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资源共享“落地”找个好模式

2017-01-12顾掌生

中国卫生 2017年4期
关键词:区域性医学影像资源共享

文/顾掌生

建立区域性医学影像诊断等“中心”,可以使本区域内各级医院在诊断过程中实现三方面的资源共享:

1.实现高端人才资源共享。对于疑难病例通过网络传送到“中心”进行会诊,解决某些医院人员缺乏或诊断水平不高的困难,促进本区域内诊断水平的共同提高。

2.大型设备的共享。各医院可以直接开具检查申请单送病人到“中心”进行复杂的检查,实现区域内高端检查设备的共享,提高高端检查设备的利用率。

3.检查结果共享。患者的检查结果在各级医院的任何一个医生工作站都能查询到,避免了医院之间的重复检查,既方便患者就诊,又利于降低医疗费用。

同时,建立区域性“中心”还有利于推进分级诊疗工作。从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于缺乏必要的医学影像检测设备,不得不将患者转送到具有这些设备的上级医院,其结果是,当患者检查结束后,上级医院也就留下了患者;而区域性“中心”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送的患者进行必要检查后,不具备收住患者住院或治疗的条件,多数患者还是回到初诊的医生那里。建立“中心”还能推进专业教育工作,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区域范围内的影像检查质量控制,“中心”将典型病例、疑难病例、示教病例等建立病例库,通过内部局域网,开展线上读片、解疑释惑等一系列教学和科研的服务,共同提高相关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纵然如此,医疗机构因此将取消如医学影像科是不可能的。大型医院患者常常门庭若市,接踵而至,每天接待数以千计的门诊患者,拥有上千的住院患者,而且急危重症患者为数不少。如果让这些已经在大医院就诊的患者,因为需要进行影像检查,又不得不转到另外一家机构(“中心”),对患者造成诸多不便。如:

患者怎样去?由医院建立公用交通工具,集体运送患者去“中心”还是让患者自行解决交通问题?无论哪一种方式或增加医院的负担或增加患者的额外支出,延误病情。

患者转运途中的安全由谁负责?大多数住院患者离开病房进行检查时,是由医院的工作人员陪同,病情严重的患者由经管医生护送。如果患者需要送到“中心”检查,转运途中由谁来保障患者的安全?一家大型医院,每天需要检查的患者少则也有三四百人次,都得让医生陪同,会造成专业技术人员的极大浪费。

医院转送给“中心”的患者,其检查收入归谁?是否最终被认定为变相的开单提成或绩效与工作量挂钩?

医疗争议如何解决?诊断同样可能存在漏诊或误诊,而因此引发的医疗纠纷,责任由谁来承担?

为此,真正的“中心”其主要功能应该是完成“诊断”这一阶段的功能。医学影像特别是放射、心电(不包括超声),可以简单地分成技术部分和诊断部分。技术部分通常由技师借助设备完成;而诊断部分需要由执业医师,通过仔细阅读由技师提供的资料(如X线片、CT片等),最终作出诊断。需要的模式是:既能提高区域内医学影像的诊断水平,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又不至于使患者频繁转运,增加医疗安全隐患。

猜你喜欢

区域性医学影像资源共享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中国医学影像杂志》稿约
结合多层特征及空间信息蒸馏的医学影像分割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合理运用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影像组学在核医学影像中的应用进展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人力资源共享服务模式研究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造价信息的资源共享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