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觉、优化、升华
——由“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引发的思考

2017-01-12江苏省江阴市华西实验学校

中学数学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直觉直线公式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实验学校 陈 艳

直觉、优化、升华
——由“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引发的思考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实验学校 陈 艳

众所周知,“点到直线的距离”这节课的重心是引导学生自主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教材(人教A版)试图通过“构造法”(构造直角三角形)让学生经历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思维过程,深刻领会蕴含于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特别是在坐标法使用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化归等数学思想.但实际教学中,教材提供的解决方案学生很难自然想到,这就很容易产生两种教学“误区”,一种是教师把教材奉为经典强行灌输给学生,从而导致教学与学生认知水平脱节;另一种是回避教材的方案,采用自认为的“简便方法”、“巧妙方法”,推导方法五花八门,让人应接不暇.实际上,方法抉择不仅要考虑方法的本身,还应考虑把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这样,公式推导过程方能自然和谐,才能被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

一、直觉:开启最自然的学习过程

学生在尝试解决复杂数学问题时,一般预先要考虑到几种可能的思路,究竟先选择哪个思路?放弃或暂时搁置哪个思路?单凭逻辑思维往往是解决不了的,这就需要运用直觉思维.所谓的数学直觉思维是以—定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对数学对象作总体观察,在一瞬间顿悟到对象的某方面的本质,从而迅速做出估计判断的一种思维.直觉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数学现象、猜想数学命题、顿悟解题思路、缩短思维过程、培育数学灵感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于学生的直觉思维.

数学直觉体现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就是“在没有外部条件的干预下,学生会怎么思考这个问题?会首先采用什么方法?”最自然、最朴素的方法莫过于“求出垂足坐标,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直接推导”,但遗憾的是教材中的一句话“上述方法虽然思路十分自然,但具体运算需要一定的技巧”严重地打击了学生继续探究的勇气,也为教师避开这一方法提供了借口,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方法一:如图1所示,已知点P(x0,y0),直线l:Ax+By+C=0(A2+ B2≠0),PQ⊥l,垂足为Q.

图1

设直线PQ的方程为y-y0=(x-x)(A≠0),即Bx-Ay=Bx0- Ay0,设点Q(x1,y1).

虽然上述运算过程相对烦琐,但并没有涉及比较深奥的运算技巧.实际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不断地尝试、摸爬,积累经验的过程.倘若跳过这一过程,直接抛给学生一个“简单、快捷”的思路,那么这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来说的确是一个“遗憾”.

二、优化:在反思与改进中生成

虽然说数学直觉是对数学问题及其本质属性的直接感悟,但它受限于学习者已有的认知水平;虽然它是学习者数学思维最“自然”的流露,但它所呈现出来的结果并非是最理想的状态,有时甚至与教学预期背道而驰.因此,后续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在学生直觉思维的基础上,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改组,进而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的优化.

方法一虽然自然,但此方法无法全面展示解析几何思想方法的精髓,比如:数形结合、整体代换、设而不求等.因此,很有必要采用多种方法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进行探究,从而让学生在公式推导的过程中逐步体会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当然,这些方法应建在原有方法基础上的改进与优化,而不能是毫无章法的“狂轰滥炸”.

思考:导致“方法一”烦琐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垂足Q的坐标表示比较复杂,从而导致运算烦琐.如果能够避开求垂足Q的坐标,那么运算就会变的简单.对于两点间距离公式如果不直接求x1,y1,消元与换元也是常用的运算手段.于是,我们不妨思考如何把x1,y1两个参数变成一个参数或者所学的知识中,哪个量或者式子包含了“(x1-x0)、(y1-y0)”?

方法二:利用

方法三:利用斜率换元.

1010

因为x1=At+x0,y1=Bt+y0,代入直线l的方程,得t=所以

方法四:构造=(x-x,y-y),n=(A,B)都是直线l的法向量,则

1010所以

上述方法“贵”在联系紧密,体现出来的是后一种方法是对前一种方法的改进与优化,呈现出来的是由繁到简、由浅及深的思维过程.虽然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方法很多,但要明白好思路方法并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而是通过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自然想到”,否则很容易演变为教师个人的“表演”.

三、升华:教师专业发展的契机

数学公式课教学的重点就更应突出公式的发现、探索和证明的过程,这一数学活动过程中蕴含着育人的价值,尤其是让学生不断探索、发现、思考、确定思路方案和具体的操作流程,不断地采取验证、完善,最后形成切实可行的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证明方法,数学公式的教学,是让学生了解和经历公式的探究过程成为思维提升、思维训练的良好素材,增强每一位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锤炼坚强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和成长.通过本课,教师可以从中提炼出一般公式课的教学策略.

1.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前后知识联系很紧密的学科,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乌申斯基有句名言:“智慧不是别的,而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数学知识的教学不是不加组织地向学生传授孤立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加以组织和提炼.郑毓信教授也多次强调“数学教学不应求全,而要求联”.对于数学公式定理的推导来说,关注知识的前后联系,在已有的基础上学习新知,可以降低思维的难度,从而使推导过程自然流畅.

2.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事先准备的内容,注重了知识的传输,对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关注不够,因而教学效率不高,学习的效果也不好.适合学生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关注学生成为有效教学的前提.课前,要关注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的学习条件,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的“心向”;课上,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包括学习的反应、情绪等,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调整自己的教学;课后,也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包括作业、学生问题等.教学过程中,只有对学生全程关注,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才是高效的课堂,才会是高质量的教学.

猜你喜欢

直觉直线公式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好一个装不下”直觉引起的创新解法
拉马努金——天才的直觉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林文月 “人生是一场直觉”
一个“数学直觉”结论的思考
画直线
例说:二倍角公式的巧用
画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