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2017-01-14王立新
王立新
产后出血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王立新
目的 分析研究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72例产后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6例。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宫缩素进行治疗, 治疗组对患者采取欣母沛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7.7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产后2 h出血量为(83.12±10.86)ml, 产后24 h出血量为(126.15±13.71)ml低于对照组的(175.52±15.23)、(246.85±22.75)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后出血采取欣母沛进行治疗, 可以使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 使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产后出血;欣母沛;宫缩素;治疗效果
产后出血在临床当中属于一种常见的产科疾病, 其因素主要为宫缩乏力、胎盘以及软产道受损等, 患者在短时间以内就会引发大出血, 甚至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1]。目前, 对产后出血主要采取按摩子宫、葡萄糖酸钙以及宫颈钳夹等相关药物, 然而常规治疗无效的时候只能采取宫腔填纱条或者动脉栓塞, 严重的甚至将子宫完全切除等相关方面给予有效止血, 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创伤。本研究主要对欣母沛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 从而为临床选择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价值, 以进一步促进欣母沛的临床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接收的72例产后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6例。治疗组年龄22~36岁, 平均年龄(28.7±3.1)岁。孕周36~40周,平均孕周(38.4±0.5)周;对照组年龄23~37岁, 平均年龄(29.4±3.5)岁。孕周38~42周, 平均孕周(39.1±0.7)周。两组患者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在分娩以后马上采取宫缩素20 IU, 阴道分娩的患者采取臀部肌内注射方式, 剖宫产采取宫体肌内注射方式, 对其宫缩情况给予密切观察。
1.2.2 治疗组 在分娩以后马上采取欣母沛250 μg进行治疗, 注射方式与对照组相同。另外, 对于单次注射没有明显效果的患者给予间隔时间用药, 总剂量控制在<2 mg。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产后2 h出血量以及产后24 h出血量给予记录和对比。
1.4 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采取欣母沛进行治疗以后10~30 min当中宫缩非常明显, 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 阴道出血量<50 ml;有效:反复注射30~60 min当中宫缩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阴道出血量有一定程度的减少, 阴道出血量<50 ml;无效:治疗以后, 宫缩不良, 阴道持续性出血, 没有停止。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对比 治疗组显效24例(66.7%), 有效9例(25.0%), 无效2例(5.56%), 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显效20例(55.56%), 有效10例(27.78%), 无效8例(22.22), 总有效率为77.78%,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产后2、24 h出血量情况对比 治疗组患者产后2 h出血量为(83.12±10.86)ml, 产后24 h出血量为(126.15±13.71)ml;对照组患者产后2 h出血量为(175.52± 15.23)ml, 产后24 h出血量为(246.85±22.75)ml, 治疗组患者产后2 h出血量和产后24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根据研究表明, 在国内产后出血是目前造成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因素, 尤其是在边远落后地区这个情况更加明显, 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在总体分娩的2%~3%, 因为测量以及收集出血量的主观因素相对比较大, 实际发病率相对更高[3,4]。这种疾病大部分出现在分娩以后的2 h以内, 阴道流血会在短时间当中大量出血, 一旦失血过多则会造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其症状的严重程度要根据流血速度、有无贫血以及失血量而定, 与此同时, 在短时间当中会引发大出血, 进而会立即引发失血性休克[5-7]。因此, 要对其风险因素给予早期识别,评估出血量以及及时救治。宫缩素是治疗产后出血最为常见的一种药物[8,9], 可是其疗效不太明显, 其受体在机体当中的半衰期相对比较短, 采用以后虽然会使宫缩乏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可是很快就会被机体当中的催产素酶分解而失去效果。根据研究表明, 欣母沛属于卡前列腺素与氨丁三醇等比化合物, 可以使子宫平滑肌产生较为强烈的收缩, 可以使宫缩的频率或者幅度明显增加, 在临床当中主要应用与治疗宫缩乏力导致的顽固性产后出血[10-12]。另外, 这种药物与常规前列腺素药物相对比, 其吸收进入到患者血液循环的速度明显加快, 15 min以后就会达到血液浓度的高峰, 半衰期相对比较长, 作用时间大约能够持续在2 h。除此之外, 这种药物能够对患者子宫平滑肌平衡以及协调收缩, 所以, 在临床治疗当中具有安全性, 不良反应相对比较少, 可以广泛应用在临床当中[13-15]。本文结果显示,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7.7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产后2 h出血量为(83.12±10.86)ml, 产后24 h出血量为(126.15±13.71)ml低于对照组的(175.52±15.23)、(246.85±22.75)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以上相关研究结果基本相同。
综上所述, 对产后出血采取欣母沛进行治疗, 可以使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 使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在临床当中得以广泛应用。
[1]廖陈亮, 蒋红梅, 邱海燕, 等. 欣母沛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20)∶10-11.
[2]刘利娜. 欣母沛联合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26)∶3294-3295.
[3]王红英. 欣母沛联合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13)∶2890-2891.
[4]张云达. 欣母沛联合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健康导报∶医学版, 2014(7)∶7-8.
[5]陈秦莉. 背带式缝合术联合欣母沛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 20(8)∶1051-1053.
[6]杨玲. 欣母沛与背带式缝合术联合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5(10)∶104-105.
[7]王玉玲. 欣母沛联合背带缝合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6, 3(1)∶83-84.
[8]尹翠玉. 欣母沛联合背带式缝合治疗产后出血疗效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14)∶152-153.
[9]尹红. 欣母沛联合背带式缝合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分析. 医学信息, 2013(20)∶568-569.
[10]王群, 刘昌英. 欣母沛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16)∶168.
[11]王赟. 欣母沛治疗50例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15)∶3446-3447.
[12]杨凡.子宫缝合术联合欣母沛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中国医药科学, 2015, 2(17)∶181-182.
[13]汪新妮, 彭幼, 朱燕虹, 等.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剖宫产术中的效果.广东医学, 2015, 33(5)∶696-697.
[14]周润华, 陈世雄, 魏金柱.欣母沛预防产后出血200例疗效观察.西部药学, 2015, 24 (8)∶1603-1604.
[15]冯佩笑, 邓惠醒, 陈美珠.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中国医疗前沿, 2014, 8(15)∶81-8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2.059
2016-12-07]
116600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大连医院(妇女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