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

2017-01-05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非典型危型鳞状

李 瑾

(锦州市黑山县计划生育服务站,辽宁锦州 121400)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

李 瑾

(锦州市黑山县计划生育服务站,辽宁锦州 121400)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高危型HPV检测以及宫颈活检,评价HPV感染阳性率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结果: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在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检测阳性患者中各分型的阳性率分别为:非典型鳞状细胞+非典型腺上皮细胞(53.8 %),非典型鳞状上皮内病变(48.1 %),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90.2 %),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90.3 %),鳞癌+腺癌(95.5 %)。在患者病理检查结果中的阳性率分别为正常和炎症(53.3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分级Ⅰ(70.3 %)、CINⅡ(73.9 %)、CINⅢ(79.5 %)、癌(93.8 %)。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病变的演进有一定的关联性,癌变程度越高HPV感染阳性率越大,因此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筛查;临床应用

宫颈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包括以下几点:病毒感染,性行为及分娩次数,其他生物学因素(如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吸烟等。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1],早在19世纪70年代研究者就发现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此后许多流行病学和分子学研究均证实了HPV与宫颈癌的病因学关系[2]。Bosch和Manos等通过收集来自22个国家的宫颈癌活检标本作PCR检测,发现99.7 %的肿瘤中都可以检测到HPV DNA,而且各国间无明显差异。这是迄今为止所报道的人类肿瘤致病因素中的最高检出百分数,同时也表明HPV感染与宫颈癌的相关具有普遍意义[3]。因此早期筛查HPV有利于早发现宫颈癌的前期病变,若及时给予恰当的治疗,则能减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研究以160例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检测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其HPV以及病理活检分析HPV感染在宫颈癌各发展阶段的感染阳性率,分析其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160例TCT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阳性标本中,非典型鳞状细胞+非典型腺上皮细胞39例,非典型鳞状上皮内病变(atyp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ASC-H)27例,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ision,LSIL)41例,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igh-grde squmous intrepithelil lesion,HSIL)31例,鳞癌+腺癌22例。年龄(41.63±2.27)岁,首次性生活年龄为(23.23±1.52)岁,怀孕次数为(2.28±1.15)次,生产次数为(1.67±0.34)次。排除有盆腔放化疗史者及全子宫切除者。研究对象的年龄、地域、合并病史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1.2.1宫颈细胞学检查 采用TCT:于宫颈外口鳞、柱状上皮交界处取样,样品细胞装入液基保存液小瓶中,刮片毛刷在小瓶内搅拌数十秒,再通过膜的负压过滤法,将标本中的杂质分离,取滤后的上皮细胞制成直径为20 mm薄层细胞于载玻片上,95 %酒精固定,巴氏染色、封片、显微镜下阅片,按TBS法做出诊断报告。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ASCUS)及以上病变为阳性。

1.2.2高危型HPV检测 采用凯杰Digene HC2HPV DNA检测系统,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对以下13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HPV18、HPV31、HPV33、HPV35、HPV39、HPV45、HPV51、HPV52、HPV58、HPV59、HPV68予以检测,RLU(标本的相对荧光值)/CO(阳性定标域值)比值≥1.2诊断为HPV阳性。

1.2.3宫颈活检 阴道镜观察,取出现宫颈移行上皮以及血管微细变化且伴有碘试验、酸醋白试验阳性部位组织进行病理活检,判断标准按《乳腺与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病理与遗传学》。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与液基检查结果阳性率比较 在39例非典型鳞状细胞+非典型腺上皮细胞中阳性率为53.8 %,在27例非典型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中阳性率为48.1 %,在41例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中阳性率为90.2 %,在31例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阳性率为90.3 %,在22例鳞癌+腺癌中阳性率为95.5 %。见表1,可以看出随着细胞学诊断级别的升高,HPV感染率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与液基检查结果阳性率比较

2.2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活检诊断结果阳性率比较 随着细胞学诊断分级的升高,HPV感染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活检诊断结果阳性率比较

3 讨论

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属于乳多空病毒科的乳头瘤空泡病毒A属,是球形DNA病毒,能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其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性感染可以引起宫颈癌[4]。HPV感染过程通常分为潜伏感染期、亚临床感染期、临床症状期和HPV相关的肿瘤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常发展成浸润癌需10~20年时间[5],因此,在宫颈癌筛查中加入HPV检测能及时发现宫颈癌前病变,使病情得到有效治疗和控制[6]。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在TCT检测阳性患者中各分型的阳性率分别为,非典型鳞状细胞+非典型腺上皮细胞(53.8 %),非典型鳞状上皮内病变(48.1 %),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90.2 %),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90.3 %),鳞癌+腺癌(95.5 %)。在不同病理检查结果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正常和炎症(53.3 %),CINⅠ(70.3 %)、CINⅡ(73.9 %)、CINⅢ(79.5 %),癌(93.8 %)。表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病变的演进有确定的关联性,病变程度越高HPV感染阳性率越大,因此,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1] 梁华茂.宫颈癌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9):3239-3241.

[2] 李翠芝,姚海英.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相关性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5(21):53-54.

[3] 王婷婷,周瑾,黄百灵,等.HPV感染与宫颈癌预防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14(20):3988-3990.

[4] 陈园园,王英红.人乳头瘤病毒亚型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9):1336-1341.

[5] 陈静娜,陈丽丹,张卫云,等.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2501例调查[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5,35(10):1487-1491.

[6] 张婵,孙媛,吴茉莉,等.HPV病毒感染与宫颈炎症及宫颈癌之间的关系及意义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5,27(8):968-970.

2016-09-15)

猜你喜欢

非典型危型鳞状
关于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ICD-10编码的建议
端粒酶相关蛋白1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
《民法典》时代非典型担保的逻辑追问与效力审视——以买卖型担保为分析视角
超声造影对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果分析
高危型HPV筛查与TCT联合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我院2017年度HPV数据统计分析
德国流行“非典型就业”
长期吸烟容易患肺癌吗?
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联合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应用于宫颈癌筛查的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