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阳光体育运动设计能力”提升的高校体育教师短期培训课程设置
2017-01-05刘江宏王晓芳
刘江宏 王晓芳
(西南医科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学校体育
基于“阳光体育运动设计能力”提升的高校体育教师短期培训课程设置
刘江宏 王晓芳
(西南医科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高校体育教师的“阳光体育运动设计能力”进行探讨,认为目前高校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和实践缺乏正确认识;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主要趋向于攻读学位、提升科研能力、单科进修,对于提升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相关培训参与较少,参与的相关培训也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议开发短期继续教育课程提升高校体育教师阳光体育运动设计能力,课程核心内容可设计为阳光体育运动设计能力提升、阳光体育运动项目管理课程、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理论与实践课程三个模块。 关键词:继续教育;阳光体育 ;设计能力
1 问题的提出
2014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要求高校统筹规划学校体育发展,把增强学生体质和促进学生健康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和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实施有效的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方案达成目标。事实上,为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2006年1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要求从2007 年起,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广泛、深入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时隔九年,高校阳光体育实施的效果如何?高校体育教师阳光体育策划执行能力如何?随机调查结果显示:80%的高校教师将阳光体育运动理解为课外体育活动,能够将阳光体育运动理念充分融入学校体育各个方面的教师非常有限。已有的研究成果也多集中于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分析,致力于提高体育教师阳光体育运动设计能力的研究较少。阳光体育运动设计能力是指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将体育课教学、各类课外体育活动的规划设计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长期有机结合的能力,该能力的提升对于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2 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内容,主要涉及学历教育、单科进修、英语培训、计算机培训、现代教学手段培训、术科专业技能培训、科研能力提升、学术交流、高级研修等。阳光体育运动设计能力、校本研修、教研能力、教法改进等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密切相关的研修较少[1]。由于福利待遇和职称需要,高校体育教师在选择继续教育时更倾向于学历教育和科研进修。有近60%的被访谈体育教师认为:无论何种形式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方面的继续教育都无法达到预期,培训内容不能紧跟社会、学校体育发展的要求,缺乏针对性、时效性[2]。而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研究成果也主要集中在必要性和现状的描述上,对继续教育课程模块设计、课程主题选择、课程教学形式等具体可操作的研究不多,大部分研究局限于理论分析层面[3]。事实上,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对于说课、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方法改革、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等有助于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教学技能仅仅停留在本科教育阶段的模糊记忆,非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更是茫然不知。而这些基本的、重要的教学技能在高校体育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里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或者说仅局限于相关课程的堆积,课程内容间缺乏科学的逻辑关联。有研究表明,解决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以某一主题为主线的短期继续教育培训更能体现培训的有效性[4],此观点在教师随机访谈中也得到支持。基于此,本课题尝试通过构建以“阳光体育设计能力”提升为主题的继续教育课程,促进高校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内涵的理解和设计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最终实现学校教育的目标。
3 基于“阳光体育运动设计能力”提升的高校体育教师短期培训课程设置
3.1 课程目标
明确培训需求是课程设置的依据,也是课程设置的目标。基于阳光体育运动设计能力提升的培训课程必须满足三个层次的需求,与其相对应,课程目标也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社会需求,任何一个教师培训都应立足于其立项的社会背景,明确项目的社会价值及在学校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大中学生体质堪忧,国民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已经成为我国快速发展中新的社会问题,学校体育必须承担起“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养成,学会自我锻炼的方法”的责任,与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改善国民体质,这也是本课程培训的最终目标。其次是学员所在组织的需求,就是指学员所在单位对学员培训的期望和诉求。组织需求有两种,一种是显性需求,就是学员所在单位明确想要解决的问题。另一种是隐性需求,是学员所在单位没有意识到,但的确存在的问题。有效的培训的亮点就是在培训过程中将隐性的需求转化为显性的需求,使学员得到意外的收获[5]。在本课程设置中,提升高校体育教师“阳光体育运动设计能力”是显性目标,隐性目标应是如何确保将设计付诸行动,这些涉及“阳光体育运动”组织管理方面的内容其实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师非常欠缺的。最后是学员需求,就是把社会需求、组织需求进行具体化,通过相关内容的课程培训,使学员能够胜任岗位的要求。本课程的具体目标就是通过课程培训,能够使学员具备设计和组织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能力。
3.2 课程设计思路
在文献梳理、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基于“阳光体育运动设计能力”提升的高校体育教师短期继续教育核心课程可分为三大块:阳光体育运动设计能力提升模块、阳光体育运动组织管理能力提升模块、学校体育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模块。第一,阳光体育运动设计能力提升模块包括体育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外体育活动设计能力提升课程,属于教育学课程。体育教学设计课程主要目的是如何结合新形式(社会需求、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师的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包括体育教学目标、内容、组织、评价、方法、环境等教学主要环节的设计策略。课外体育活动设计课程主要包括校本课程、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运动竞赛等各类课外体育活动的策划与实施,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明确体育教师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理解、处理好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教学的关系,以及如何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热情的体育活动来。第二,好设计的具体实施需要完善的制度与组织来保障。因此,需要体育教师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环境,针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制度和组织建设。这类课程属于管理学知识,主要涉及“阳光体育运动”团队组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阳光体育运动”实施制度建立的原则、具体内容、团队愿景的共识等内容。第三,为避免体育课堂与课外体育实施成为两张皮的痼疾,需将近年提倡的“学校体育资源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系统与参培学员交流与讨论,以达成将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紧密衔接的共识(如图1)。
图1 高校体育教师阳光体育运动设计能力提升培训课程框架图
3.3 课程设置
3.3.1 阳光体育运动设计能力提升课程模块
阳光体育运动设计能力提升课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体育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课程,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体育学科的经典与前沿知识,这类课程是体育学科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的知识体系,只有清晰地掌握这些知识才能把握好体育科学。第二类是体育学科的新知识,现阶段这类课程主要讲授社会新增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实践,进一步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增强高校体育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第三类是体育课堂教学设计,通过系统地讲授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提高体育教师说课的能力。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很重视运动技术的传授,但缺乏对运动技术教法的深究,没有将运动项目的人文精神渗入到学生思想中,大部分依旧沿用讲解、动作示范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将合作式、探究式等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有效地融入体育教学,使学生的创造性、团队意识、自觉体育锻炼习惯难以形成。第四类课程主要是以实践为主,主要通过看课、说课、研讨去验证体育教学理论。
阳光体育运动设计能力提升课程的第二部分是课外体育活动设计能力提升课程。这部分课程是一线教师较为关注的课程,也是学校体育久解不决的难题,更是体现教师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如何设计不同类型的课外体育活动方案?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课堂如何有效衔接?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意义及性质为何?如何进行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什么是体育校本课程,与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到底有什么异同?这些问题是大部分一线高校体育教师难以明确回答的,而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无法真正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方案。通过这类培训课程,让高校体育教师思考和设计这些看似简单,却不易成就的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即使不能立竿见影,但至少在思路上能够有据可循。
表1 阳光体育运动资源开发设计能力提升课程模块
3.3.2 阳光体育运动组织管理能力提升课程模块
任何好的设计都需要在相应制度保障下有效实施才有意义,阳光体育运动管理课程正是基于此而提出。在高校学校体育工作中,阳光体育运动通常由团委学生会组织实施,重形式不重视质量的阳光体育活动,往往在气氛热烈的启动仪式后草草了事,不去探究活动的意义、质量和完成情况,而学生大部分把此类活动当作政治任务完成,根本感受不到“阳光体育运动”的真谛。这种现象映射出组织者存在着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误解,也暴露出组织者缺乏“体育锻炼应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如前文所述,阳光体育运动由体育教学和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有序构成。这些活动应是多元的、灵活的,为满足学生不同运动兴趣而产生的。其具体实施需要组织者根据不同的活动形式合理地进行组织与管理。因此,开设相关的管理课程是非常必要的。将不同类型的活动设计看作不同的项目,可选择项目管理和制度设计课程。项目管理是组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在实施特定的项目过程中,合理而充分地利用人、财、物、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过程,实现项目目标和需求的过程[6]。课程内容目标是使学员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组织开展活动如果没有制度来规约,很可能流于形式或不能达到预期。为保障阳光体育运动每个相关项目的实施,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保障。阳光体育活动的设计者不仅要致力于活动内容的设计,也需要认真考虑如何制定与之相配套的制度,诸如安全制度、目标责任制度、激励制度、监督制度等。因此,有关制度设计的基本课程需要提供,内容可包括激励理论、制度的内容、构成、写法、分类、发布等。
表2 阳光体育运动管理能力提升课程模块
3.3.3 “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课程
源于“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现代大教育观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终身教育”理念的“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学校体育教育思想已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及体育教师的共识。该思想认为:一直以来,学校体育工作局限于体育教学或校内课外体育活动,忽视了与校外的结合与延伸,没有充分重视家庭和社区在体育教育方面的作用,因而造成学校体育工作举步维艰的局面,应逐步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终身体育教育体制,家庭是起点,在家庭教育中明确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学校是核心,在学校教育中获得体育锻炼的知识与技能;社会是学校体育的延伸,将获得的体育技能和知识终身作用于身体,以获得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来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与挫折[7]。量变才能质变,增强学生体质绝非学校体育一方能够承担,学生体质下降也绝非学校体育一方之责任,当务之急应是如何将“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应用于实践。大学生健身习惯的养成与家庭的关联密不可分,大学各类健身俱乐部、市场专业健身机构、运动场地设施的使用都需要一定资金的投入,如果没有家庭的支持,大学生很难将有限的资金用于科学的健身指导。而社区不仅是大学生健身场所的延续,更是社区居民科学健身的倡导者,社区居委会应充分利用资源,将大学生的假期锻炼和社区居民的健身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又通过健身活动增进了社区居民的感情。因此,将“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的理论构建、实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内容纳入阳光体育运动设计能力提升培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表3 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课程模块
3.3.4 课程教学形式、学时分配、师资配置
“阳光体育运动设计能力提升”课程是为了解决学校体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课程教学形式的选择上应尽可能采用理论指导与案例分析的形式,有助于学员直观地理解各门课程的意义。考虑培训效果,培训周期设计为5天,每天6学时,总学时为30学时,其中28学时为课程讲授与讨论,2学时为总结交流,学员必须完成相关课程模块所要求的设计,在授课教师的组织下互相交流和讨论,提升项目设计能力。在师资配置上,阳光体育运动资源开发设计能力提升课程模块应选择有学校体育工作实践经验的研究人员和优秀一线教师,阳光体育运动管理能力提升课程模块应选择具有管理经验的体育管理学研究人员,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课程模块可选择从事体育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讲授“阳光体育运动设计能力”所具备的要素,从而提高高校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最终运用到学校体育实践当中。
3.3.5 课程实施主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要求各地将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区域、行业总体发展规划,行业行政部门或协会负责制定继续教育规划和实施办法,建立激励机制,把继续教育与工作考核、岗位聘任、职称评聘等人事管理制度衔接起来,鼓励用人单位为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供条件,加强继续教育监管和评估[8]。该政策为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各地教育厅委派给具有培训资质的高校进行培训,大部分地区5年为一个周期发布培训资质,高校体育教师的培训周期是2至5年不等。另一种是各级各类体育协会根据服务宗旨为高校体育教师提供涉及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运动训练、体育科学研究等不同领域的培训。但现行的两种培训主体或多或少地受到高校体育教师切身利益的影响,培训内容会投其所好,主要以更新理论和科研能力为主,缺乏针对性和多样性。建议各地教育厅把学校教育改革相关培训课程作为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学时中的必修学时,现行培训主体即会考虑根据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相关政策目标,开发短期专项培训项目,以达到提高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的目的。
4 结语
身处高校体育一线,目睹众多“阳光体育运动”理论与实践的模糊、脱节、缺乏整合现象,深感大学体育的实施者急需补课,这种补课不是攻读学位,不是科研能力的提升,不是出国进修,而是国家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提出的重要举措,并有效地实施,真正将体育课堂与课外体育锻炼有机地结合,激发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行为和习惯,实现终生体育,切实体会体育的精神内涵,并传承下一代,最终提高国民体质。
[1] 庄永达.浙江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研[J].浙江体育科学,2012,34(1):36-40.
[2] 宋人杰.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11):108-109.
[3] 何凯,张承玉.“十五” 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研究述评[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2,28(6):65-66.
[4] 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10,22(6):3-8.
[5] 余新.有效教师培训的七个关键环节[J].教育研究,2010,31(2):77-83.
[6] 马庆钰.社会组织能力建设[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4:225.
[7] 李趁丽.“家庭、学校、社会” 一体化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3:9.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Z].2010-07-08.
[9] 余新.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导图[J]. 教师教育研究,2012,24(4):38-44.
[10] 匡勇进,伍骥.高校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不同需求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8):95-98.
[11] 叶丽新.解析教师培训中的三个基本问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1,40(7):60-64.
[12] 石云龙.高校建立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初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3):92-96.
Short-term Training Curriculum Design for College PE Teachers to Enhance "Sunshine Sports Design Capabilities."
LIU Jiang-hong,WANG Xiao-fa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Luzhou 646000,China)
Sunshine Sports design capability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College PE Teachers who committed to achieve school sports objectives. Researching by mean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of college sports teacher "sunshine sports design capabil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t present, college PE teachers lack of proper understanding for connotation of both sunshine sports and practice. Teachers' continuing education is primarily tending to study for a degree, enhance research capacity, go on single-subject studies, butless take part in the training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chool sports participate in training, lack of targeted and effective relevant training courses, too. To develop short-term continuing education courses to enhance teachers' sports design capability, and the core curriculum can be designed to sunshine sports design capabilities, project management sunlight sports, and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curriculum of the intergration of school,family and community.
sunshine sports design capability; Curriculum Design;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2016-10-10;
2016-10-24
国家社科科学基金(15BTY053)。
刘江宏(1971-),男,山东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G807.4
A
1672-1365(2016)06-00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