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地尔复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在颅内血管瘤介入手术中的应用①
2017-01-05杨春利聂洪杰
王 樱,杨春利,聂洪杰
(河北省涿州市医院麻醉科,河北 涿州 072750)
乌拉地尔复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在颅内血管瘤介入手术中的应用①
王 樱,杨春利,聂洪杰
(河北省涿州市医院麻醉科,河北 涿州 072750)
目的:探讨乌拉地尔复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在颅内血管瘤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5年我院全麻控制性降压下行颅内血管介入手术的患者247例,常规全麻后其中应用乌拉地尔复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的患者127例为研究组,应用硝普钠控制性降压的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SPO2、PetCO2等氧合情况,同时选取,对比2组降压方案在颅内血管瘤介入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优势。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资料对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其中出血量、血压稳定性评分、异氟醚吸入总量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平均动脉压、血液流变学、心电图、血压监测、呼末二氧化碳分压比较,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过程中血压控制稳定性相关因素比较,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血管瘤介入手术中在全身麻醉采用乌拉地尔复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较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对于手术效果及血压控制情况具有明显优势,极具应用价值。
乌拉地尔; 艾司洛尔; 控制性降压; 颅内血管瘤
颅内血管瘤介入手术中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并选取小剂量乌拉地尔复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09年至2015年间247例我院全麻控制性降压下行颅内血管介入手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过64排CTA及DSA检查,符合颅内血管瘤的诊断标准。其中127例采用小剂量乌拉地尔复合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的患者为研究组,该组男79例,女48例,年龄32~77岁。另120例使用异氟烷联合硝普钠作为控制性降压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该组男76例,女44例,年龄33~78岁。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并存疾病无统计学差异,具有比对意义。
1.2 麻醉及控制降压方法:两组患者均以美国GE监护仪作为患者生命体征及氧合监测,以德国Drager麻醉机使用异氟醚进行麻醉。对于研究组使用乌拉地尔复合艾司洛尔进行控制性降压,两种药物均以微量泵输注(乌拉地尔20~25ug/kg/min,艾司洛,20~30ug/kg/min),根据血压下降情况逐步调整输入速度,并将血压降至基础血压70%水平。对照组使用硝普钠(广东宏远集团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7091123)微量泵输注,注射过程中起始注射应缓慢进行(0.5ug/kg/min开始,每min提高0.5ug/kg/min,不超过10ug/kg/min),持续输注,随着血压开始出现下降后,根据血压情况逐步调整输入速度,一般持续输注4~6min血压可降至基础血压70%水平。在手术过程中,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及氧合尽可能平稳。
1.3 监测指标:记录麻醉手术前、麻醉后降压前、降压后手术时、手术后各时点的MAP、HR、SPO2、PETCO2等血流动力学及氧合情况;记录术中出血情况。
2 结 果
2.1 两组手术过程情况:手术过程中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手术情况比对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出血量、血压平稳性评分、通气评分、氧合评分、异氟醚吸入总量等内容均优越于对照组,且出血量、血压稳定性评分、异氟醚吸入总量复合组对比对照组,组间比较满足差异显著性,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研究组手术过程情况资料比对分析
表2 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术后临床相关性因素检测结果对比
2.2 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术后临床相关性因素检测结果对比:术后对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在平均动脉压、血液流变学、心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压监测、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等方面进行临床检测发现,两组患者对比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显著性,但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检查结果均优越于对照组患者,且组间比较均满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对照组和研究组介入手术过程中血压控制情况对比:对照组患者和研究组患者手术过程中血压控制相关情况比对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控制性降压稳定性效果要优越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照组和研究组介入手术过程中血压控制情况对比
3 讨 论
在颅内血管瘤的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麻醉深度、血压控制、出血量控制、脑组织的保护等方面均对手术的临床疗效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性,并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颅内血管瘤患者手术体征的平稳程度,直接决定着其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1]。随着控制性降压技术逐渐在诸多需要控制血压、出血量较大的手术治疗方案中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后,有学者提出控制降压技术可以在颅内血管瘤介入手术方案中作为减少吸入麻醉诱导药物剂量、减少出血量、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身体指征等方面可以作为一种非常有应用意义的方案在该类介入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虽然传统的控制性降压手段在颅内血管瘤手术中表现出十分良好的效用价值及作用,但麻醉药剂量略高引发的副作用,血压控制稳定情况以及临床观察手术情况仍存在不小的风险[2]。
本研究针对传统控制性降压技术在颅内血管瘤手术中存在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研究,改变了使用单一种降压药的控制性降压方式,采用小剂量乌拉地尔复合艾司洛尔控制性性降压作为降压手段。通过研究观察,通过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介入手术过程资料结果分析对比表明:研究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其出血量、血压平稳性评分、通气评分、氧合评分、异氟醚吸入总量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优越性,其中在出血量、血压稳定性评分、异氟醚吸入总量等方面对比对照组存在差异的显著性,具有十分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3]。对于手术创伤和副作用在共同认知中认为:出血量少、血压稳定、术中紧急情况用药剂量减少以及麻醉药物剂量减少均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效果并降低手术带来的医源性创伤等副作用,并且在本研究过程中观察,研究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表现确实明显优越于对照组。在术后对患者的相关性临床指标进行观测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情况对比均有良好好转,且数据资料比较存在差异显著性,P的取值分别为研究组患者对比P=0.021;对照组患者对比P=0.028;在分析疗效过程中,无论复合组还是对照组,在治疗效果比对上不存在明显性差异,对于颅内血管瘤均有十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在手术过程中控制性降压情况对比发现,研究组在血压稳定性、血压波动幅度、输药频率以及降压药使用总剂量方面均优越于对照组,但两组组间比较不存在差异显著性[4]。
乌拉地尔的中枢作用主要是通过激活5-羟色胺-1A(5-HF-1A)受体,降低延髓心血管中枢的交感反馈调节而起降压作用。该药与α1受体的亲和力大于5-HF-1A的亲和力,因此在低浓度时主要作用于α1受体,在高浓度时才可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5-HF-1A受体,增强其作用时间及降压幅度。由于该药的多重降压机制调节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重症高血压、高血压危象、围术期高血压的治疗,另外由于该药降压作用平缓,一般不会将血压降到正常范围以下,因此在治疗脑出血病人和大血管夹层动脉瘤病人的高血压较为安全。艾司洛尔对心脏β1受体具有选择性阻断作用,无内在拟交感活性和膜稳定作用。其阻断心肌β1受体,降低心肌做功及心肌耗氧量,使缺血部位或梗死区域的血流量得以改善,同时降低血压及心率,改善临床症状。艾司洛尔静脉给药起效迅速,但作用持续时间短暂,使用开始时需较大剂量推注然后持续静注,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耐受性安全可靠。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并适用于冠脉血管旁路移植术围术期不稳定性心绞痛,能够有效地控制由于手术刺激等导致的心动过速及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反应。应用乌拉地尔及艾司洛尔联合用药控制性降压,并根据术中病人血压情况及时调整两种药物的输注速度及输注剂量,能够快速的达到一个平稳且理想的低血压水平。且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既能避免单一用药的副作用减少用药总量又能发挥其共同的优势互相补充,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临床效果、对术中维持病人循环稳定的作用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1] 张静贤,苏工,谢伟斌.右美托咪定在全身麻醉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5):257~258.
[2] 乔伟,刘玉,马亚,等.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快通道麻醉在脑动脉瘤介入手术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4,6(15):515~516.
[3] 钟锦秀,张培冰.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5,6(15):715~716.
[4] 王文军.喉罩与气管插管全麻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4(25):116~117.
① 【基金项目】河北省保定市科研立项,(编号:15ZF019)
1006-6233(2016)12-2076-03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1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