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媒体时期如何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6-12-29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大陆桥视野 2016年6期
关键词:政治教育新媒体

乔 莉/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试论新媒体时期如何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乔 莉/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新媒体的出现,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正确扮演新媒体时代下“主人翁”的角色,从健全新媒体教育工作机制、形成“线上”与“线下”密切配合的机制来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管理新媒体的水平。本文将对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探究,并提出一些观点与看法。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Internet

一、新媒体的出现与运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挑战

1.网络信息传播广泛,信息量巨大,过滤信息较难。新媒体技术的进步使得Internet的发展超乎人们的想象,Internet已经迅速成长并代替传统媒体。在Internet上,参与发布信息的传播者中既有专业的传播者,也有其他行业的参与者,更有普通的网络民众,这样一来使得Internet上的信息来源量丰富、广泛、且十分分散。然而新媒体所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较快,而与此匹配的专业审核人员却十分缺乏,加之部分发布者自身素养较低,责任和道德意识淡漠,导致各类不良信息迅速地进行传播,由此给广大网民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网络信息共享传播速度快,过程难以控制。Internet的飞速发展改变了现代信息传播的模式,广大群众通过最新的传播平台既可以随时随地接收信息,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将收集到的信息散播出去。然而,当代大学生是新媒体使用者中学历层次和思想层次相对比较高的群体,他们接触新媒体的人数较多,使用时间较长久,因此受到新媒体的影响与作用也相对较大。

二、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面临新特点

1.普泛化与开放性。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而微博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达43.8%,成为使用率增幅最大的手机应用。高校完备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与个人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在高校大学生中的普及应用,从技术层面消除了现实物理世界和网络虚拟世界的边界,大学生接触新媒体变得轻而易举,因而对新媒体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烈。

2.时效性和交互性。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通过运用功能强大的网络搜索引擎、社交平台和即时通讯工具等网络工具,几乎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储存海量信息的虚拟空间中轻而易举的实现对目标主题的信息搜索,与陌生人建立社会关系,与世界各地的亲朋好友侃侃而谈,使得在现实物理世界难以实现的利益诉求得以满足。

3.平民化和个性化。新媒体的准入门槛低且操作简单,这让每个大学生都拥有一份自己的“网络报纸”(博客)一个“网络电视”(播客)和一个“户外广告”(微博)成为了现实。这种“平民化”、“草根化”的特点,使新媒体为当代大学生肆意宣泄情绪、随意表达观点、随时张扬个性、发挥奇思妙想提供了舞台。

三、新媒体的出现与运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了新机遇

1.增加了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渠道。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时间、地点的约束,同时往往因为追求教育的同步性、集中性和统一性的效果,使得受教育者的行为和思想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样很容易引起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状态,从而导致教育目的和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微信、E-mail、QQ和博客等新媒体技术的相继出现,极大地缩短了往双方之间的距离,利用这些新媒体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避免传统教育交流方面的许多不足,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更加自然亲切、更加深入细致。

2.更便捷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诸多数据表明,新媒体所带来的交流速度优势是传统媒介无法企及的,利用新媒体技术与学生进行全方面的交流,即淡化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距离感”,同时也为教育者及时了解被教育者的思想动态和及时反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等提供了巨大的便捷,从而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更大程度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传统教育以面对面、点对点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存在诸多不足与尴尬,然而新媒体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此类问题。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可以通过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思想的交流,很大程度地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四、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扮好新媒体时代下“主人翁”的角色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新的规则和模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定要研究这些规则和模式,并能够扮演好新媒体时代下“主人翁”的角色。

1.要研究新媒体规则和模式。首先,要研究大学生上网做什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把视点放在研究大学生的注意力规律上,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项目;要把大学生在新媒体中反映出来的热点和难点话题作为答疑解惑的关键点,通过分层次地正确引导,把Internet变成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学习理论的实用基地。其次,要研究网络传播的一般规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学习、发现和总结新媒体在传播信息时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如一条重要的信息,在几分钟内就会有成百上千个网站进行转载。因此,突发事件一旦出现,教育工作者肯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有效信息并作出及时的反馈。

2.扮演好新媒体时代下“主人翁”的角色。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强化三种“能力”:一是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大学生在新媒体接收和传播社会热点问题后很容易形成网络舆情,导致高校和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现象。加强对社会舆情、校园舆情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至关重要,同时,对学生关注度较高的问题应积极给予引导。二是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要在第一时间收集好信息,并作出澄清与引导,最大程度地缩小负面信息的传播空间。三是网络文化的发掘力。根据大学生上网的实际需求,高等学校要应用最新先进网络新媒体技术,不断挖掘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产品,实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宣传走向引导服务。

五、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管理新媒体的水平

1.健全新媒体相关工作机制。健全新媒体相关工作机制,这就要求高校整合校内外与网络建设相关的各种资源,成立新媒体工作小组和协调管理部门;明确相关工作职责,为网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建立新媒体信息的汇集机制。高校网络舆情是大学生思想状态的动态反应,因此,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要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内涵需求想结合,不断丰富新媒体舆情,形成舆情报表与反馈的报送制度,确保第一时间能够干预舆情,排除舆论。

2.学习新媒体相关知识,创造新媒体教育产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理论研究水平,及时学习新媒体技术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实时了解新媒体教育相关的先进产品,及时了解到新媒体技术发展的现实情况,努力创造新媒体教育产品,为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添砖加瓦。

3.形成“线上”与“线下”密切配合的机制。网络虚拟空间既是现实的人的延伸,又是现实社会的延伸,网络环境实际上是“线上”与“线下”相互作用的系统。网络空间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必有其现实背景和现实根源,网络上存在问题的解决最终离不开“线下”现实存在的社会实践活动所作用。但网络世界又不仅仅是现实社会的单一“复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是“线下”、“电子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用“线上工作”取代“线下教育”,要探索“线上引导”与“线下教育”相配合的机制,使得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放大开花。

总而言之,新媒体时代对于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媒体时代的各种不同之处,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平台,趋利避害,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创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2]王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创新[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09.

[3]王怀民.积极反馈: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方式[N].中国教育报,2010,04.

[4]肖志芬.“交互性”在网络正面宣传中的应用[J].网络传播,2011,01.

[5]欧阳珒晶,李晓堂.论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现代妇女,2014,7.

猜你喜欢

政治教育新媒体
论新媒体时代下高中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高校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心理学应用研究
文化自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定位
自主创新与国家利益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