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教育之现状分析
2016-12-26梅炳莹
梅炳莹
摘要:当代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导致会计环境和人才需求的变化,进而对国内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带来了挑战。本文针对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的现状,以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的现状为背景,从会计高职教育的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师资队伍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143-02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入以来,我国的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教育也得到不断发展。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会计专业中,高职院校学生所占比重较大,故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对会计人才培养的影响较大,其会计教学理念及方法能否适应当下经济环境的发展要求,能否满足现代人才市场的需求,都将面临严峻考验,而传统会计教学理念及方法目前正表现出诸多缺陷,这导致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矛盾突显。不断深化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培养新时期的会计人才成为当务之急。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的现状作简要分析。
一、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的现状
会计人才市场即会计高职教育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其中,会计职业资格就是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的具体表现。目前,会计职业资格直接表现为各种证书,具体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注册会计师证书、税务师证书等。随着国际大型集团及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落户及发展,除上述资格证书外,国际注册会计师ACCA、美国注册会计师AICPA等一系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逐渐成为会计人员求职的法宝。另外,会计职业资格还间接表现为各种“经验”,如事务所经验、行业经验、企业经验等。因此,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而带来的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发展,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职场准入环境也在不断变化着。
二、会计高职教育的现状
(一)会计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我国会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研究机构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然而,虽然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同属于高等教育,但在会计教育目标上却侧重不同。目前,我国的会计本科教育侧重于通才加专才的教育,而会计高职教育的则侧重于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将会计定位成记账、算账的财务人员。而事实上,现代会计由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而成。一方面,通过财务会计,向投资者及相关报表使用者充分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另一方面,管理会计通过数据分析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及经营收益。而随着现代企业会计的发展,管理会计在会计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我国会计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转变为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而不仅仅是专业能力。目前,会计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存在如下缺陷:
首先,目标定位过低。目前,高职院校偏向于仅将会计专业人才定位成从事会计事务性工作的人才,这与中职院校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并无太大区别。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应将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为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且能够独立从事会计工作的专门型高级人才。
其次,目标定位过窄。目前,高职院校侧重“专才”教育,忽略“通专结合”的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专才教育由于其特定的工作能力,在传统型机械化的工业化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学科与学科间的融合越来越密切,专才教育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代社会要求会计人才不仅仅拥有会计知识,还需要掌握信息技术、运筹学、金融学、统计学、管理学及其他学科知识。知识面过窄,必然影响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沟通能力,进而影响其就业能力、职业能力。
再次,目标缺乏前瞻性。大多数高职院校仅在大学一年级开展专业认知与职业规划课程,后续教育力度不够,这也是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不从事会计工作的原因之一。而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曾经指出会计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毕业时成为一名会计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成为一名未来的会计专业人员。所以,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目标应致力于培养社会一贯的持续的会计专业人才。
最后,忽视道德教育。会计职业道德在会计教育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而大多数高职院校仅将此部分作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且篇幅不大。正是因为这种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忽视,导致许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职业生涯受损、专业会计公司倒闭,甚至最终导致社会信任危机和社会价值危机。
(二)会计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
会计高职教育课程的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会计人才的质量。目前,我国会计高职教育课程己经形成体系并逐步完善,但仍存在一些缺点。
第一,过于偏重基础理论,缺乏实践教学,或者虽设置实践课程,但与实际应用联系不足。
第二,专业课比重较大,相关学科比重较小,甚至空缺,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学科之间彼此独立,忽视彼此间的关联性。
第三,授课内容有较多重复,如《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在货币时间价值、存货管理、变动成本等方面存在较多重复,《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经济法》及《税法》在基本法律概述、票据支付、税法基本原理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重复。而这些课程彼此独立开设,任课教师之间交流不充分。
第四,课程设置与人才市场需求脱节。当今世界各国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时,都特别注重通才教育,无论哪门专业,都要求在人文、社会、自然、科技等领域学习一定课程。而我国高职院校目前的课程设置分为五大类,即: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主干专业课、选修课,显然忽视了对人文、社会、自然、科技等学科的学习。这导致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计算机知识不足,知识面过窄,也进一步严重影响了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三)会计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
会计教学水平的提高,除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合理的课程设置外,还必须遵循恰当的教学规律,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还相对传统和落后,大多数学校基本上还是“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以教师板书或PPT演示、学生听课或记笔记为主,忽视对知识的应用。显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不能与当下日新月异的会计环境相适应,反差越来越大,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
(四)会计高职教育的教材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教材的建设,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材建设任重而道远。其教材仍有不少是对中专教材的延续或对本科教材的压缩,自身特色不足,未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材体系,滞后性明显。其中实践性教材的问题尤为突出。
首先,由于缺乏配套的实践性教材,大多高职院校采用自编教材。这些教材往往过分强调会计核算职能,而忽视会计监督职能。由于课程设置重复,学科与学科间没能很好的划分,编制的教材知识点重复,或者由于编写时间以及编者本人实践经验的缺乏,这些教材在实践适应性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其次,目前的会计实践教材,其内容几乎均只涉及制造业的一般经济业务,对其他行业,如房地产、物流、金融、保险、证券等涉及较少,难以满足学生毕业后就业不同岗位的需求。这也是用人单位不愿意录用应届毕业生,而更愿意录用具有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的主要原因。
再次,在选择实践资料时,容易产生两类极端。一是过于强调真实性,照搬照抄某一企业某一时期的会计资料,而未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导致实践资料缺乏代表性。二是过于强调大众化,一些教师根据教材编造实训资料,使得实践教材成为书后练习的延续,缺乏真实性。
最后,个别教师缺乏责任感,以一劳永逸的心态,为减少备课量,教材几年不变,在会计准则每年一小变几年一大变的现代经济环境中,这类教材无疑对学生具有误导性质,何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五)会计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
要想提高教育水平,必然需要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目前我国会计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首先,随着教育结构的改革,我国培养出相当数量的会计学硕士、博士,然而,这些高学历的会计人才却不愿进入高职院校从教。一方面,较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教师的课时量高得多,但收入却低很多,因此,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获得更高学历完成进一步深造之后,偏向于流向本科院校或经济发达地区。另一方面,较会计实务工作相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跨国企业和大型集团越来越多,对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些企业在工资、奖金、福利等方面的待遇远超高职院校的教师,而且在高职院校的职称评定方面,论资排辈现象严重,年轻教师晋升难度相较大型企业而言大得多。
其次,目前高职院校整体的氛围是重科研、轻教学,导致许多教师将搞好科研作为事业成功的关键,而忽视对教学的研究。诚然,科研对于提高教师素质甚至学习名声都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教师最主要的目标是教学,科研也应为教学服务。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以教学为中心,在保证教学的基础上,鼓励教师从事科研活动,并最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
最后,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以青年教师为主,他们年轻富有活力,但同时缺乏专业实践经历。在繁重的课时量和科研双重压力下,许多青年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进修培训、下厂实践,导致他们无法在实践操作上对学生作出更为行之有效的指导,这也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实践性不强的重要原因。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高职教育培养应当以会计人才市场需求为主导,建立适应新时期会计环境的培养目标,设置合理的课程,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编制行使有效的教材,依赖强大的师资队伍,培养具备从业技能和道德、具备适应岗位能力、具备不断吸收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与我国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环境相适应的会计专业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祥富.会计人才市场呼唤会计高职教育目标改革[J].大众科技,2005,(11).
[2]毛维筠.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现状与改革的建议[J].高教论坛,2009,(2).
[3]熊婷,程博.会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基于高职视角[J].财会通讯,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