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车联网产业云服务平台中互联网+场景运营分析

2016-12-30林少媚殷建红

当代经济 2016年15期
关键词:行车车主联网

林少媚,殷建红,周 川

(广东翼卡车联网服务有限公司,广东 佛山 528100)

车联网产业云服务平台中互联网+场景运营分析

林少媚,殷建红,周 川

(广东翼卡车联网服务有限公司,广东 佛山 528100)

车联网的发展绕不开互联网+的构建,作为跨行业的领域,车联网云平台以及云服务现阶段遇到什么困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车联网云平台发展不可避免的议题。

互联网+;云计算;云平台;车联网;云服务

一、互联网+云平台的现状

1、互联网+的概念

在2015年3月的政府报告中,“互联网+”被抬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对它的概念有了重新的定义。互联网+对传统产业不是颠覆,而是换代升级,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普遍解释是“互联网+XX传统行业=互联网XX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2、云平台的概念及与互联网+的关系

作为继大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第四次IT产业革命的云计算,它不仅改变了网络应用的模式,也将成为带动IT、物联网、电子商务等诸多产业强劲增长、推动信息产业整体升级的基础。云平台就是云计算的集大成体现,大数据分析交互基于云平台的支撑实现落地的可能。互联网+的发展让世人更加了解云计算,挖掘云计算乃至云平台的价值,不再让其割裂在互联网发展的体系外。

同时,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平台是互联网+重要的组成元素,是互联网+可配置的计算的资源共享池。

3、 互联网+云平台的现状

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大规模协同是新的分工体系,而云计算、网络、云平台的交互则是新的基础设施。

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达到2.8万亿元,同比增长18%;2015年底达到3.2万亿元,同比增长15%左右。从数据看出“互联网+”不仅正在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云计算是互联网+虚拟大脑的中枢神经,控制互联网+体系中的数据状态,通过云端的模式,得以掌握用户所用的全部数据流,利用互联网和终端与云计算进行交互,接受云计算提供的服务。这些庞大数据流本身的商业价值不可低估。云平台通过客户持续的行为分析,对用户习惯进行深入挖掘,将看似分散的无形的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的方式转化为有价值产品。如今互联网+云平台依靠其强大的潜在价值备受瞩目。

二、车联网云平台的发展

互联网+概念的出现,使得传统行业不断调整发展姿势。作为百年传统制造业,汽车被互联网+的交通领域囊括在内,互联网和互联网思维持续的入侵,促使新的概念的产生——车联网。

车联网由国外传入,经国内后装市场逐步摸索而成型。以安吉星、G-BOOK为首的国外车企通过电话与用户产生连接,尽管与网络无关,但是已经有了平台化的车联网功能雏形初现。到了中国后装市场,融入国人行车需求和行车习惯,将车联网功能更加细致化、多样化,不限车型和品牌的使更多车主体验“车联网”概念带来的便捷。

1、 云服务是车联网未来发展核心

在迎接车联网浪潮中,传统汽车如果才能接入互联网,仅仅靠车机功能的累加和强化无法满足已经被智能手机养成的操作习惯,不能画地为牢,突破变成汽车跟上潮流的方式,但是哪里的突破口才是汽车的发展方向,才是车联网的未来。

现阶段国内车联网系统和服务大多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以汽车前装为主导,后装百花齐放为背景,多屏互动、基于LBS地理信息分享等已经实现了基本用户在车上的互联互通,如车联网起步较早的安吉星专注搭配前装汽车,推出碰撞自动求助、车况检测系统等与车联网相关的服务;后装车联网服务为代表的翼卡车联网的蓝牙一键通技术及基于此技术的延伸服务。尽管如此,车联网系统与服务的擦边球还不能达到用户的需求,停留在表层的车联网服务提供是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结合智能手机的发展,以及被智能手机养成的用户操作习惯,车联网需要汽车企业和更多行业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行业达成合作,通过云计算整合相关资源,实现创新模式的合作和服务,将车内终端打造第二台手机,延续甚至超越手机用户体验。相信利用云计算聚合的服务即云服务将成为下一代车联网发展的核心。

2、云平台是车联网服务的关键

云服务作为车联网的未来发展核心,那么支撑云服务的云平台则可以被看成是车联网服务的关键。车联网作为物联网在汽车领域的一个细分应用,未来必将形成一个跨行业的大规模产业和市场。车联网云平台运用并结合了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大数据分析,通过将用户线上搜索数据与线下行车数据的整合和挖掘,让搜索更懂用户的同时也让汽车更懂车主,以此切实改善车主行车体验,为汽车品牌和相关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由此可以看出,车联网服务需要大量线上线下的数据,通过云平台的开放无阻,整合产业链、第三方等服务资源,完成车主服务的集合与落地。所以构建完善智能的车联网解决方案,整合云服务,强大的云平台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是核心。

三、车联网云平台服务的现阶段短板

虽然车联网受到各方的瞩目,但是现阶段车联网的声音被铺天盖地的移动互联网声音所湮灭。BAT、三大通信运营商任何的动作都能受到关注,而车联网放在市场的浪花太少,汽车上的车联网元素少的惊人,举起车联网旗号的终端的市场占有率并没有想象中的多,不尽人意的利润空间,让人反思着现阶段车联网的短板在哪里?

从目前的情况看,汽车后装市场的企业依然是车联网发展的生力军,虽然车厂主推的车联网概念在热度方面远超于后装市场,而且车联网的活跃度、产品的创新则是后市场更为落力。除了车厂推出的车联网基本是为了给新车增加一个新的卖点,汽车上千百亿的市场不会为车联网千亿蛋糕而停步;而后装市场聚焦是否能通过车联网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而奋斗。

由于汽车前装与后装的落脚点不同,造成在车联网的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短板。一、以传统思维为导向的短板。在传统车企中,如何优化车内功能增加汽车闪光点,勾起用户的购买欲望是首选。车企在构思云服务时,不能跳出原有的思维方式,省油、性能监测、行车安全、部件保养等就成为云服务偏重的方向,直接导致服务的狭隘性以及单一性。二、以商业模式为导向的短板。汽车后市场利润空间压缩,不少企业以短期获得最大盈利为方向推出云服务。也就是,推出的服务粗糙,并且为了节省技术研发成本,所推出的服务没有技术含量,只是打着擦边球的车联网云服务。三、以忽略用户分析为导向的短板。用户行车习惯、行车路径等数据是寻找车主痛点重要参考,但是很多企业延续了“我给你什么你就用什么”的固有想法,忽略用户分析的重要,缺少深挖用户需求的做法与能力,导致推出的服务和产品不被用户买账。

服务种类的狭隘、服务功能的死板、服务内容的空洞俨然成为现阶段车联网云服务的短板,如何解决问题、优化服务,推出名副其实的云服务是未来重要的命题。

四、车联网云服务平台中互联网+场景分析

车联网是指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传感设备等交互,实现车辆与公众网络通信的动态移动通信系统。它可以通过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收集车辆、道路和环境的信息,并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多源采集的信息进行加工、计算、共享和安全发布,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车辆进行有效的引导与监管,以及提供专业的多媒体与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由于车联网云服务不再是简单的交通、生活层次的信息服务,而处于互联网+浪潮内,如何做好车联网产品,将人、车、路连接在一起,则需要以场景应用分析挖掘更多迎合车主的服务。

1、车联网云服务一体化场景分析

对于智能汽车的概念,车主更喜欢“懂我的车”这个直白的说法。什么为懂,车主需要什么就给什么,也就是能抓住车主的痛点。车联网云平台能解决用户痛点的服务,就是刚需。

在绝大部分调查中,行车安全是车主第一需求。另外行车便捷、导航功能、地图升级、车载娱乐等项目也常年位于前列。这些功能就是用户的刚需。但是分散的应用功能,东凑西拼的功能组合使车主烦恼,如何将散开的应用组合一起,成为车联网服务产品的重点。

现在做车联网和互联网的产品都是围绕着用户场景展开的,对于一个用户场景可能需要的不只是一个产品,有的时候需要跨越多个产品才能够满足各种使用场景的需求。有这样一个场景:用户需要驾车外出,他在家里已经规划好目的地,只要在手机设定好目的地后一键发到车上,上车以后,车一打火行车路线已经设好了,他只需要按照路线驾驶就可到目的地,非常方便的一键导航,途中需要更换目的地只需利用声控导航,就能准确切换地点。由于存在各种不同用户场景,随着车联网云服务的发展,车联网企业追求服务一体化,将安全、便捷、娱乐整合在一套解决方案中,才是现阶段车联网企业以及车主最佳的选择。

国内本土车联网解决方案一体化代表,比如说广东翼卡车联网服务有限公司,它将安全与便捷紧密结合起来,在发生事故之际,用户一键拨通呼叫中心后台,翼卡呼叫中心立即根据用户需求请求派遣救护车;拥有护士资格的救援专席现场指导急救方法,防止伤者伤情恶化以及受到二次伤害;其外翼卡还赠送10万元的自驾意外险,为用户保驾护航。在便捷层面,翼卡的声控导航、声控电话、违章代办、违章查询等服务项目根据用户行车过程中的需求进行整合而成。

安全、便捷等车主需要的刚需应用整合一起,打包成一整套解决方案是用户乐意看到的,而且还为产业链上下游厂家打开方便之路,降低了资源整合的成本,也为自身产品增强了竞争力,丰富了现阶段车联网产品池,开拓了新的盈利蓝海。对于车联网云平台,抓住用户的痛点,打造刚需,是迈向留住用户的第一步。

2、车联网云服务网络化场景分析

如今如火如荼的车后服务市场,与汽车有着天然的契合点,又或者是以定位服务为导向的应用,以语音识别为基础的技术等等,相信都能在车载终端上发挥更多的价值。随着车联网的发展,用户场景越来越复杂,终端上可搭配的应用与手机接轨,云服务中网络也成为迫切需求。

譬如,除了正常的开车行为习惯,车主会在车内选择音乐、新闻、电台等适当的娱乐方式调节行车的枯燥;在复杂多变的行车环境,实时路况已经是用户越来越依赖的功能,还有在线地图升级,保证信息点正确等更是驾驶者需要的。

移动互联时代,在众多领域,移动端都已经成为主要的流量入口,那么汽车作为手机之后的第二个重要移动终端,手机、电脑、电视后的第四屏,无疑也会是一个优质的流量入口。车联网,首先必须实现最基本的“联网”,然而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车载终端都不带联网功能,但是上网会牵扯出产业链在这领域的不完善。比如一台车载终端如果要实现连网就得带卡,带了卡就得和运营商谈,一是实名制的问题,二是收费的问题。类似这样的运营问题,都应该由车联网服务提供商(TSP)来解决,TSP也被认为是整个产业链条的核心,因为它上接汽车和车载设备制造商、网络运营商,下接内容提供商。于是互联网公司、运营商等等都把目光投向了TSP这个宝座,这也能解释了2015年以来巨头们的一系列动作。

互动音乐、车内联网、实时路况等基于车主对联网的渴求,翼卡车联网推出轻奢翼族服务,其中无限流量解决车主流量焦虑症问题。用户成为轻奢翼族会员后,在车上可以无限的使用流量,可以利用在线音乐、在线电台等应用听歌、了解新闻、挑电台;可以联网查看前方路段的实时路况,用来调整行车路线;还能使用车载WiFi,乘客在网上冲浪打发时间。针对流量费用高居不下问题,翼卡与联通达成战略合作,定制了一套解决方案,这套方案不仅具有无限流量,还配上车联网服务,大大降低用户使用成本,增加产品溢价。

3、车联网云服务场景分析增强与用户长效黏性

车联网云服务构建一体化和网络化的场景,进一步加强构建与用户真正长效的关系,实现构建强效的粘性能实现商业价值的最终落点。

车联网云服务就是连接的商业模式,连接最后的目的是能实现留存和实现商业价值。粘性既包括规划层面也包括活动层面。如何构建车联网云平台粘性成为国内车联网企业不断思考的问题。场景模式模拟,直观地面对用户的需求以及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譬如,碰撞自动求助,汽车通过自动碰撞检测,自动上传碰撞现场图片与视频从而自动发起SOS呼叫,而车联网云平台全程跟踪救助;智能人工服务将语音识别与人工服务智能融合,在现阶段智能语音识别率不高的情况下,人工语音作为补偿,弥补智能语音的缺陷,完善车内语音识别的功能……

翼卡车联网就是典型的用一体化、网络化服务通过场景模式,搭建微信公众服务平台,连接车机,实现服务的线上线下的结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增加顾客的忠诚度,增加车联网服务使用频次,突破了目前车内车联网孤岛模式,开放车联网云平台,将刚需、高频的服务落地。

五、小结

车联网云平台的发展按互联网思维办事。国内车联网企业期待落地击中用户痛点的产品,需要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以一体化、网络化的应用增强用户的黏性,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1]解读:李克强政府报告中的“互联网+”是什么.财经网[引用日期2015-06-20].

[2]马化腾两会提案大谈“互联网+” .中国物联网[引用日期2015-06-21].

[3]云计算的概念和内涵 .中国云计算[引用日期2014-02-26].

[4]云计算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云计算 .云创存储[引用日期2014-04-2].

(责任编辑:梁蒙蒙)

猜你喜欢

行车车主联网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下的智控萌宠屋
听伴:抓住车主的耳朵
雾霾天行车安全
夜间行车技巧
关注用户
汽车车主的移动应用
吉普自由光行车制动易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