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拍重音移位在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的运用研究

2017-01-09偶潇潇

北方音乐 2016年24期
关键词:勃拉姆斯拍子重音

偶潇潇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合肥 230001)

节拍重音移位在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的运用研究

偶潇潇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合肥 230001)

约翰奈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5.7-1897.4.3),是19世纪欧洲浪漫派音乐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他一生中仅创作了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即《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本文从节拍重音移位的角度针对此曲进行详细分析,验证当时勃拉姆斯在创作技法上的创新之处,从而丰富实际创作中的技法,拓展作曲思维。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节拍重音移位;创新

一、节拍重音移位的概念及分类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1],而节拍则将时间做长短相同的有规律的划分。这种划分最基本的手段是通过小节完成的,每一小节的第一拍为节拍重音,是节拍结构的重要特征之一,强调了节拍运动的规律性,与之相对的节奏重音则可以存在与一组节奏中的任意处,它的多变性和灵活性就可能会使乐曲中原有节拍的规律性遭到破坏甚至重组,从而产生节拍重音的移位。作为19世纪欧洲浪漫派音乐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在勃拉姆斯的作品中,节拍移位的类型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用重音或重新组合音型等方法来破坏既定的节拍,产生与既定节拍不同的节拍模式;仍然运用既定的节拍模式,由于破坏原有的强弱格式,造成重新划分小节线的听觉效果;旋律和其他声部不在相同的节拍模式中。[2]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勃拉姆斯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可以说节拍移位已经成为他创作手法中的主要特征之一,他甚至将以上几种类型混合在一起同时出现。

二、节拍重音移位在《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的运用分析

节拍重音的移位所造成的节拍的模糊性是勃拉姆斯对于古典音乐结构形态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的革新。作为一名学者型作曲家,勃拉姆斯特别仰慕贝多芬的作品。这首《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就被很多人认为在多处与贝多芬的同名曲有相似之处,但是在贝多芬的作品中,节拍重音的移位虽然已有所呈现,可持续的时间通常都很短,并且只在局部借用其张力展现内在的激情,而勃拉姆斯的音乐中,尤其是成熟时期的作品中,对于节拍重音的移位,他的处理和前辈相比则更冷静,更合乎逻辑。

下面我们就通过谱例来加以印证。

谱例1

例1是第三乐章118-223小节的音乐片段,第三乐章的基础节拍是2/4,在第120小节改换为3/4。在经过两小节三拍子“强-弱-弱”的抒情演绎之后,作者通过改变四个十六分音符原有的组合形式,并重新标记上新的强音记号,变成每一拍都是强音,使得柔缓的三拍子一下子又转换到激动的一拍子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这里运用的是第一类型的手法。

与此同时,这里还出现了第三类型的手法,下方的乐队声部仍然按照3/4的节拍规律进行着,只是为了突出独奏声部的重音,在近乎相对应的地方做休止处理。

音型的重新组合以及重音的强调标记使得这种横向上的节拍移位变的清晰明朗。而纵向上与乐队之间造成的节拍重音的交错又让音乐变得更加错综复杂,既使作品在三拍子的基础上抒情、柔和,与之前强烈、奔放的二拍子形成鲜明对比,又增加了旋律的动感。

第二类型导致的节拍重音的移位则具体表现为利用连续的切分节奏造成节拍的模糊感。

谱例2

上例是第一乐章262-267小节的音乐片段,节拍是3/4拍,其中262-265小节的小提琴独奏声部就连续的运用了包括跨小节在内的切分节奏。构成切分节奏最主要的要素就是强拍位置上的音符时值要短于弱拍上的音符时值,从而削弱强拍位置上音符的节奏重音,并强调随后而至的弱拍位置音符的力度。而连续的切分节奏强化了这种倒置的重音形式,从而使节拍重音发生移位并打破了固有节拍的韵律。与此同时下方的乐队声部却分化为两大阵营,一方面小提琴组仍然坚持着三拍子特有的节拍构成做十六分音符的重复性演奏,另一方面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又伴随着独奏小提琴节奏的律动,利用切分节奏不断强化着旋律声部的节拍重音位移。这种声部之间的冲突恰恰呼应了展开部旋律中所带有的动荡不安的情绪。

勃拉姆斯对于节拍重音移位的手法不仅更为复杂,他运用这一手法所构建音乐的位置和前人相比也更为重要。

谱例3

例3是第一乐章第二呈示部副部主题206-223小节的音乐片段。

独奏小提琴声部通过弓法上的变化以及重音记号的标记,使得音乐在2/4的重音规律下流动,而此时的乐队声部则仍然维持在3/4的节拍律动下,在第214小节主题旋律又在第一小提琴声部和中提琴声部得到重复并和独奏小提琴声部相互交替,从而使得节拍重音的移位变的更为复杂化。相对较长时间的规律性的节拍重音移位,可以形成新节拍,与其他声部共同构成了多节拍。

通过此例我们不难看出,利用这种手法在相对重要的主题段落中对音乐进行拓展,这在古典主义时期还尚不多见,而此时的节拍重音的移位已成为主题发展的一种手法。起到了拓展了主题发展空间,模糊段落之间界限的作用。

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团队”(项目编号:2015jxtd054)阶段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勃拉姆斯拍子重音
阿基与乌龟之重音
单词重音
妈妈的竹拍子
重音在“文学作品朗读”中的运用
著名的勃拉姆斯摇篮曲 教学设计
光明正大
浅谈语句重音的把握
对羽毛球爱好者球拍选择及拉线磅数的建议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
亲爱的克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