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出土两汉时期壁画服装色彩研究

2016-12-29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壁画服饰颜色

赵 丹

(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河南出土两汉时期壁画服装色彩研究

赵 丹

(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对河南出土汉代壁画中比较完整、颜色保存较好的服饰颜色进行分析,认为河南两汉时期服饰色彩较为鲜艳,红、白、紫、黑、黄、绿等色较为丰富,这应和当时成熟的丝织品发展水平有关。从壁画上的服饰颜色来看,等级并不是特别明显,男女差别不大。

两汉时期;出土壁画;服装色彩

服饰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服饰的观察与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从中透视人们的审美意识、风俗习惯,以及社会观念。汉代时期,丧葬观念主要是“事死如生”,厚葬观念主要运用于古代帝王、皇亲国戚、官僚贵族。而墓葬壁画中人物的服装色彩必比较考究,画像石、画像砖因其质地坚硬、经久耐磨等特点,运用于墓葬墙壁之上,将生前的舞乐、狩猎、宴饮等,以及墓主人死后世界场景或神仙生活用壁画的形式描绘出来,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墓主人的生活面貌,而且体现出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风俗习惯等社会面貌。壁画的内容涉及两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可以说是一部反映汉代社会历史的“百科全书”[1],壁画中的人物通过服饰色彩、样式、造型等,能表明他们的地位和等级身份。两汉时期壁画上的内容可以说是一部形象、生动的汉代服饰史,为我们研究两汉时期服饰艺术及古代人类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一、汉代服饰的社会背景

汉承秦制,秦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建立的最早的大一统国家,与国家政体相一致,秦汉时期各地区的服饰也明显地表现出融汇的特点。楚服的特点是男子着“短衣”,女子束细腰。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形容十全十美的美女时有言“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2]。“束素”是形容东家之子腰肢纤细,好像用娟束缚过一样。《韩非子·二柄》记载:楚灵王好细腰,国中多饿人[3]。在河南省出土的汉代壁画乐舞图中,大多乐舞的女子为细腰形象,更显舞者舞姿婀娜、灵活妩媚,栩栩如生。

秦汉国家是在秦国和楚国两个统治集团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正如在官僚体制上所受的影响一样,秦汉时期的服饰风尚也深受秦制和楚制这两个强势社会文化的影响。汉代的服饰制度更多的是继承了秦国服制的特征,但是,在制度外的民间普通服饰更多地接受了楚服的影响。秦汉之际,叔孙通变儒服,“衣短衣”,取悦刘邦,便是―个鲜明的个例[4]。“短衣”从出土的汉代画像资料也可直接观察到这―影响的结果,如洛阳西汉壁画墓二桃杀三土所绘三人均着齐膝短衣。南阳汉画像石上侍女,则以束腰长裙的楚女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因此可以说“汉承楚风”[5]。

一方面,由于认识的局限性,服饰色彩在选择上反映古代居民思想意识的特点,服饰的颜色在统治者看来和政权有着必要的联系。汉代司马如《上林赋》提到“出德号、省刑罚、改制度、易服色、革正朔,与天下为更始”,可见服饰的颜色对政权的稳固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旦朝廷更迭,为稳固政权,首先要对官服、民服的形制和色彩做出规定。这些规定与民间习俗逐渐变通融合,使汉代服饰在质量颜色、形制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6]。

另一方面阴阳五行说对汉代服饰色彩的选择具有重大的影响。阴阳五行说由来已久,最终确立是在汉代,是汉代儒学的重要体现。《史记·历书》记载:“王者易制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7]为实现大一统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古代君王在服饰的色彩方面也要有沿革,所体现的是伦理上的尊卑等级观念。因秦获水德,秦尚黑色,秦在服饰色彩选择上以黑色为主;汉代君王以黄色为贵,因汉获土德,服饰尚黄色。汉代社会的色彩体系是占星术的五方观念与阴阳五行说相融合所。金、木、水、火、土各自所对应的颜色为君王所穿着的颜色,即金对应白色、木对应青色、水对应黑色、火对应红色、土对应黄色。黄色是土色的象征,代表着广阔的土地,因此黄色为皇帝朝服的颜色,是最为尊贵的色彩。其他颜色随四季变化而更换选用,即春天选择青色居多,夏季选择红色居多,秋季多选白色,冬季则多选黑色。而百姓所穿戴之色为五种色彩之间的颜色。间色亦属配色,如《礼记·玉藻》云:“衣正色,裳间色。”自“周礼”确定以来,礼制观念深入人心,统治者为巩固等级的需要,礼服中更加注重服装色彩的选择。《汉官旧仪》中有记载说皇帝的晃服为“玄衣赤裳”,祭天时则穿青色礼服,祭祖穿玄色礼服,祭桑时穿绿色礼服,平民则穿布衣,就是没有经过染色的衣服,即为“布衣”“白衣”“卓衣”[8]。唐代刘禹锡诗词中“往来无白丁”的“白丁”,即指身份地位低微的人。

二、河南出土壁画服饰色彩分析

西汉新莽时期墓葬壁画主要分布在洛阳和商丘地区,以洛阳最多;东汉时期墓葬壁画主要分布于洛阳和郑州地区,其中洛阳地区绘画水平最具代表性[9]。下面对河南出土壁画服饰的主要色彩进行分析。下文所用图片均来自徐光冀等主编的《中国出土壁画全集·河南卷》。

(一)黑色

现存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传为1916年洛阳八里台汉墓出土。图1左图中人头戴武冠,左手持节前视,着右衽袍、白裤。右图中一高大男吏头戴武冠,着袍服、素裤。右侧男吏着袍服颜色较浅,为灰色,白裤。

图1 黑色服饰图例

(二)紫色

图2的左图为1976年在河南省洛阳市烧沟村西卜千秋墓出土的壁画。现存于洛阳古墓博物馆。位于墓室顶脊。女娲人首蛇尾,头梳双角髻,上插云头簪,面目不清晰,着右衽宽袖紫色衣,有绿色带毛垫肩,领、袖口为黑色,外露红色内衣领和袖口,侧身袖手,旁有瑞云漂浮。右图于1957年在河南省洛阳市郊烧沟村61号墓出土,现存于洛阳古墓博物馆。壁画人物为秃顶,浓眉圆眼,张口露齿,穿紫色长袍,白裤黑鞋,腰束带,左手叉腰,右手持短剑。

图2 紫色服饰图例

(三)绿色

图3的左图为1978年在河南省新密市后士郭村西3号墓出土的壁画。位于墓室中部,男性,头戴巾帻,着绿袍,双颊丰颐,浓眉大眼,留疏散的胡须,作开口微笑之态。右图为1978年在河南省新密市后士郭村西3号墓出土的壁画。一男子,头上绾绿巾,浓眉大眼,高鼻,红唇,身着绿袍,绿带束腰,作躬身状,下部残缺。

图3 绿色服饰图例

(四)红色

图4的左图为1991在河南省洛阳市东北郊朱村2号墓出土的壁画。现存于洛阳古墓博物馆。此图为夫妇宴饮图局部,头戴黑色巾帻,面部丰满,柳眉秀目,朱唇小口,高鼻,容貌端庄,身穿右衽宽袖红袍,红领黑边,白袖口,双手笼袖中。右图为1957年在河南省邓县张村西南南朝画像砖墓中出土的壁画。现存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守门武士,头戴蓝色小冠,插笄,浓长眉,双目炯炯,高鼻,留有长胡须。穿朱色宽袖短跑,外套两档甲,下着肥大的长裤,穿黑色云头屐,右手长按长剑于地,目视门洞一侧,作守候防卫状。

图4 红色服饰图例

(五)黄色

图5的左图为1957年在河南省洛阳市郊烧沟村61号墓出土的壁画,现存于洛阳古墓博物馆。壁画人物留八字胡须,身穿黄色长袍,黑鞋,双手执长戟于前胸。右图1995年在河南省荥阳市王村乡苌村汉墓出土。位于前室上部。左为一长者,顶有小冠,面目慈善,着黄色长袍,腰缠丝带,穿黑色鞋,合双袖,躬身望右侧小童。小童面对长者跨步站立,前额留有一撮短发,两侧各留一撮长发,脑后绾倒“丫”字形小髻,着黄色黑道小袍,黑鞋。

图5 黄色服饰图例

(六)浅灰色、白色

图6的左图于1991年在河南省洛阳市东北郊朱村2号墓出土的壁画,所饰为侍女,一先一后站于墓主人身后,头顶有赭色帐幔,均头梳双髻,戴红色饰物,身着浅灰色长袍,皂圆领,白袖口,右衽,红裤,红鞋。右图为1960年新密市打虎亭村西2号墓出土,侍女均梳扇形髻,插较多的发笄,着黑色或素短衣。围白色素裙,披斗篷,穿红裤,黑鞋。

图6 浅灰、白色服饰图例

三、结论

一般来说,“红衣为上,青绿次之;吏卒衣黑,平民衣白”。从以上出土的壁画人物服装颜色以及色彩的表现等级上看,正如徐蕊在《汉代服饰色彩的考古学观察》[10]中所提及的,两汉时期居民服饰色彩的等级性表现不太明显,服装色彩较为鲜艳,河南地区汉代壁画上的居民服装色彩也有如此特征。至于和古代文献记载平民百姓穿戴服饰颜色应为间色有差异,有待学者进一步研究。

壁画上的服装色彩为有机颜料,一方面是因为年代久远,色彩脱落;另一方面壁画一经出土,其色彩会迅速受到物理化学反应,色彩失真、脱落,必定与当年色彩有很大差别。加之笔者研究所依据的多为出版的图片资料,其色彩在拍摄和制版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经过必要的色彩处理,因此表现出的色彩与实物色彩也难免有一定的差别。

对服饰考古学研究是以出土的考古学服饰材料为基础的,随着田野考古的发展,画像石、画像砖墓的不断发掘,服饰的考古学材料越来越丰富,内容多样、复杂,其研究的学者不仅仅局限于考古专业,还涉及美术(服装颜色搭配)、设计(服装设计)、化学(服饰材质、颜色成分)等领域,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整体把握,微观深入。徐蕊在《关于对汉代服饰考古学研究的几点思考》[11]中指出,汉代服饰的研究应持有整体的概念,研究其整体的服饰特征以及变化规律,找出原因,同时更应注重对单个服饰的分析和考证,这样才能得出更为可信的结论。

[1]陈峰.南阳汉画像石人物服饰简析.现代装饰:理论,2014(6):131-132.

[2]陆侃如.宋玉.广州:广东圆书馆,1929:429.

[3]高华.韩非子.北京:中华书局,2010:56.

[4]陈高华,徐占军.中国服饰通史.宁波:宁波出版社,2002:150.

[5]王珺英.论楚文化对汉初服饰之影响.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5(10):62-71.

[6]郎宝湘.洛阳汉墓出土的有关服饰文化资料.中原文物,1995(2):27.

[7]司马迁.全本史记大全集·第1卷.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152.

[8]马秀月.中原地区汉代墓室壁画服饰解读.郑州:郑州大学,2014:40.

[9]徐光冀,汤池,秦大树,郑岩.中国出土壁画全集·河南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

[10]徐蕊,马丹华.汉代服饰色彩的考古学观察.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1(3):31.

[11]徐蕊.关于对汉代服饰考古学研究的几点思考.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1(4):122.

2016-06-03

赵 丹(1989-),女 ,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秦汉考古学。

K871.41

A

1671-9476(2016)06-0154-03

10.13450/j.cnki.jzknu.2016.06.37

猜你喜欢

壁画服饰颜色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动物“闯”入服饰界
壁画上的数学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北朝、隋唐壁画
帮壁画“治病”
特殊颜色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