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研究

2017-01-11范开萍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心肌梗死

范开萍

(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有限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本文选取我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14例,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血管内科疗效。现将研究的具体情况报告在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男女之比为24:33,年龄31~78岁,平均年龄(57.84±2.47)岁。实验组男女之比为27:30,年龄33~77岁,平均年龄(59.1±1.2)岁。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的部位有前壁梗死、下壁梗死及下壁加后壁梗死。在检查患者临床表现时,发现患者临床症状中有胸闷气短现象。经比较,患者在男女比、年龄等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药物有低分子肝素钙、受体阻滞剂及肠溶阿司匹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前患者需服300 mg阿司匹林,将尿激酶溶解于0.9%氯化钠溶液中,溶剂剂量为10 ml,后再向其中加入100 ml的0.9%氯化钠溶液,对患者实施静脉注射[1]。待对患者进行12 h的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再向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具体方法如下:(1)治疗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发作十分突然,病情发展十分不稳定。患者入院后,需要尽量少进行活动,安排患者在病房内静养休息,对患者心电功能进行测试,并予以吸氧,为患者之后开展治疗打下基础。医护人员还应该对入院患者病情进行及时观察,准备好各类抢救药品及需要用到的医疗器械,若患者病情发生变化,便于及时对患者进行抢救[2]。(2)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前。患者需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并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依症给药。用药后需要观察患者注射位置情况,防止发生药物外泄等情况[3]。患者用药后1 h,需要详细检测患者心电图,对患者心肌酶及血红蛋白含量进行查看。治疗后,患者需取仰卧位休息,并予以患者必要心理护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对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率进行比较。治疗效果共三级(显效、有效、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未出现死亡患者,对照组中显效17例,有效25例,无效15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3.68%。实验组中显效22例,有效32例,无效3例,总治疗有效率结果为94.73%。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率比较

实验组4例(7.02%)患者出现血便,1例(1.75%)患者出现心律失常,1例(1.75%)患者出现皮肤黏膜问题。对照组血便8例(14.04%),心律失常5例(12.28%),皮肤黏膜问题4例(7.02%)。经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率比较有差异(P<0.05)。

3 讨 论

梗死属于临床上的一种突发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血压较低、心律失常且出现神志不清等症状[4]。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但若予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治疗,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也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需要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早治疗,进而使得患者症状改善。本次研究将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57例患者实行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时间为1个月,发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尿激酶溶栓治疗,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明显,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张学军.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5):92.

[2]徐 华,李 颖,宋祥红,王 红,韩金霞.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5):166-167.

猜你喜欢

尿激酶溶栓心肌梗死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