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2016-12-29林苏
林 苏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省 合肥 230601)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林苏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省合肥230601)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大学生的重任,但并没有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教育载体,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以及文化素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概念阐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社会历史特别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是人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具有教育价值和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化,体现了人民群众特定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丰富生活,还可作为媒介传播知识、教化大众。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非物质性的文化遗产。首先,“文化”一词在我国汉代就已经被学者提出:《说苑·指武》中,“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的“文化”是文治为法之意,为满足治理国家的需要利用礼乐典章制度,来教育和感化官员和百姓,这十分贴近我们现如今所说的文化,也是当今学术界所公认的“文化”一词的最早出处。在西方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对文化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文化是一定历史阶段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的产物。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仅指精神文化。其次,“遗产”既可指去世的人遗留下来的合法财产,也可指从古至今遗留下来的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显然,这里的“遗产”是指后者。最后,“文化遗产”是“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遗产”一方面指物质性的文化遗产,如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文物器具等文物、建筑群和遗址,另一方面指非物质性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支柱,是比物质文化遗产更为重要的一种文化。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了以下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与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包括表演艺术、节庆活动、传统手艺等。从中可看出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非物质的形式流传下来,另一部分虽通过物质的形态展现文化魅力,但这里侧重的不是客观物质本身,而是物质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容,也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价值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必要性
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价值理念,接受国家的方针政策,就必须运用一定的教育载体和手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通常采用的教学模式是纯粹的理论灌输,忽视受众的接受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导致课程空泛、枯燥,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致不高,就容易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寻找高校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渠道和教育载体,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有效的载体和素材,把它运用于课程,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活跃课堂氛围,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如果教师能选择性的把适合教学内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如播放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实物展示甚至是课外参观,会有利于开拓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进一步加深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容易引起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和认可,更直观、生动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2、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顺应时代要求的需要
我国目前正处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重要时期,在对外开放政策的引领下和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越来越密切,大量的外来文化在交互的过程中涌入我国,其中不乏腐朽思想,走在时代前沿的高校大学生非常热衷外来文化,把研究外来文化当作一种时尚,盲目追求西方的节庆日和生活方式,由于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对外来文化不加以甄别,忽视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容易受到腐朽思想的不良影响。由于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开始发生转变,注重个人利益,没有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是否有益于个人利益为前提,偏离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价值观、道德观。高校的办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市场经济追求利益的思想的影响,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甚至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授课教师没有严格要求,很多大专学校存在非专业教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教学的现象,专业知识水平有限。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1.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资源,如《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等河南梆子经典剧目歌咏了女性冲破封建束缚勇敢保卫国家;《红灯记》、《满江红》、《海瑞罢官》等京剧剧目和部分昆曲、川剧、民间习俗、民歌、口头传说也都是歌颂爱国主义精神的宝贵资源,有助于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有助于维护祖国的团结统一。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培养各族人民对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对民族和国家的自信心、归属感和自豪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到了外来文化的侵蚀,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能起到推动作用,使其在中外文化的冲突中保护自己,从而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政治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需要爱国主义教育。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教育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让大学生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领悟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定的思想内涵,体会劳动人民勤劳、敢于创新、艰苦奋斗等优秀品质。
2.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促使他们形成有利于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理念和思想品德。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所蕴含的高歌爱国主义、诚信为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与人为善、甘于奉献的思想,如尧的传说、凉州劝善书、盘古神话等,都是高校塑造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有效资源。诚信道德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处世的根本。我国从古至今都是倡导和弘扬诚信的国家,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精神支柱,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动力。陶朱公传说、刘伯温传说、胡庆余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为百姓所津津乐道的诚信典范,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否讲诚信、守诚信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甚至是国家的命运。由于市场经济的功利化、高校道德教育不足、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诚信的缺失、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等内外在原因导致大学生开始出现诚信危机,诚信道德问题屡见不鲜,诸如考试作弊、论文造假、学历造假、传播虚假信息等等,所以必须要有意识地向大学生灌输诚信观念,帮助他们树立诚信意识,争做有诚信的人,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提高诚信素质,这是肩负在每一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身上的重任。思想政治教育者如果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对于解决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危机有着重要的意义。
3.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风俗、戏剧、音乐、美术、传统礼仪、民间文学、手工艺术等,内容极其丰富、形式多样。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多样性的形式呈现出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和发展进程,是保存民族特质的最完整形态,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民间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及以文化为视角探究以往历史朝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文化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我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接受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熏陶,在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通过实践逐步培养出来的。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开拓大学生的视野,使其领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长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理论知识和道德水平,丰富精神世界,让他们学会在生活中展现诚实守信、无私奉献、尊老爱幼、艰苦奋斗的精神面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夏征农.辞海(下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3]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刘颖颖.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1.
[5]计卫舸.“非遗”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发现与利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1.
[6]辛儒,王释云:《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教育价值》[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 .
[7]李翠:《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