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财务报账集中的实践和思考

2016-12-29林晓琼

金融经济 2016年14期
关键词:集中商业银行

林晓琼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行,广东 广州 510180)



商业银行财务报账集中的实践和思考

林晓琼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行,广东广州510180)

摘要:近年来,随着公司治理机制建设的深化,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商业银行相继展开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财务报账集中。商业银行通过集中财务报账的审核、记账和支付职能,加强了财务开支合规管理,提高了财务信息质量,优化了财务资源配置,但同时也出现认识误区、新的操作风险以及财务信息运用不足等问题。本文结合商业银行实务中财务报账集中情况,分析其运行模式、重要意义和主要问题,提出完善财务报账集中机制的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务报账;集中

财务报账集中,是依托于一体化的财务管理系统,实现财务报销在线逐级审批和凭证影像传输,从而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财务报账过程从线下转移至线上,将原分散在各分支机构的财务开支报销审核、会计处理和资金支付等操作职能,上收至上级机构的财务中心集中进行处理。财务报账集中再造了财务流程,提高了财务开支的操作集约化和管理精细化水平,为加强财务风险防范、优化财务资源配置夯实了基础。

一、商业银行财务报账集中的主要模式

近年来,工农中建等商业银行逐步推进财务报账集中,由集中至“一个城市一个财务中心”,到集中至“一个省一个财务中心”,实现省分行财务中心对辖属各分支行的财务开支进行集中审核、集中记账和集中支付。财务报账集中后,各相关单位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分别履行相应的职能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商业银行财务报账集中,一种主要模式是辖内各分支行继续保有财务自主权,在上级行财务管理规范框架下,细化制定本行财务开支报销范围、开支标准和审批权限等,上级行财务中心结合上级行和开支机构财务管理规范进行报账处理。其中,财务开支机构负责在财务管理系统中录入开支信息、提交报销凭证,并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对开支事项的真实性、合规性、合理性、效益性负责;财务开支机构的财务人员对报销凭证的合规性和完整性、审批程序的完整性以及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进行初审,扫描报销凭证影像,将开支信息和报销凭证影像提交至上级行财务中心,将纸质报销凭证归入会计档案保管;上级行财务中心对开支信息和报销凭证影像进行审核,完成记账和付款等处理,对报销凭证的合规性和完整性、审批程序的完整性以及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负责。

二、商业银行财务报账集中的重要意义

商业银行财务报账集中,从操作和管理两个层面再造了财务流程,优化了财务管理组织架构,实现财务开支报销审核、核算和支付的集约化和自动化,改善了信息资源分散、监控分析不足等问题,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及时分析和优化财务资源配置,提升财务管理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

(一)优化组织架构,促进财务专业化分工

商业银行通过财务系统整合及财务职能重塑,将财务核算主体上移集中,实现流程规范化和作业流水化,提高财务报账操作人员的专业化,提高了财务报账工作效率,缓解了原来不同机构、不同时间点忙闲不均的现象。财务报账集约化运行,整合精简了财务报账操作人员,将部分财务人员从财务核算和资金支付的具体操作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财务预算、监测、分析和控制等工作中。

(二)统一报销审核,确保财务报账独立性

商业银行将财务报销审核职能集中到上级行,使得开支主体与核算主体相分离,确保财务报销审核的独立性,促进报销审核统一规范,降低人为干预风险。上级行通过对辖内分支行每笔财务开支的使用范围、支出标准和审批程序等进行审核,强化财务开支报销的事中控制,及时截堵不规范开支报销,及时发现辖内财务制度和流程问题,有效克服分散报账模式下监督覆盖率低、监控不及时等问题。

(三)统一核算标准,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商业银行实行财务报账集中前,辖内各分支行各自进行会计核算,核算准确性依赖各分支行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即使存在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也会因各分支行财务人员理解不一,影响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财务报账集中后,上级行财务人员按照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集中进行财务开支事项的会计处理,能有效防范核算科目错误、提前或推迟核算等问题,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四)统一资金支付,有效把控资金流向

商业银行财务报账集中,依托于一体化的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会计核算与资金支付的集中化和一体化处理,上级行财务中心审核通过开支发生行的报账申请后,系统将自动记账并对外付款。除日常零星小额支出如差旅费、餐费、医药费等可由员工先付款后报销外,房租、水电、维修费、会议费、广告费用、办公用品等,由上级行财务中心直接支付至供应商账户,通过拉直付款路线,实现对资金流向的有效管控,且有利于对供应商进行集中管理和跟踪评价。

(五)促进信息共享,加强财务监控分析

商业银行财务报账集中依托的一体化财务管理系统,不仅能满足财务报销操作职能集中的需要,还能提供财务开支信息实时归集和自动统计功能,各级机构能随时调阅所辖机构每笔财务开支的明细记账资料和报销审核流程,也能按机构、部门、科目、付款对象等维度进行监控分析,提高财务开支事后监控的全面性和及时性,以及财务开支预算分析的精细化和及时性,为财务合规风险管控和财务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同时促使辖内各分支行增强合规、合理开支的自我约束意识。

三、商业银行财务报账集中的主要问题

商业银行相继推进财务报账集中,旨在通过对财务开支实行集中审核、核算和付款,提升财务风险防范和财务资源配置水平,但集中后伴随产生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因信息不对称、凭证电子化、处理集中化带来了新的操作风险,还存在财务信息运用程度不足等问题。

(一)基层财务合规意识淡化

财务报账集中并未改变财务开支主体,财务开支事项依然由辖内各分支行发起,本着权责对等的原则,各开支行仍应对所开支事项的真实性、合规性、合理性、效益性负责,从源头就贯彻落实财务规章制度要求。但财务报账集中后,有些分支机构认识上出现误区,认为集中了财务开支的终审职能,财务合规主要是上级行或者财务部门的事情,更加重外部业务发展轻内部财会管理,不再关注财务开支管理要求。这种认识误区,可能导致财务规章制度不能有效传导和落实,源头财务开支行为失控,也会造成忽视财务合规管理以及财务人员培养,动摇财务乃至业务健康长效发展的基础。

(二)财务开支真实性风险

上级行财务中心负责对财务开支事项进行终审,增强了报销审核的独立性,但由于上级行财务中心相对于辖内行财务部门,与开支机构的物理距离进一步拉长,发现不真实开支的难度更大。一是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突出,更难通过了解开支事项的实际情况,堵截虚假财务支出、化整为零开支等不合规事项;二是财务报账集中依托于财务开支信息和报销凭证影像的远程传输,对电子化财务信息和报销凭证进行审核,难以识别通过伪造变造纸质凭证报销的虚假开支。

(三)财务报账集中度风险

财务报账集中度越高,随之而来是更高的系统性差错风险以及时效性问题。一是财务管理系统全省乃至全国逻辑集中,系统功能存在缺陷或运行出现故障,将影响全省乃至全国各级机构财务报销和付款工作。二是上级行财务中心人员负责集中审核、核算和付款操作,一旦对财务政策解释出现偏差或者操作错误,影响机构面将更为广泛。三是财务报账远程集中,开支机构与财务中心的沟通链条拉长,电子化审核增加了影像扫描环节,临时紧急支付业务因衔接不畅导致延迟支付的风险增加。

(四)财务信息运用程度不足

商业银行在实行财务报账集中的初期,首要定位往往在集中操作职能、防控操作风险,大量的财务信息形成“信息孤岛”,在监控分析、预算管理、资源配置等工作中的运用较为欠缺。一是系统控制功能不足,对超预算、超标准、化整为零等问题往往不能提示预警信息,财务报账集中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效果打了折扣。二是财务信息含量不足,主要还局限在会计核算维度,未充分采集提供财务开支预算、立项、后评价等维度信息,财务信息资源与预算管理、资源配置工作的契合度还不足够,未能充分满足财务管理精细化的需要。

四、商业银行完善财务报账集中机制的措施

为充分发挥财务报账集中的成效,解决集中后存在的主要问题,应从思想、制度、系统、人员等维度多措并举,牢固财务合规意识,完善财务制度流程,优化财务系统功能,加强财务队伍建设,夯实财务管理的基础。

(一)全员树立财务合规意识

全员牢固树立合规意识,是财务工作的根本。财务合规意识的灌输,不仅要注重宣传教育方式,也要注重服务理念引导。一是通过会议、培训、宣传等多种方式,长抓做细财务管理工作,宣讲财务合规要求,通过基层财务典型案例剖析,警示各级人员崩紧合规那根弦,时刻将财经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自觉坚守财务合规底线,在全辖营造“重操守、讲合规”的良好氛围。二是财务中心要树立为“内部客户”服务的理念,主动总结报账审核中发现的制度和流程缺陷,了解基层人员的合理诉求,积极研究完善财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措施,提高财务规章制度要求在组织内部的认可度,为财务知识和理念的传播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健全财务集中制度体系

健全的财务制度体系,是财务工作的前提。要发挥财务报账集中优势,更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和提高操作效率,需要在制度、流程、考核等方面与之相匹配。一是完善规章制度,明确管理职责、报销范围、开支标准、权限要求、操作规程等,确保财务审核有据、规范。二是优化操作流程,在加强财务风险防控的同时,兼顾财务报账操作效率,改进沟通衔接流程,减少重复操作环节,体现集约促效率的应有之义。三是严肃执纪问责,对财务违规问题按照权责对等原则问责,形成财务集中但责任不转嫁以及违规必问责、问责必严格的氛围,并将财务合规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评价指标。

(三)丰富财务监控分析工具

完善的财务控制工具,是财务工作的关键。财务报账集中后,大量的财务信息逻辑集中,要充分运用到预警监控、预算分析、资源配置等工作中,需要信息化工具的支持。一是开发监控预警模型,在事前、事中、事后等环节,按照财务开支监控要点和检查方法自动监控,实时预警财务开支异常行为。二是开发预算分析模型,丰富财务信息维度,提高数据分析深度,为财务预算分析和资源配置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更好地服务于商业银行的价值管理需要。

(四)加强财会专业队伍建设

专业的财会人员队伍,是财务工作的保障。财务报账集中后,需要一支专业的财会队伍,做好纵向和横向的沟通衔接,传导和监督财务制度要求的落实。一是要规范财会人员资质管理,财会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应具有财会专业学历或通过行内统一组织的财会考试,不符合条件且在限期内未能达标的坚决予以退出,形成科学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二是促进财会和业务人员交流,重视培养财会复合型人才,鼓励财会人员竞聘基层业务岗位,也鼓励基层业务人员竞聘财会岗位。三是加强财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建立持之以恒的自学和培训机制,扭转财务报账人员只是操作人员的观念,着力培养具有扎实财会基础和分析专长的财会人员。

参考文献:

[1]中国工商银行财务会计部.实施一级分行财务集中改革促进财务精细化管理再上新台阶[J].金融会计,2008,(5):8-12.

[2]吴晓毅.商业银行实行财务费用集中报账的探讨[J].中国商界,2008,(5):56-58.

[3]陈全兴.商业银行财务集中的管理框架与创新思路[J].金融论坛,2011,(8):64-69.

猜你喜欢

集中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自动化机房设备集中智能监控技术的应用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探析
集中—分散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浅析完善党内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