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结核病防治知晓率及心理状态的影响①
2017-01-05符彩虹卢燕飞
符彩虹,卢燕飞
(1.海南省琼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南 琼海 571400 2.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海南 琼海 571400)
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结核病防治知晓率及心理状态的影响①
符彩虹1,卢燕飞2
(1.海南省琼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南 琼海 571400 2.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海南 琼海 571400)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结核病防治知晓率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肺结核患者,参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两组均予以相同药物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结核病防治知晓率、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结核病防治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提高肺结核患者对结核病防治知晓率,改善心理状态。
肺结核; 综合护理; 结核病防治知晓率; 心理状态
本研究主要分析综合护理对肺结核患者结核病防治知晓率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肺结核患者,本研究已得到我院伦理委员会许可,同时签署家属与患者知情同意书,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18至67岁,平均(43.21±2.64)岁;病程1至6月,平均(3.29±0.31)月;肺结核类型:Ⅰ型26例,Ⅱ型34例,Ⅲ型40例;临床症状:低热48例,咳嗽94例,咯血17例;文化程度:小学59例、初中27例、高中及以上14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比较性。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入选标准:①符合肺结核相关诊断标准[1],且经临床确诊为肺结核;②均行常规的抗结核药治疗,且为初次发病;③心、肝肾等主要器官未见明显异常。排除标准:①伴精神系统疾病;②伴药物与酒精依赖史。
1.3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定期检测患者呼吸、体温、脉搏、血压,为患者发放肺结核的宣传资料,并嘱患者与家属自行学习。试验组行综合护理:①认知干预:为患者耐心讲解肺结核的相关知识,告知其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及药物的相关毒副作用和缓解方式,提高患者对于疾病与药物的认知。②行为干预: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就诊环境,定期消毒及通风换气,指导患者饮食,告知患者咯血期间需保持绝对卧床休息,直到病情稳定后可适当进行散步、太极等体力锻炼,保持生活作息规律,劳逸结合。③情绪干预: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告知患者疾病与情绪的相关性,使其掌握情绪调节的方式,予以患者对应的心理辅导;为患者讲解临床成功治疗的典型病例,增加其治疗疾病的信念;鼓励家属多关心患者,消除患者的被歧视心理。两组均连续干预1个月,并评估干预前后的各项指标。
1.4 观察指标:结核病防治知晓率评估: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量表评估结核病防治知晓率情况,包含消毒隔离、疾病知识、药物治疗、治疗方法、饮食及休息5个方面,单项均包含3个问题,且均设置肯定、否定及混淆答案,单方面回答正确在60%以上即为知晓。心理状态评估[2]:采用焦虑自评量表(Anxiety self-assessment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心理状态,2个量表均为20项,单项分作1至4级,总分值为80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重)。生活质量评估[3]: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生活质量,包含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4个方面,单方面分值为0至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肺结核患者干预前后结核病防治知晓率变化:干预前,两组患者结核病防治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结核病防治知晓率均有提高,试验组结核病防治知晓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结核患者干预前后结核病防治知晓率变化比较(n)%
2.2 对比两组肺结核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变化: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均有改善,试验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结核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比较
2.3 对比两组肺结核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变化: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改善,试验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肺结核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比较
3 讨 论
肺结核是一种多见的传染性慢性疾病,不仅能够引发系列的临床症状,还可引发多种并发症,我国肺结核的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4]。肺结核已纳入我国重点防控的传染性疾病,早期、适量、规律、联合及全程治疗是其基本治疗原则,若早期未能坚持治疗者很容易出现耐药、复发、长时间持续感染等结局,但肺结核多发生于农村,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普遍不足,对于疾病的治疗缺乏了解,多数患者在症状缓解或者无症状后即自行停药,无法长时间坚持规律用药,进而影响疾病治疗[5]。同时因肺结核的病变范围广泛、服药时间相对较长、能够经呼吸道传染等特点,患者心理负担较重,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焦虑、孤独等不良情绪,进一步影响疾病的治疗。因此,重视肺结核治疗的同时还需加强护理干预,注重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提高临床疗效。
常规的护理模式虽可起到一定的护理作用,但因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比较繁杂,往往注重于常规入院宣教与日常的生活护理,缺乏系统及针对性的护理,且容易忽略患者的心理状态。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从认知干预、行为干预、情绪干预3个方面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认知干预能够消除患者对于疾病的错误认识导致的紧张、恐惧等心理,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程度,还可使患者意识到肺结核对于自身与他人产生的危害性,增加患者对于治疗的重视程度,调动其积极配合治疗。行为干预能够使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确保生活作息规律,避免不良饮食、作息习惯对身体产生的刺激。情绪干预能够舒缓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同时通过分享典型成功病例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配合度,增加战胜疾病的决心,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我院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结核病防治知晓率均有提高,但综合护理干预组优于常规护理组,表明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对于结核病防治知晓率,可能因其通过对认知、行为进行干预,进而有效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掌握情况,做到规范治疗。同时综合护理干预组心理状态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表明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可能因其通过对情绪的有效管理,进而利于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现,保持一个良好心态。相关研究表示,健康乐观的情绪能够使机体免疫系统的活力得到激发,从而有效抵御有害物质对于机体产生的损害,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1] 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2):5~9.
[2]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7~118.
[3] 张作记.生活质量评定量表选介[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5):60.
[4] Veziris N, Robert J.Anti-tuberculosis drug resistance and therapeutic dead end[J].Med Sci (Paris),2010,26(11):976~980.
[5] 孙学林,张国华.1266例肺结核患者的发现与治疗情况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09,7(7):748~749.
① 【基金项目】海南省卫生厅科学研究课题,(编号:琼卫2010-90)
1006-6233(2016)12-2106-04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12.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