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辨治脾胃病经验浅述*
2017-01-14崔鐘寅柴可夫
顾 超 崔鐘寅 柴可夫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53
柴可夫辨治脾胃病经验浅述*
顾 超 崔鐘寅 柴可夫#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53
柴可夫 脾胃病 临床经验
柴可夫教授从医30余年,长期从事临床医疗及《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教研工作,对中医药防治脾胃病研究较深。现将其辨治脾胃病经验浅述如下。
1 病机浅释
柴师认为,脾胃病总属本虚标实,其基本病机为肝郁脾虚气滞及痰瘀痹阻胃络。“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主升发清气,胃主通降浊气。脾胃与肝同属中焦,其在生理病理上与肝存在密切联系,肝气无论太过与不及,都会对脾胃的生理功能产生影响。肝主疏泄,调节通达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其生理特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之疏泄正常发挥,则可以使人体气机运转调达通畅,从而促进脾胃气机得以升降出入、正常有序。若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则会致津液代谢输布障碍,产生痰湿;致血停,则为瘀;横逆克脾,则致脾虚气滞。
2 辨治述要
柴师辨治脾胃病时,既注重从脾胃与肝两脏出发,恢复脏腑功能;又兼顾中焦纳运水谷、气机升降功能的正常。治疗上以疏肝健脾理气为主,兼以化痰祛瘀。具体而言,因肝郁脾虚而发之脾胃病,诊见脘腹部疼痛、呕逆,大便溏泻或秘结不通,病情严重者甚至出现呕血、便血等症,常用小柴胡汤加减辨治。加制香附、化橘红等疏肝理气;加炒白术、炒谷芽等健脾消食;加煅牡蛎、煅代赭石、旋覆花等制酸降逆;加浙贝母、煅瓦楞子以化痰。因饮食失宜,恣食生冷而发之脾胃病常形成寒热错杂之证,常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辨治。方中芩、连、夏、姜的实际用量,可根据患者病情寒热虚实灵活应用,从而对证治疗。对于痰湿中阻者,常合用小半夏汤和胃降逆,消痰蠲饮;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常合用黄连、丹参、蒲公英、蒲黄等经现代药理学研究确有抗菌消炎作用的药物;嗳腐吞酸者,常合用左金丸,疏肝和胃止痛;脘痞胀闷者,常合用旋覆代赭汤,降逆化痰,益气和胃;夜寐不安者,常合用半夏秫米汤,调和脾胃,交通阴阳;食欲不振者用焦三仙等疏肝调脾,消食化积之品。
3 验案举隅
楼某,女,62岁。2017年2月15日初诊。患者有慢性胃炎十余年。2天前因家庭纠纷生气后自觉不适,休息后未见缓解,特来就诊。诊见胃脘不适,不知饥饱,时有隐痛,胸部、胁下时感胀闷疼痛;情绪低落,问诊时甚则悲伤而泣;夜寐差,难入睡,睡眠不深易醒。舌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肝郁脾虚气滞,治拟疏肝解郁,健脾和胃。方用小柴胡汤加减:太子参、炒枳实、炒白芍、茯神、佛手、夜交藤各15g,白术、生黄芩、制香附各12g,炒柴胡、法半夏、浙贝母各10g,绿梅花、焦六曲、生甘草各6g,北秫米(包煎)30g。7剂。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排解心理压力。复诊: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近日因天气变化,不慎外感,自服“泛捷复”,芙朴感冒冲剂后症状有所缓解,诊见胃脘痞满不舒,时感恶心,欲呕,口干,渴不欲饮。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数。证属寒热错杂,湿阻中焦。治拟辛开苦降,清热利湿。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姜半夏10g,生黄芩、莪术、化橘红各12g,炒黄连5g,党参、苍术、茯苓、白术、丹参各15g,生米仁30g,红花、生甘草各6g。7剂。复诊患者诉诸症缓解,继服7剂,巩固疗效。
按:患者初诊时见胃脘不舒、时有隐痛为主,故诊断为胃痛。肝气郁滞,经气不利,则胸胁胀闷不舒;肝气不舒,情志失调,故患者心情低落,时而悲伤而泣。患者虽然以脾胃病表现为主,然脾胃与肝同属中焦,故治疗时应疏肝健脾,通达气机。方用小柴胡汤,加白芍柔肝止痛;合白术、焦六曲健脾助运;制香附、佛手、绿梅花、浙贝母理气化痰;茯神、北秫米、夜交藤安神助眠。二诊患者感受外邪,因脾胃虚弱,表邪入里化热,故成寒热错杂之证;脾胃病日久,久病入络,应兼顾化瘀通络。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以苍术、茯苓、生米仁、白术健脾化湿;化橘红、莪术理气化痰;丹参、红花活血化瘀通络。柴师谨守病机,随证加减化裁,师古而不拘泥,从而在临床治疗脾胃病上取得较好疗效。
2017-04-06
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不同糖耐量的非酒精性脂肪胰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血清脂肪因子相关性研究,编号:2017ZA042
# 通讯作者:柴可夫,E-mai l:ckf66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