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千万+”的照片如何炼成?
——如何打造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的专业新闻摄影
2017-01-12□文/吴芳
□ 文/吴 芳
“百万+”“千万+”的照片如何炼成?
——如何打造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的专业新闻摄影
□ 文/吴 芳
当新闻摄影遇到新媒体,保持专业素养还是一味迎合大众口味,这是摄影记者遇到的问题。传统新闻摄影思路是否适合新媒体?新闻摄影的新媒体传播有哪些特点?需要做哪些改变?作者对此做出了回答。
新媒体 新闻摄影 新媒体传播
当今的新闻摄影原本就不仅属于纸媒,网络和新媒体已成为新闻摄影的传播媒介,当下新媒体正在颠覆传统新闻摄影的理念。
一、新媒体新闻摄影的天花板有多高?
“以为10w+是新媒体人的玻璃天花板?据最新数据统计,企鹅媒体平台摄影类账号总阅读数过1000w账号共10个,100w账号74个;摄影类单篇文章共产生了1338篇10w+,171篇100w+,9篇1000w+。”这是2016年9月中旬,微信公众号全媒派发布的关于企鹅号的一组数据。
2016年,自腾讯芒种计划发布以来,不少新媒体已经收获了丰厚的内容红利,其中图片新媒体放的几颗“大卫星”着实让人惊喜。其中三个目前在企鹅号十分活跃的摄影师分别为河南的薄高鹏(公众号:微言薄语),安徽的景雷(公众号:西楚朗雨),安徽的吴芳(公众号:乙图)。
据悉,截至10月10日,公众号微言薄语的阅读量已经超过1.4亿,公众号西楚朗雨阅读量已经过1.2亿,公众号乙图的阅读量也过6000万,并且这些数字还在递增。
不过令人好奇的是,这三位摄影师中,只有吴芳是在职摄影记者,薄高鹏此前是职业摄影人,奔波于全国各地。在这之前,他的摄影作品多以参展为主,极少在媒体上进行大规模传播。而景雷曾是安徽省基层公务员,因为身体原因从岗位上病退,是一个摄影发烧友。
当众多传统摄影记者还在为出路焦虑、挣扎的时候,一些新闻摄影从业者已经走在前面,加入新媒体行列。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从业者已经没有门槛,没有身份区别,平台平等的时代已到来。
二、好图片≠高流量
新闻摄影作品绝不是用来自我欣赏,其最终目的是传播。在传统媒体中,考量一张摄影作品的影响力具体有多大,很困难。但在新媒体时代,一张作品的影响力,很容易被数据化,其表现为流量,或者用阅读数,跟帖量,PV值来衡量。
在新媒体传播中,好图片未必收获高流量,差图片未必没有高流量。这是新媒体的一大特点。有时候,拍摄编辑好一组图片后,自我感觉非常好,但很快你就会发现,网友并不买账,少得可怜的阅读或者评论数量,让你心里五味杂陈。
而往往一篇图片质量一般,或者简单编辑的组图,甚至是一堆图片堆砌的稿件,却引发数千乃至过万的评论,阅读还会超过100万+以上,为什么?
比如,《这些石雕工人,一天收入百元,却面临患尘肺病危险》组图,无论是影像质量,还是反映的社会问题都尚可。但发布以后阅读量并不高,只有33万。而《王健林一家三口亮相合肥,王思聪粉装跟随心不在焉》一稿,仅仅是合肥万达城的一项活动,图片是常规活动记录,却因为其中有王思聪,评论就超过1.5万,阅读超过800万。
三、好内容需好标题
一篇新媒体稿件,内容好是关键,这与传统媒体秉持的“内容为王”理念相同。比如关注度高的突发事件、热点事件。
王宝强和马蓉离婚事件发酵最初,网易号一下子出现了400多篇100万+稿件,10万+稿件超过3700篇。尽管对新闻摄影新媒体作者来说,跟进王宝强和马蓉很难,但至少可以发现,热点新闻会引发多少人关注。当然,并非新闻摄影就没有热点事件,比如农民工题材,一直是网民关注的热点。
2016年9月中旬,公众号乙图推出一篇《城市的夜晚,民工的寂寞谁来安抚》,跟帖超过3.6万,实时阅读超过1500万。第二天,乙图刊发的《留守妻子的夜:有人遭遇背叛,有人痴情等待》评论数量虽然有所下降,但跟帖也有7000以上,阅读也有400万(图1至图4)。
新媒体中,好内容是什么?就是要引发网民阅读兴趣,就是所谓触及网民内心最脆弱的地方或者引发认同感。这也是为什么情怀类稿件和鸡汤文走俏的原因之一。
乙图刊发的《他们选择黄金周回乡结婚,仅因为给父母留个念想》就是情怀类稿件。网易号在黄金周推出评论超过2.3万,企鹅号推迟一天刊发,评论也有3800以上,阅读超过300万人次。
好内容,如果没有一个好标题,稿件同样面临无法激发网民阅读兴趣的尴尬境地。新媒体的新闻摄影,有时常常让人感到图片质量本身并不特别重要(比如视频截图),反而标题和内容的切入点更加重要。
□图1 在安徽省长丰县刘浅村,29岁胡美娟留守家中照顾孩子上学,丈夫去了云南。2014年8月因孩子手术,丈夫回了一次家(摄于2014年)。(吴芳/摄)
□图2 36岁的秦丽敏是安徽蚌埠双桥镇人,独自在家照顾两个孩子,留守12年。丈夫去天津打工,她最近一次见老公是8月份(摄于2014年)。(吴芳/摄)
□图3 李启云,47岁,安徽临泉县人,婚后育有三个孩子。11年前,因丈夫外出打工失联,后与一男子同居。最终因该男子与其他女性有染,2004年10月4日凌晨,她将该男子杀死,被判无期徒刑(摄于2014年)。(吴芳/摄)
□图4 邵为英,36岁,安徽蚌埠水利村人。丈夫去浙江打工,她在家中留守10年,抚养两名孩子。丈夫春节后出去,中秋节回来团圆一次(摄于2014年)。(吴芳/摄)
新媒体新闻摄影需要好标题,但并不是意味着做标题党。新媒体稿件与传统媒体稿件的标题有很大的差别。新闻摄影稿件的标题应更直接陈述事件核心内容,并且这个核心内容一定要能触及网民内心最脆弱的地方。
所以,做标题时要尽量陈述事件过程或者核心。比如,乙图《留守妻子》这篇稿件最初在传统媒体刊发时,就是用“留守妻子”这一标题。但在新媒体发布时,选用的则是《留守妻子的夜:有人遭遇背叛,有人痴情等待》。虽然作为传统摄影记者,最初对这些标题很不屑,但实实在在的流量让你不得不重新思考、认识。新媒体时代,你千万别尝试改变网友的想法,它只会改变你的价值观,这就是网络。诸如公众号微言薄语发布的《女大学生假期帮外婆卖瓜,一天赚5元只为让老人开心》等图文,阅读量均超200万+,有的文章阅读量超千万+。
四、推荐位置与后期编辑
如果你认为有好图片,好内容,好标题就会有高流量?那就大错特错。
一组图片故事,在传统媒体时代,通常需要选择5至6张最好的、有画面信息的图片进行组合。但新媒体却不是这样,通常要将最能打动读者的图片作为第一张,其后两张图片最好都能“抓人”,这三张之后的图片虽然在编排上也会考虑事件的发展和阅读节奏,但与前面几张比,重要性则弱很多。
企鹅号鑫视界《建筑工地女工为儿子攒彩礼每天绑4000根钢丝》的图片呈现很单调,但标题和第一张图片足以打动网民,因此跟帖达到5.5万。
编辑方式不同,往往直接影响到图文的阅读量。因此,在新媒体稿件编辑过程中,与平台编辑的沟通显得非常重要。
《湖笔面临失传,七寻师傅双指泡烂月入仅三千》最初的标题是《湖笔制作,后继乏人,72岁老人双指泡烂还在坚持》,首发时将一名国外游客的图片放在第一张,结果4个小时评论阅读不足2万人,下午与平台编辑沟通后,重新编辑,将制作加工湖笔的图片放在首位,重点突出老人制作湖笔,阅读达到100万人次。
《黄金周的酸甜苦辣,摄影师14年国庆长假记忆》这篇稿件,最早在今日头条推出后8个小时实际阅读没有超过100人次,后来跟后台编辑沟通后在标题和内容上都稍微做了一点调整,最终阅读超过90万。
新媒体新闻摄影稿件有好图、好内容、良好的编辑、优质标题还不够,还需要有好推送,将稿件发送到客户端恰当的位置。如果你的稿件沉在库里,你的阅读量可能不会超过100。同样是《被禁锢在铁栏里的老人,他们的现在,或许是我们的将来》一篇摄影报道稿件,企鹅号阅读达到114万,网易号阅读达53万,而今日头条上此稿一直沉在库中,阅读仅仅157人次。
差别之大,除了APP自身、订阅人群的关系外,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推送位置。这个位置与传统媒体的头条和倒头条、边栏的重要性相当。
无论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只不过是载体发生了变化。新闻摄影尽管在这两个载体上体现的形式不一样,但新闻摄影的规律依然没有改变。摄影人千万不能为博一点流量,忽视新闻摄影规律,去改变新闻事实、粗制滥造。
好图片经过精心编辑,终会是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所以,新媒体时代是新闻摄影的第二春。新媒体时代,给了新闻摄影更多的空间,没有不好的平台,只有不好的作品,不是等待死亡,而是要主动出击。 (作者是《合肥晚报》首席摄影记者,作品曾多次获得“华赛”奖项)
编 辑 翟铮璇 90555319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