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中—分散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2016-12-24李世宝刘建航陈海华丁淑妍王海燕

计算机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李世宝 刘建航 陈海华 丁淑妍 王海燕

摘要:针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特长不突出、动手能力欠缺的现状以及现有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集中-分散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以软件开发方向为例,说明如何构建跨年级贯通式实践教学体系,如何制定集中-分散相结合的一体化考核及协同评价机制。

关键词:集中-分散;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1 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趋加剧,计算机行业对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外,一流的IT企业更希望在校园招聘中招到“来之能战”的“高手”,这样的学生应该具有很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从近些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来看,尽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进入行业顶尖企业的学生凤毛麟角。这主要是因为绝大多数毕业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特长不突出,动手能力欠缺。这类毕业生进入企业后需要较长的培训周期,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毫无疑问,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

2 存在的问题

1)实践内容前后割裂,没有形成体系。

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的3个夏季小学期都安排了实践环节,但实践内容各自为政,相互之间无过渡,很难形成体系,每个实践期间都在训练新的内容,但是没有一项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运用自如。

春季授课的教师很少考虑如何设置课堂实验内容为夏季小学期实践环节做铺垫;而那些在夏季小学期的实践中学有余力的学生,秋季学期的相关课程中又没有安排实践内容的延伸。这样的集中式教学模式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沉淀知识,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2)实践环节任务简单,内容与实际问题脱节。

由于夏季小学期实践时间受限,学生要在2~3周的时间内学习知识、工具、相关技术,还要检查作业,完成报告,真正留给学生完成实践任务的时间有限,导致在实践内容设置上受到限制,实践题目、内容及涉及的技术大多源于课后习题和实验指导书,内容简单僵化,与实际问题脱节。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的知识不足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缺乏沉淀,学习不深、掌握不牢。

客观规律告诉我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沉淀,而目前的实践教学体系往往在几天内将实践中用到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然后做一个较综合的课题。但这样填鸭式的教学并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往往死记硬背一个套路,理解不深,记忆不牢,随学随忘,不会灵活运用,实践动手能力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提高。一成不变的实践内容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尤其是自己查阅资料、需求分析、设计方案的能力得不到深入的培养。

目前的实践教学模式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近些年的毕业生反馈信息来看,企业不仅仅看重学生的未来发展潜力,更希望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参与企业项目。因此,这种集中在三个年级夏季小学期进行的实践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 集中-分散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1)构建跨年级贯通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知识的获取需要时间来沉淀,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实践的内容前后毫无关系,将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浅尝辄止。因此,我们从宏观、全局、四年贯通的角度设计了集中—分散相结合的实习实践内容。

根据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设置,我们将整个实践环节分为软件开发、硬件设计、移动互联等几个方向,每个方向细分为调研、选题、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现等环节。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一年级学生,将大一的夏季小学期实践内容打通,统一完成专业认知实习和电信业务程序设计实践任务。大学二年级夏季小学期前两周,学生统一学习硬件软件相关实践内容,等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对某个方向产生了兴趣,再在二年级夏季小学期后半段选择软件提高和硬件提高两个方向。一旦方向选定,则一直延续到大学三年级的夏季小学期,如图1所示。

这种前后关联、层层深入的实践教学前后衔接各环节的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时间,把握适当的深度和难度,既注重最终整体能力的提高,又注意每个实践环节结束后的阶段性成果体现,整个实践环节形成贯通式的实践内容,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2)集中—分散式教学模式。

为了保持知识的延续性,应建立重点课程与实践内容的串联协同模式。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我们设定不同的实践内容,内容设计与前后夏季小学期实践内容相关联、层层深入,保证基础较差同学能够顺利完成基本任务,为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设计与实际项目内容接近的任务,以提高这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团队完成较综合的题目,注意团队合作中的分工与协作,避免分工不明确和工作量不均匀的情况,使学生通过实践将已掌握的知识与新学习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提高学生对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

大学一年级的夏季小学期集中式实践结合春秋季学期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内容;大学二年级的夏季小学期集中式实践结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数据结构、数字电路等课程的学习内容;大学三年级的夏季小学期集中式实践则结合嵌入式和软件工程系列课程,设计同步的内容和任务,并将实际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不断深入分散到各个学期的实践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兴趣点,设置不同的实践题目,基础好的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高年级的题目,跟随高年级一起完成实践。

如图2所示,以软件开发方向为例,大学一年级主要结合春季学期的C++课程的进度,同步安排一个周的实践,主要是分配任务、查阅资料、需求分析,学生从一个实际的问题入手学习程序设计的整体思维和方法,一方面为大一夏季小学期的实践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带着问题思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C++等课程的积极性。

大学二年级春季学期安排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Java,期间安排2周左右的实践当量,实践任务在大学一年级C++内容的基础上加大任务难度,鼓励学生使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前期的实践经验,对软件感兴趣的学生动手能力会大幅提高。在大学二年级夏季小学期中,我们将为该类学生设计实际工程项目中的一部分作为实践内容,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

大学三年级学生将先后学习计算机网络、组成原理、系统结构等课程,学生知识体系进一步完善,实践内容将向网络互联应用领域深入。这个学期的实践设计可以在前两年实践内容的基础上融入网络方面的程序设计,如将单机版的系统改成网络版的系统。实践任务侧重与行业接轨的综合项目的开发流程和技巧。在大学三年级的夏季小学期中,可以让热衷于软件方向的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调研、需求分析及部分模块设计中。

3)集中分散相结合的一体化考核与协同评价机制。

实践环节的考核工作往往不易把握,尤其是上述方案将部分实践分散在春秋季学期的课堂教学中。良好的考核方式既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督,也是对学生完成实践任务的肯定,是保证实践环节成功的关键。

针对集中-分散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考核机制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集中-分散相结合的一体化考核与协同评价机制,通过分段评分、综合评价的方式督促和激励学生完成实践任务,最终成果演示将结合答辩直观地评鉴总体情况。对于分散实践的完成情况则重点采用阶段性汇报的方式,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实施方案如图3所示,将实践环节细分为调研报告、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系统实现、成果演示、答辩、实习报告、文献检索、实践总结、内容扩展等几个模块,其中前3项分散到春季学期进行,分别占实践总分的5%、5%和10%。系统实现、实习报告等模块集中在夏季小学期进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选择不同难度的题目,这部分占总成绩的70%。秋季学期除了完成相关文献检索和实践总结以外,教授与夏季小学期实践内容相关课程的教师引导学生延伸实践内容,将新学的知识运用到已完成的实践任务中去,通过10%的加分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与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该机制不单单考核实践结果,而且考核实践过程。考核的重点不是实践任务的完成情况,而是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段评分、综合评价的方式督促和激励学生完成实践任务,探索分散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对相关课程的学习兴趣。

4 结语

企业需要“来之能战”的“高手”,而不是“面面俱到”的“通才”。原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集中-分散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相结合,通过先修课程对实践内容的铺垫和后续课程对实践内容的延伸,完成整个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从而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沉淀知识,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从根本上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满足企业需求。

(编辑:孙怡铭)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