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甘肃省静宁县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就业培训问题

2016-12-30郭永良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17期
关键词:静宁县甘肃省劳动力

◎郭永良



论甘肃省静宁县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就业培训问题

◎郭永良

农村劳动力流动及转移就业,是缩小城乡差距、密切城乡间隙、提高农民收入的必经选择,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在阐述甘肃省静宁县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就业培训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剖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甘肃省静宁县县情提出相应措施,从而为实现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科学制定培训方案、妥善转移就业、尽快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积极探索。

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就业培训基本状况

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以西,华家岭以东。总面积2193平方公里。截至2013年底,静宁县总人口48.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32人。农村小康程度低,增收压力大,剩余劳动力多,转移就业压力大。

甘肃省静宁县现有农村劳动力26.5万人,截至2015年底,劳务输转10万人,其中,长期劳务输转占比40%,季节性劳务输转占比60%,8.5万元劳动力属于绝对剩余。为解决甘肃省静宁县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就业培训问题,当地党委政府立足县情实际,深入调查研究,针对性的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优惠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以六精准为抓手,着力实施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一是培训对象精准优先。二是培训项目精准对路。三是培训方式精准实际。四是培训时间精准分类。五是培训质量精准评估。六是鉴定输转精准跟进。

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实施订单式技能培训。以促进就业为目标,按照“面向市场、政府主导、订单培训、保障就业”的原则,指导各类培训机构有序开展职业培训,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创业型城市创建为目标,着力实施创业培训。充分发挥甘肃省静宁县创业培训基地的资源优势,以创建创业型城市为目标,大力开展创业培训,高标准、高质量完成SIYB(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培训。

以择业竞争力提升为依托,着力实施职业技能鉴定。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步伐,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率。

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就业培训中存在的四个问题

虽然甘肃省静宁县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就业培训取得一些进展,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技术含量弱,择业层次低。农民工的文化素质低于城市同龄劳动力。以初中文化程度的最多,虽相比较农村剩余劳动力,这部分群体文化素质并不算低,而且是农民工中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思想意识较新,适应环境能力较强的群体。但与城市同龄劳动力相比,其素质仍然较低,对高层次就业岗位的选择余地非常小,绝大多数只能从事那些技术含量低,脏、累、重、苦、险和城市人很少问津的工作。

社会关爱缺,就业热情低。一是就业歧视依然存在。当前,限制农民工进城务工制度性障碍正在逐步取消,但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管理部门较多,需要证件多,相应的收费也多。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福利、同工不同权利的现象依然广泛存在。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二是劳动强度大,劳动保护条件差,工伤事故比例高,职业危害比较严重。据了解,在安全生产事故中,农民工因工致残、死亡的人数占大多数;职业病人数较多。不少用人单位尤其是非公企业,忽视对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教育,有的用人单位未按规定发放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造成安全生产事故。三是参加社会保险率低。大多数农民工未参加任何保险。

培训资金少,经办能力弱。师资质量偏弱,培训基地配套设施落伍,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与培训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一些特殊工种因免费补助低而难以开设,参加培训的适龄人员少,现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50岁以上的人员,培训的成效不是很明显。

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及转移就业的措施

高度重视,强化措施树品牌。由县人社等部门组织乡镇、村社广泛深入开展培训需求摸底调查,按照群众培训需求,将培训任务与培训项目、培训内容、培训对象紧密对接,确保每个农村劳动力掌握1~2项实用技能。同时县农牧、林业、畜牧等农口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镇、贫村社,结合各乡镇、村产业发展实际,按照一业一训,一技一训,小班额、多班次的培训要求,坚持每个培训项目培训总时间不得少于3天24课时的标准,指导各乡镇、村进一步修定完善乡镇劳动力培训方案、村社劳动力培训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培训班次,科学设置培训内容、严格培训流程,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加大扶持,立足实际促合力。整合各类培训资金和涉农培训项目资金,集中财力、物力,集中攻坚培训。鼓励社会各界支持培训工作,引导群众自筹资金,为培训项目供强资金保障。同时,主动向上争取资金,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开辟多元融资渠道,依靠内外力量开展培训,将劳务品牌培训、“雨露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创业培训、省级示范培训等项目向贫困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倾斜,做到培训资金紧紧围绕和积极跟进扶贫产业开发项目、劳动力技能培训。

产业固本,富民强县谋跨越。当地政府应紧紧抓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国家战略机遇期,立足自身教育、苹果、包装材料、物流等优势主导产业优势,抢抓国家一切政策红利,实施项目兴县战略,努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流动。

输血造血,就业培训筑小康。一是全力抓技能培训,增强“造血”功能。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思路,着力提升培训质量,加快推进“端菜式”培训向“点菜式”培训转型,围绕产业发展实际,抓好低成本、见效快的实用技术培训,围绕市场用工需求,分步实施外出务工人员技能提升培训,努力实现市场需求和劳动者就业愿望的精准对接。二是全力抓技能鉴定,提升就业创业能力。针对农村劳动力“分散、流动、难集中”等特点,大力推行培训、鉴定、输转一体化工作模式,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及时深入农村、基层一线,在培训场所、村社进行培训鉴定,努力做到农村劳动力户均1人持有职业资格证书,进一步提高农民工持证上岗比例。三是全力抓机制完善。建立贫劳动力培训和劳务输转工作评价机制,制定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强化跟踪问效,督促工作落实,全力做好培训和劳务输转工作。

(甘肃省静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猜你喜欢

静宁县甘肃省劳动力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静宁县林业发展进入『一张图』时代
静宁县早酥梨提质增效修剪措施
Love and Responsibility Connect Three Generations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静宁县三合中心小学生态教育实践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