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会计专业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016-12-31黄若男向兆礼郑普黄宁陆金海曹莉唐璇
文/黄若男 向兆礼 郑普 黄宁 陆金海 曹莉 唐璇
中、高职会计专业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文/黄若男向兆礼郑普黄宁陆金海曹莉唐璇
摘要: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其层次特点客观存在,决定着人才培养的不同规格。到目前为止,教育部门还没有制定出中职和高职会计专业职业教育统一的标准,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自己制订标准,构建自己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本文主要阐述了中、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有关问题,主要从现有的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现状出发,剖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中等和高等职业;会计教育;专业衔接;课程体系建设
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现今的中国,有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既包括在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中职),又包含在高等职业教育(高职)。在实践中的情况是中职学生毕业后,如果通过中、高职衔接,让他们继续读高职则既能提高其专业能力,也能大步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对推进中职业教育从低到高的纵向衔接,构建完整的职教体系,真正做到中、高职教育课程相互衔接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一、中、高职会计专业教育衔接的现状
(一)中、高职培养目标不一致
中等职业教育是为一些初中考不上高中或是急于想有一种专业技能的初中毕业生设置的,培养能够直接在中小型企业担任出纳、会计的应用性人才。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衔接存在差异不明显现、区分度较低的现象,其培养目标相互脱节的问题。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与修改、初级和中级会计师考试改革、企业综合性和国际化,企业迫切需要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录取范围是高中毕业生,培养目标也就相应地比中职高,从而导致中、高职教育目标相差较大。这就要求中职学生在学历层次上应有所提高,并且通过高等职业三年的学习教育,使他们不仅在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方面,而且在综合素养等方面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因此,中、高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必须顺畅衔接。
(二)中、高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缺乏贯通
目前教育部门还没有制定中、高等职业教育各层次的会计专业职业教育统一的标准,中职和高职院校按照各自的情况,设定本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不能对专业课程进行统筹性的设置,使得一些课程重复设置,不能突显职业教育的层次性,影响课程的有效衔接。通过中、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方案就能发现,中、高职课程名称大多是相同或近似的,比如《会计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等这类课程的重复开设率达到80%。这在中职已经开设过的课程,进入高职后还必须重新学习这些课程。这种现象显现了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设的随意性,同时也反映出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内容需要整合。
(三)专业课程内容与会计职业考证内容不够吻合
有的中、高职学校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够注重,在专业课程内容开设上没有从职业岗位需要方面进行考虑,甚至有的学校因为缺乏会计专业教师,在会计专业课程的开设方面因人设课,并没有按照会计职业考证的相关内容设计,这对学生将来的就业非常不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是会计行业的最低门槛。职业教育如果没有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和职业标准相适应,这将违背了我国职业教育的要求。
二、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现状的原因
目前,中、高职衔接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课程体系衔接方面,其具体体现在专业理论与实践操作课程上存在重复现象,造成资源浪费;在文化基础课程存在脱节现象;其他的课程设置方面衔接也存在不对称的现象。其主要原因体现在管理体制衔接不畅、混淆市场需求,课程目标层次混乱和课程内容安排不看对象,专业技能训练层次不明。
(一)管理体制衔接不畅
中高职教育相互脱节的根本原因是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分割,导致中职教育的基础作用很难发挥,高职教育的引领作用更难体现,造成双方的质量与效益均受到极大影响。在管理体制方面,中、高职教育衔接不畅的重要原因表现在:中职和高职虽然都属于职业教育,但他们的主管部门不同,中职教育由职教司进行管理,而高职则属于高教司分管,两个主管部门缺乏应有的交流与合作,因而导致中、高职学校也缺乏应有的沟通,更谈不上协作、配合,严重影响了中、高职教育的内部衔接。
(二)混淆市场需求,课程目标层次混乱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类型,其为经济社会和区域产业发展服务的使命决定了市场需要何种人才,职业教育就要为其培养所需的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应当着重培养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民族传统工艺振兴需要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应体现出层次性,这样才能顺应市场需要不同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课程内容安排不看对象,专业技能训练层次不明
中职生和高职生所处年龄阶段的层次性导致其能够接受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亦具有层次性。虽然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都具有学习基础薄弱、自信心不足但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但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大部份集中在17岁左右,而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年龄主要集中在21岁左右,由于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导致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身心成熟程度的差异。在现实中,高等职业教育给了中等职业教育无形的压力,使本该由高等职业院校完成的课程内容下移给了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漠视导致了课程内容的安排层次不明。
三、改进中、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体系衔接的措施和方法
(一)加强主管部门的统筹管理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改革现有的中、高职管理部门不同的状况,由一个部门负责管理,在教学管理上协调出现的各种问题,逐步形成中高职教育层次间资源共享,教学融通的格局。为了避免课程的重复,提高中职生学习的时间效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统一的课程标准和学分标准,中、高职学生可以互相间进行课程互选,使得中职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可免修中职阶段合格的课程。
(二)明晰中、高职的培养目标
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重点做好衔接工作,即适应区域产业需求,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各自的教学重点,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中职生主要培养从事财务会计、商务文秘及工商管理等工作的初级应用型人才,岗位主要为会计、出纳、库管、收银、商务文秘、统计、银行信用社营业员、保险营业员、税务、其他管理工作等。这些岗位需要熟练处理小企业会计业务的能力,熟练的办公自动化技能,具有电算化会计工作的能力。同时应懂得一般的经济基础知识、税收知识、基本的电子商务知识等。高职生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熟练的会计核算、电算操作以及财务管理等综合能力,并具有较强的涉税业务处理等能力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按照中、高职院校各自的自身定位,制定或修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年进行讨论并修订,合理设置课程。使学生在掌握基础技能后,懂业务、会核算、会软件、会沟通、善协调等综合实践能力,突出技能培养;让学生参加各种会计考试,例如,会计资格证,初级会计师等的考试,突出理论能力培养;积极报名参与各种会计技能大赛。
(三)强化课程衔接,避免教育资源浪费
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课程的衔接是最关键的问题,也是实现我国中高职系统衔接的有效途径。所以在培养目标衔接的基础上应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专业特色,建设科学合理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同时高职与中职的课程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技能型人才类型和层次结构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高职教育和拉动中职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不论采用哪种办学模式,都会对促进中高职衔接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应结合当地行业企业、中职高职院校组建专业教学体系指导委员会,组织并开发出各专业门类的中高职的课程体系,并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
(四)加强中、高职学校间的沟通
高职院校应派会计专业教师到中职学校做调研和听课,借以了解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高职院校要主动关注中职会计教学改革,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主动与中职教育对接(中职学校也要密切关注高职会计教学的方向,主动为高职打好基础。这样中高职两个单位相互之间就会形成一个较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在师资力量、教学场地、实训设备、图书等资源的共享上,可以发挥资源利用共享的最大效益。
(五)设定层次性课程目标要以市场人才的层级需求为依据
课程目标的定位要结合市场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应根据市场需要,重点培养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一线技术技能人才。中职阶段专业核心课程目标应突出职业岗位群要求的职业能力,强化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特别是职业规范和职业意识的养成,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中等职业学校侧重基本知识和技能课程的研究与开发。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和专家级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阶段专业核心课程除了以高职培养目标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要求的职业能力为基础外,还应考虑职业岗位拓展与跨专业学习的需求,高等职业院校侧重体现理论提升和更深层次解决问题的课程的研究与开发。
(六)使用统编教材,实现教学内容衔接
中、高职会计课程体系衔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教材的衔接,也就是说按照会计职业教育的特点,组织校内相关教师和企业一线人员针对每门专业课课程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然后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在全国中、高职院校进行统编及选用,提高教材的统一性。这样就可以避免中、高职院校会计相关教材混乱的现象。当然,职业院校也可以鼓励本校的相关教师自编校本教材,这样更加适合本地区和本校学生能力的有针对性的教材。
参考文献:
[1]乔庆敏.中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课程设置探究[J].职业论坛,2013(14).
[2]李晔.浅析高职财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10).
[3]毕业论文. 浅析高职财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互联网文档资源,2012.
[4]浅析高职财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中国论文下载中心学科教育论文,网络,2010. 2.
[5]安阳(导师.李进).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4).
[6]高丽英,金红霞.高职财会类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5(01).
[7]杜怡萍.中高职衔接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2).
[8]李熙.关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改思路[J].企业导报,2012(05).
[9]杨红.浅析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J].知识经济,2015(03).
[10]冯荣.浅谈供暖通风空调专业的中高职衔接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5(2).
[11]熊绍刚 田家富.论中高职衔接会计专业实行学分制的必要性[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5).
[12]张怡. 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探索[J].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3(3).
[13]陈建波 会计人员职业能力需求调查与高职会计人员人才培养衔接分析[J].管理专家,2011(7).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2011.
[15]舒岳.中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衔接的构建[J].内蒙古教育,2012(3).
[16]丁金昌.我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2(2).
(作者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