变化与消化功能关系密切。有临床报道[12]称针药结合治疗较西药组小鼠胃窦部ICC形态基本正常,细胞间连接多,细胞器较丰富,明显改善DGP小鼠胃窦部ICC的病理损伤。此外,针灸治疗改善胃电节律紊乱,通过针刺在促进胃肠蠕动的同时,增强了机体对中药的吸收和利用,进而改善体内物质代谢,使胃电节律得以恢复,胃肠蠕动功能得以提高[13-14]。
6 小结
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机制复杂,针灸对其治疗的相关机制仍需要深入的研究,针灸是多靶点、非特异性的一项传统疗法,目前对相关生物机制的探讨仍相对单一,是否还有别的信号通道的参与不得而知,在以后的研究中,关于糖尿病胃轻瘫发病机制的每一个方向都可深入研究,多方位拓展。
[1]徐菁菁,曹忠耀,范志勇,等.高血糖与糖尿病胃轻瘫发生机制的研究现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1,19 (5):338-341.
[2]魏剑芬,陈冬,吴乃君,等.2型糖尿病合并胃轻瘫患者血糖水平的临床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5,23(3):245-247.
[3]张卉,刘俊岭,苗芙蕊,等.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对糖尿病性胃轻瘫大鼠胃肠推进率和血糖的影响[J].新中医,2015,47 (2):220-222.
[4]曹昺焱,李瑞,田环环,等.胰高血糖素样肽-1-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机制研究的新思路[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 (6):88-92.
[5]刘晓娜,吴兴全,王富春.胃肠激素与糖尿病胃轻瘫发病机制的关系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 (1):209-212.
[6]李秀红,林国华,邹卓成.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动素及生长抑素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9):97-100.
[7]林亚平,万全荃,彭艳,等.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窦促生长素mRNA、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5,40(4):290-295.
[8]陈小丽,刘丽,文琪琦,等.按部选穴针刺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窦平滑肌RhoA/ROCK信号表达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6,24(23):3508-3516.
[9]毕研贞,乐亚朋,李锦,等.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6,24(3):487-492.
[10]彭艳,易受乡,封迎帅,等.艾灸对幽门螺杆菌胃炎大鼠血清免疫学作用研究[J].中国针灸,2014,34(8):783-790.
[11]Gibbons S J DGRF.Apoptotic cel l death of human interstitial cel ls of Cajal[J].Neurogastroenterol Motil,2009,21(1):85-93.
[12]唐翠娟,程军平,梅志刚,等.针药结合对糖尿病胃轻瘫小鼠胃窦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7):2518-2521.
[13]梅志刚,张定棋,程军平,等.针药联合对糖尿病胃轻瘫小鼠胃肠动力及胃肌电活动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11):2786-2789.
[14]马立安,张晨,沈苑.针灸联合肠内营养治疗胃术后胃瘫综合征[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9):672.
2017-04-08
告作者
湖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观察,编号:2015GY31
浙江中医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www. zjzyzz.com.cn,于2016年6月1日正式上线,作者投稿请登录我社官网进行操作,稿件处理情况请及时登录网站查询。如有疑问请致电:0571-88849074、88849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