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与孤独,理性与感性
——以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为例

2017-01-11

黄河之声 2016年17期
关键词:勃拉姆斯谱例交响曲

隋 鑫

(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自由与孤独,理性与感性
——以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为例

隋 鑫

(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勃拉姆斯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位“自由人”,不畏浪漫主义时期的大潮流,努力继承着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传统,坚持理性的创作风格,孤独地走在标题性、“自我”、人文气息浓厚的时代中。本文将从勃拉姆斯的成长经历着手,以《第四交响曲》为例从和声技法的角度进行具体论述,进而深入了解勃拉姆斯身处浪漫主义中后期的独特地位和他作品中的古典主义情怀。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和声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国作曲家,一位伟大的变格者。他在浪漫主义为主流的时代中,强大了古典风格的生命力,被众人定位为“古典主义作曲家”,延伸了贝多芬古典主义音乐的理想。

勃拉姆斯一生仅有4部交响曲,其中《第四交响曲》(作于1884年-1885年间),是他交响曲的收官之作,成熟时期的作品之一,乐曲充满了忧郁的悲剧性色彩以及矛盾冲突。

他在创作这部作品时,社会正处于浪漫主义风格音乐发展的繁荣时期,感性的代表——浪漫主义思潮成为主导。而勃拉姆斯,热衷于运用古典主义时期的创作手法,在音乐风格上显现出了古典风格,致力于纯音乐的表现。

接下来笔者将从和声技法的两个方面具体论述勃拉姆斯在《第四交响曲》中所展现的个性化和声。

(一)变格进行的运用

勃拉姆斯在《第四交响曲》中,延续了这一历史悠久的和声技法,在“感性”的世界中将变格进行发展到极致。

谱例1

谱例1选自第一乐章中展开部分,是连续的上五度变格进行,e小调,第5小节中的tsVI和弦也可以看作是S/S/S/S,第6小节是S/S/ S和弦,第7小节是S/S和弦,也是其同主音大调的重属和弦,通过一连串的S/S/S/S—S/S/S—S/S—S离调的和声进行,着重强调的了下属和弦的变格进行。在遵循“理性”的变格进行的基础上,勃拉姆斯继续创新,结合浪漫主义时期的“感性”,通过离调中的变格进行,将变格发挥到淋漓尽致,使其得到了足够的强化。

(二)帕萨卡利亚的运用

勃拉姆斯在《第四交响曲》的末乐章中,使用了帕萨卡利亚这一手法,通过1个主题演变出30个不同的变体,极具震撼力。可以看出来,勃拉姆斯对巴洛克时期这一体裁非常崇尚、敬仰,在理性中赋予了帕萨卡利亚以新的时代意义,体现了他的创造性,充分展现了他对这一古老手法的认可。汉斯·A·诺伊齐奇曾对末乐章有着独特的理解:“通过同化将继承与革新结合起来,同时又‘主题进程’不间断地推向前。今天每一个有一定音乐素养的人都将这歌有着31个不同变体的结尾视为音乐的奇迹。”

谱例2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末乐章主题

谱例2选自第四乐章的第1-8小节,具备传统的帕萨卡利亚的特征,以8小节为主题,固定低音变奏原则,e小调,3/4拍。主题取材自巴赫《第150康塔塔》中结束部分“我病中的日子”开始的4小节,但差别在于,勃拉姆斯的节奏更为均匀,以附点音符为主,主题比巴赫的长一倍,在进行中加入了半音进行,旋律更加流动。以下属和弦奏响第四乐章,下属和弦和主和弦交替进行,强化了下属功能的作用,直到第5小节,运用了重属和弦,第7小节,降五音的属和弦出现,将主题引向终止,结束在同主音大调的主和弦上。横向来看主题,以半音化进行为主,纵向加入柱式和弦,使音乐有了一气呵成的效果,丰满了旋律。随着主题8小节的出现,接下来的30个变体也从缩减时值、分解织体、再现、扩充等浪漫主义手法进行变化创新,增强了作品的统一性,突显主题。■

[1] 张茜,刘昕.艺术之约·勃拉姆斯[M].山西: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教育出版社,2015,48.

[2] 李鑫.勃拉姆斯的“发展变异”原则——以《第四交响曲》为例[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学科硕士学位论文,2012,13.

猜你喜欢

勃拉姆斯谱例交响曲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村庄交响曲
著名的勃拉姆斯摇篮曲 教学设计
拯救交响危机的音乐创作
——以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为例
春之交响曲:听春天的声音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集市交响曲
试析不协和音程的实际作品训练
色彩交响曲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