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张力在动画分镜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17-01-13彭薇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6年6期
关键词:动画创作

彭薇

摘要:分镜头设计是一个将文字剧本转化为画面剧本的过程,是我们选择用何种方法和语调向观众讲述故事的机会。这个机会的把握程度正是动画创作者的视听语言表达能力的直观体现。将直接决定成片的好坏。而在动画的创作过程中,如何让我们的影片能够深深的吸引观众?如何让观众在观赏过程中感同身受?艺术张力在分镜头设计中的合理应用恰恰能够为我们的动画成片增色不少,深深地抓住观众,让他们为之着迷,沉醉于其中。

关键词:艺术张力;动画创作;分镜头设计

检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J0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6-0124-03

艺术张力对于动画镜头而言,既存在于单个镜头内部,也存在于镜头与镜头的组接关系当中,所以以下研究主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一、艺术张力在单个镜头内部的应用

动画短片由一个个组接在一起的镜头构成,然而在单个镜头内部要表现艺术张力,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镜头的运动方式

镜头的运动方式主要有推、拉、摇、移、跟、升降和综合运动这么七种,镜头的运动方式不同会带来不同的画面效果,直接导致观看时心理感受的不同。比如左右横摇镜头会给我们带来扩展视线范围的感受,而拉镜头会给我们带来与被拍摄者产生疏离和拉远的感觉等等,所以我们在设计镜头的运动方式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剧情的需要和观看时的心理感受来进行合理设计。

如短片《苍蝇》中对窗户所拍摄的一个长镜头,随着镜头的推近和摇动,窗户在这个过程中画面构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形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心理冲击,形成了张力。可见作者在进行分镜头绘制的时候就运用了很多的绘画技巧来明确绘制过程中各个镜头中的视角,以此来保证与所表达内容的协调一致。(图1)

(二)镜头内角色的运动

由于人的眼睛容易被运动的事物所吸引,而短片中运动最多的就是角色,所以角色的运动方式对于表现影片的动感和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设计镜头内角色的运动方式时主要考虑的就是角色的动态和动作的速度。

1.运动轨迹的设计

在分镜头设计每一个镜头的时候,首先要根据所需的画面构图来确定好角色在画面中的运动轨迹,不同的运动轨迹不仅关乎角色的表演方式,还会对画面的视觉张力有很大影响。

比如,同样是设计奔跑的骏马入画和出画的镜头,让其从画面的左边入画右边出画,我们只能得到一个平淡的镜头,如果我们把它的奔跑轨迹设计为由摄影镜头冲入或正面朝摄影镜头冲出时,这种具有强烈透视的运动轨迹往往会营造一个具有更加强烈视觉冲击力的镜头画面效果。从而使成片更具活力,也让观众在观看的时候被这极具艺术张力的动作画面所深深吸引。

2.运动的夸张与变形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比起方正和规矩的图形来说更容易打破条条框框而形成张力,也更容易引起眼睛的注意,并且在观者的心里形成一股冲击力。这种夸张和变形的应用对于运动方式的设计来说也是同理。动画中角色的表演方式可发挥的空间原本就比实拍中大得多,哪怕是很多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动作。

如动画短片《带路狗》中那只疑心病过重的胖狗狗,圆胖的身子却长着细短的小腿,作者将它奔跑的方式设计成甩着大舌头扑腾扑腾地四爪撑开并且上下弹跳,这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种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夸张奔跑方式既符合这个胖狗狗形象本身的特征而且十分有个性,既给人带来轻松活泼的张力,又与狗狗主人木然走路的僵硬身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短片中被狗狗幻想会武术的小鸟的表演方式也是力量感十足,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为了表现这种力量感,特意对小鸟的腿部结构做了有意识地变形处理,将鸟类原本向后弯曲的腿骨在保持鸟爪形状特征的同时,进行了类似人腿动态的变形处理。片中这些具力量感的夸张和变形运动方式使整个短片充满了艺术张力。(图2)

3.镜头的画面构图

镜头的画面构图就是我们观看时的画面构图,在进行镜头画面构图设计时,有意识地打破画面构图的平衡能够给我们带来画面的运动感,根据视觉补完机制,在进行画面构图时有意识的留有一些空白和残缺往往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张力。

如短片《世界尽头的四季》中就采取了一种非常特别的构图方式,作者别出心裁地将画面切割成大小不等的若干个小块,被切割而成的小画面里,在不同的季节里上演着各自统一的大色调下的不同画面和构图,小画面里各自上演着既相分离又相联系的内容。作者以这种特殊的构图方式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加上交响乐《四季》作为背景音乐的配合,使整个短片既具诗情画意,又充满了艺术张力。(图3)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透视感强烈的成角透视和鱼眼透视镜头往往会比普通的平行透视镜头给人带来更加强烈的张力。如短片《苍蝇》中所采用的超广角镜头所构成的特殊角度画面给我们带来的强烈艺术张力。

所以我们在进行分镜头设计的时候要综合各种因素来考虑镜头的设计和画面的构图,这样才能保证成片的艺术效果和艺术张力。

二、艺术张力在镜头组接中的呈现

进行分镜头设计的时候还应充分考虑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衔接问题,我们在镜头与镜头间创造艺术张力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镜头节奏

把握镜头组接的节奏控制就直接把握了短片的节奏,讲故事要分轻重缓急,在创作动画短片时也一样要控制节奏。不同节奏的镜头组接方式带来的画面效果是不一样的:快节奏的镜头切换能够给观众带来焦急和炫目的感觉;而慢节奏的稳定长镜头给我们带来平稳和安详的感受。

如短片《In the rough》中的第一个镜头就是一个长达近1分钟的长镜头,这个长镜头中包含20秒的固定拍摄,然后是快速拉镜持续7秒,紧接着是长达30秒的移镜拍摄,展示了一个遭到妻子扔东西驱赶出山洞的野人,愤怒地离家而去。在一个10秒的野人幻想的美好生活的镜头过后,马上扑面而来的是21个长短不一镜头的快速切换,把野人的各种捕猎窘态展现得淋漓尽致。长短镜头的合理组接不仅交代剧情,也带来强烈的艺术张力。(图4)

但也并非是一味地采用快速切换的镜头才能给我们带来强烈的动感和张力,长短镜头的灵活运用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所以我们在进行镜头组接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当时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状态,根据剧情的需要来合理控制镜头的节奏才能将张力的表达拿捏到位。

(二)镜头对比

任何形式的对比都会将对比的双方放大并凸显。显然,强烈的镜头对比也将给我们带来猛烈的视觉冲击力,形成强烈的艺术张力,就好比冰与火并置到了一起给我们带来的震撼。镜头的对比往往体现在将反差很大的镜头放在了一起,我们可以采用分屏的方式将对比强烈的镜头并置到一个画面当中,现在很多电影中就经常采用将同时不同地、同地不同时或者时空各不相同的镜头并置到一个画面中来产生强烈对比,当然,我们也可以将这种艺术手法借用到动画短片的创作当中;当然我们也可以采用蒙太奇手法,将反差很大的镜头组接在一起。

如短片《焦躁不安》中,前一个镜头还是夫妇间为了丈夫在拼字游戏中偷看犯规而发生的争吵,下一个镜头中波及整个地球的战争就爆发了,无数的导弹四处乱飞,马上镜头又切换到了屋外大马路上纷纷逃离的车队和人群。(图5)

这三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镜头组接到了一起,这种反差本身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冲击力,再仔细一想,以导弹纷飞的战争来和夫妇间日常生活中的争吵作比较,以逃离的群众和邻居来衬托,艺术张力油然而生,让人心领神会产生共鸣。所以我们在进行分镜头设计时要表现艺术张力,不妨采用强烈的对比镜头来实现。

三、结语

本文主要从动画创作流程中的分镜头设计角度来分析和研究艺术张力的应用问题。然而要在分镜头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实现艺术张力,不仅需要考虑单个镜头内部的应用,还需要考虑通过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接关系来呈现,将艺术张力在镜头的运动方式、镜头内角色的运动、镜头的画面构图、镜头节奏和镜头对比等多方面因素当中综合应用,灵活处理,才能够得到较好的成片效果。

猜你喜欢

动画创作
《少年朱熹》动画影片制作的探索和实践
新语境下的动画艺术理论浅谈
民间故事探索中国动画创作的发展方向
“中国民间艺术”对动画创作的启示和作用
中国传统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运用分析
浅析动画创作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影视动画剧本·创作者·观众
动画创作中影片风格与后期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