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2016-12-29才让吉
才让吉
【摘 要】“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是教给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能力,从“学会”转化成“会学”,并且在生活中学以致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数学;培养;应用能力;综合素质
新课程标准提出:“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作为总体目标和基本理念,要求在进行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全面贯彻和实施。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越来越关注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最终的落脚点。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呢?
1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1.1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强调最多的是定义的解释,定理的证明和命题的推导,没有从生活经验中去好好领悟数学的需要,所以不难想象,学生对数学内在的真正作用是存在着很大疑惑的。纯粹培养初中生的数学能力和修养是不够的,要从更加广阔的意义上去培养初中生”用”数学的意识。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把学到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用它去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因此增强初中生的应用数学能力是关键。
1.2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进了应用数学的发展,使得数学几乎渗透到了每一个科学领域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方程的在物理学中的混合运动问题,地理学中的降水量、温度问题,化学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的应用,一次函数知识与经济学中的利息、外汇换算,化学中的定量计算,信息学中的图表等的联系,立体几何在化学晶体结构、美术透视,地理中地球的运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等的应用,排列组合在化学中讨论由原子、离子等微粒组成的物质种类,在生物中遗传基因自由组合可能性的讨论等应用,三角函数在物理交流电、简谐振动中的应用,向量在力学中力、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速度、加速度等的应用。数学知识不仅解决了这些学科中的一些问题,而且有力的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发展。因此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的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
2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途径
2.1用实际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结合起来,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①概念从实际引入。例如在学习“垂线”的概念时,可结合实际提出这样的问题:”马路的十字路口的两条道路位置上有何关系?再比如电线杆与它上面架的电线位置上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是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具体涉及到的例子,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意识,而且能直观地理解垂线的意义,并意识到学习这个内容的重要性。②公式、法则结合实例抽象提出。结合实例抽象提出,既容易对其作出通俗易懂的解释,又容易对其自身作出本质的揭示。例如:在学习有理数减法法则时,可以这样引入新课:某一天白天的最高气温是10℃,夜晚的最低气温是-5℃,这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用投影仪展示分别标注着10℃和-5℃的温度计,让学生直观地看出高多少,在让学生考虑如何列算式及怎样计算,并换例让学生验证探究出来的结论,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而且能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③公理、定理从实际需要提出。例如:在学习”线段公理”时,可以从走路时往往喜欢抄斜路直奔目的地,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为出发点让学生思考,通过这样的实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易于接受,同时还能领悟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无所不用。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教学,采用模型、幻灯、录象、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的内容,同时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这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知识的兴趣,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2.2教学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有助于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形成。比如在讲”行程应用题”时,利用这样一个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甲乙两地有三条公路相通,通常情况下,由甲地去乙地我们选择最短的一条路(省时,省路);特殊情况下,如果最短的那条路太拥挤,在一定时间内由甲地赶到乙地我们就选择另外的一条路,宁肯多走路,加快步伐(速度),来保证时间(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从数学角度给学生分析这个问题用于”行程应用题”,是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实际应用。
2.3精心编制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当前我国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和考题多半是脱离了实际背景的纯数学问题,或者是看不见背景的应用数学问题。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使学生解现成数学题的能力很强,而把实际问题抽象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却很弱。而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它的许多概念、定理和方法都从现实中来。但它有更多结论去为生产和社会各行各业服务。因此,教师可在遵循教学要求的前提下,精心编制一些与生活、科学有关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周围处处有数学,从而使其萌发学好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把学和用结合起来,达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效果。如在学习不等式时,可注意编制实际生活中有关产品的生产、销售与利润问题,旅游选最合算的购票方案问题等。在教学中,可逐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实际编制问题并解决问题,逐步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2.4加强课外实践,提高数学实践能力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习题,强化学生的应用数学能力。如在学习直角坐标系时,可以把当地区域的地图放在课堂上,让学生建立平面的直角坐标系,然后再写出本地区有关部门的位置,最后坐标确定有关部门的准确位置,把生活中的知识融于课堂中。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生活中应用知识,学以致用。因而在数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应用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注意收集、整理一些有实际应用性的问题,以便在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去解决。从而让学生看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胜芳.初中数学如何培养学生应用能力[J].新作文.2011年08期
[2]韩莺红.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J].考试周刊.2009年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