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佐治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疗效观察

2017-01-09刘爱红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毛细注射用干扰素

刘爱红

(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3)

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佐治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疗效观察

刘爱红

(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3)

目的:评估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4月山西省儿童医院住院的81例2个月至2岁轻中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40例,两组采用相同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观察两组咳嗽、喘息、肺部体征改善时间。结果:治疗组咳嗽、喘息、哮鸣音的改善时间及疗程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呼吸道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用于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毛细支气管炎;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患儿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数在6个月以内,其临床症状以咳嗽、喘息、气促和喘鸣为主要临床特点,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方法有很多,但目前仍缺乏特异性治疗。本文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1月~2016年4月山西省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81 例患儿,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1]。所有入选对象的病程都≤3 d,皆为第1次患病,均未进行有效治疗。入院时无发热或低热、有咳嗽、喘息、气促等临床症状,肺部听诊出现喘鸣音,不伴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排除儿童哮喘、支气管异物、早产、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异常及肺结核等疾病。X线检查双肺纹理增粗模糊,散在点片状阴影和不同程度肺气肿表现;血常规检查多数患儿白细胞在正常范围(5×109/L~10×109/L),少数白细胞数减少(<4×109/L),所有患儿均取鼻咽分泌物进行呼吸道病毒七项抗原检测(免疫荧光法)、痰液培养、血降钙素原和支原体抗体检测。排除细菌感染,其中52例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26例副流感病毒阳性。3例支原体抗体阳性,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1例,男21 例,女20例,患儿平均年龄8.5月,对照组40 例,男 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8.9月。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及病情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对象均给予综合治疗:吸痰等对症,补充水分和液体,口服麻杏清肺颗粒(儿童医院自制)5 g/次,3次/d,空压泵(德国百瑞)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1 mg/次和硫酸特布他林2.5 mg/次,2次/d共5 d;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深圳科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30 μg/支,加生理盐水1 mL溶解,按2 μg/Kg*次,2次/d共5 d。支原体抗体阳性患儿予阿奇霉素口服。

1.3 疗效判定

总有效率=(有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见表1。

表1 治疗后症状体征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 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和体征消退时间比较

治疗组咳嗽、喘息消失及肺部喘鸣音消失所需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消退时间比较±s) d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3.59,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例

2.3 不良反应

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喘息性疾病,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所致,其他病毒如鼻病毒、腺病毒及副流感病毒、人类偏肺病毒也可引起,少数由肺炎支原体引起。本组41例患儿中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52例(64%),副流感病毒阳性26例(32%),支原体抗体阳性3例(4%),说明呼吸道合胞病毒仍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与诸多因素有关,除病毒直接导致气道黏膜损伤外,神经免疫机制也参与其发病过程,包括炎性细胞的浸润和炎性介质的释放,造成上皮细胞损伤、脱落、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膜下水肿,腺体分泌亢进致细支气管阻塞和气道高反应性。

目前本病尚无特效治疗,临床以氧疗、补液、控制喘息等对症治疗为主,可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和试验性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不推荐常规使用利巴韦林[2],建议在毛细支气管炎早期使用干扰素α-1b进行抗病毒治疗,其给药方式有雾化吸入和肌内注射2种[3]。利巴韦林又名三氮唑核苷,作为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但其易引起白细胞减少、贫血、免疫抑制及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干扰素是人体非特异性病毒免疫的重要因子之一,主要引起机体对病毒感染最早的免疫反应,虽不直接杀伤病毒,但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诱导细胞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细胞毒作用,有效地遏制病毒侵袭和感染的发生。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功能,对所有病毒均可产生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小儿的免疫功能低下,RSV等感染后产生干扰素的能力下降,体内干扰素水平低下;Roberts等[4]研究表明,机体干扰素系统在RSV感染初期存在缺陷,巨噬单核细胞不能产生足够干扰素抑制RSV复制,该发现为补充外源性干扰素抗RSV感染提供了依据。既往干扰素经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后易引起发热、寒战等不良反应,且注射用药增加患儿痛苦,雾化吸入治疗病毒感染,药物能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具有靶向性强、疗效高、安全性好、操作简便、儿童依从性高等优点[3]。本研究表明治疗组在症状改善时间及疗程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呼吸道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治疗组90%,高于对照组75%,且无不良反应发生。雾化吸入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抗病毒治疗可明显缓解咳嗽、减少喘鸣音等呼吸道临床表现,缩短病程,而且无痛苦,较肌内注射容易为患儿接受,依从性高,安全性好,值得临床选用。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2014年版)[J].中华儿科杂志,2015,53(3):168-171.

[3] 申昆玲,张国成,尚云晓,等.重组人干扰素-a1 b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16):1214-1219.

[4] Roberts NJ Jr, Hiscott J,Signs DJ. The Limited Role of the Human Interferon System Response to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Challeng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o influenza virus challenge[J].Microb Pathog,1992,12(6):409-414.

本文编辑:王知平

刘爱红,女,副主任医师,从事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工作

R725.6

B

1671-0126(2016)05-0037-02

猜你喜欢

毛细注射用干扰素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环路热管用双孔毛细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出现憋喘 可能是毛细支气管炎!
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孟鲁司特治疗不同病原感染后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