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权威机构观点综述

2016-12-29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

全球化 2016年6期
关键词:经济

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



·权 威 观 点·

国际权威机构观点综述

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

2016年4月以来,国际机构对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和判断。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对世界经济形势的主要观点

(一)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上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6年4月12日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全球增长仍在继续,但增速十分缓慢,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因此上升。预测2016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2%,2017年增长3.5%,分别比2016年1月的预测下调0.2和0.1个百分点;2016年发达经济体增速依然缓慢,约为2%。国际金融危机遗留问题尚未解决,这部分导致了需求低迷,加上人口形势不利和生产力增长缓慢也都阻碍了复苏。预计美国2016年经济增长2.4%,与2015年持平,2017年增速将小幅提升;资产负债表改善、财政拖累得以解决和房地产市场好转都将支持国内需求;上述因素能够抵消美元走强、制造业疲软造成的净出口下降。欧元区经济增长持续放缓,预计2016年和2017年分别增长1.5%和1.6%;投资低迷、失业高企和资产负债表薄弱,都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日本经济增长和通胀均弱于预期,反映出私人消费大幅下滑;预计2016年增速将维持在0.5%;2017年消费税将按计划上调,经济将小幅下降0.1%。尽管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占比仍然最大,但各国前景仍不均衡,增速普遍低于过去20年的水平;报告预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将温和增长,2016年和2017年增速预计为4.1%和4.6%。

IMF总裁拉加德认为,世界经济复苏仍然太缓慢、太脆弱,低增长若长期持续将会带来风险,给许多国家的社会和政治造成破坏性影响。IMF首席经济学家莫里斯·奥布斯特费尔德表示,增速降低意味着犯错误的余地更小,低增长的长期持续会带来破坏性效应,低增长本身会损害潜在产出,而这又会进一步影响需求和投资。在当前疲软的经济环境下,全球经济前景面临更为显著的风险。第一,可能再次出现金融动荡并损害信心。例如,新兴市场经济体若货币再次贬值,可能使企业资产负债表进一步恶化;资本流入若大幅下降,可能导致其国内需求迅速收缩。第二,如果油价长期低迷,将进一步损害石油输出国的经济前景。第三,若中国经济增速比预期大幅下滑,可能通过贸易、大宗商品价格和信心等渠道产生强烈的国际溢出效应,导致全球经济增速进一步降低。最后,包括地缘政治冲突、政治分歧、恐怖主义、难民流动和全球流行病在内的许多非经济冲击将对相关国家、地区构成威胁。如果放任不管,可能对全球经济活动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

在当前前景疲软的情况下,各方需要迅速、积极地做出回应。奥布斯特费尔德强调,要支持全球经济增长,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政策组合,即结构性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三管齐下;如果各国政策制定者能清晰认识到他们的共同风险并联手应对,将对全球信心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二)2016年全球经济仍将在困境中艰难跋涉

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里奥斯·马拉泰蒂斯2016年4月19日表示,2016年全球经济仍将在困境中艰难跋涉,但中国经济重焕生机有助于弥补美国下半年经济增长的“显著放缓”。

渣打银行预计,美国2016年经济增速为1%,低于市场预估中值2%。同时,该行预期美国经济长期趋势是增长2.5%左右。预计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2.5%,同样低于市场预估中值3%。渣打银行称,经济增长速度本应该更快,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需求仍然疲软,同时不能单靠央行之力刺激。油价方面,预计今年下半年油价可能反弹至每桶60~65美元。

(三)全球经济可能遭遇长期停滞

著名经济学家鲁比尼2016年5月4日发出警告,全球经济或许会陷入长期表现乏力的泥潭。“我们很可能继续保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谓的‘新平庸’,也即萨默斯所谓的‘长期停滞’和中国人所谓的‘新常态’。不过,这种经济状况其实既不正常也不健康,在许多国家,不平衡和不平等都变得越来越严重,导致了极左翼和极右翼的民粹势力抬头,他们反对贸易、反对全球化、反对移民、反对技术创新、反对所有市场导向的政策。”

IMF认为,全球经济目前非常脆弱,很容易受到货币急剧贬值和地缘政治局面恶化等的打击。简而言之,增长速度更慢就意味着容错空间更小。IMF首席经济学家奥布斯特费尔德指出,多年的不温不火的增长可能造成“疤痕效应”,使得需求疲软、动力不足,进一步削弱未来的增长潜力,于是便形成了“长期停滞”。

鲁比尼提出,想要推动潜在增长,结构性的、市场导向的改革是不可或缺的。只不过,考虑到成本和收益,乃至时机,如果经济已经处于困境,有些政策选项会是非常不受欢迎的。鲁比尼认为,非常规货币政策执行不易,想退出其实一样不容易,美联储最近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他们货币正常化的速度要大大慢于预期。与此同时,财政政策尤其是同时推动供求两侧的生产性公共投资,依然是高债务和错误的紧缩政策的人质,哪怕在那些其实有财政能力的国家也不能帮上忙。鲁比尼感叹,人们总是宁可犯新错误也不愿意改掉不好的旧习惯,而这就使得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困难。

IMF就政治孤立主义(比如英国可能脱离欧盟)、经济不均衡等风险发出了警告,并在一年内第四次调降了全球增长预期。尽管美国复苏看似已经积累了越来越强大的动力,而且包括墨西哥在内的一部分新兴市场也表现不错,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调,欧洲和日本是主要的失望之地,而中国增速的减缓也拖累了原油和商品出口国的表现,包括巴西和俄罗斯。

(四)全球经济进一步复苏面临四大“威胁”

花旗集团的Ebrahim Rahbari等经济学家2016年5月4日表示,中国决策层部署的刺激政策正开始显现成效,并且外部环境已经显示出改善迹象。虽然全球经济增长仍然疲软,但近期的数据表明“至少目前来看,可能不再走弱”,使得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跌破2%(按市场汇率计算)的风险下降。然而,国际金融市场尚未突出重围,仍然有一系列因素可能导致脆弱的全球经济增长发生脱轨。

为什么“只是温和看好”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回升以及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稳定增长?花旗银行的经济学家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新兴市场尚未稳固。虽然美元走软,并且对激进的美联储紧缩周期的预期已经消退,但结构性议题仍在众多新兴市场国家中持续。2017年12月到期的欧洲美元期货合约收益率在今年初下降,同时市场厮杀促使交易员押注美联储将比之前预期的更加缓慢的速度小幅加息。但是如果收益率回升的速度与回落的速度一样,那么新兴市场经济体可能不能像部分人士所期望的那样站稳脚跟,并且美元升值导致金融稳定的风险可能再次出现。

二是政治风险无处不在。存在若干政治风险影响,包括英国6月23日公投后退出欧盟的风险。英镑已经受到即将到来的英国退欧公投的打击;因为支持“留在欧盟”的阵营获得了更多支持,汇率在最近几周实现了快速回升。此次公投的结果以及之后英国的经济表现,都有可能急剧改变英国央行开始收紧政策周期的起始日期。如果英国选民选择离开欧盟,将会给欧洲大陆的银行造成极大的困扰。

三是世界经济“旧引擎”熄火。留意到“美国经济活动仍然意外疲软”。美国今年第一季度经济环比折年率仅增长为微不足道的0.5%。这一数据凸显了尽管已与金融危机时隔七年之久,但美国的经济增长尚未真正进入高速阶段。在过去八个月,经济学家一步一步地下调了对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从之前的最高预测增长2.8%下调至目前的2%,这不能仅仅归咎于季节性影响。

四是各国决策层缺乏政策弹药或缺乏使用弹药的意愿。各国央行的利率低企,政府债务高位。几乎所有地方为回应潜在下行风险的政策空间仍然有限。如果发生负面的经济冲击,央行采取刺激政策的空间可能受到限制。

二、对中国经济形势的主要观点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6年4月12日上调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认为中国推出的经济转型措施已见成效。预测中国经济2016年和2017年将分别增长6.5%和6.2%,比1月预期均调高0.2个百分点。报告指出,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反映了中国近期推出的稳增长措施及中国国内稳健的消费需求;中国经济增长继续从制造业和投资驱动转向服务业和消费驱动;随着中国去产能、去库存的推进,工业增长将出现回落;但随着经济转向消费驱动,服务业有望保持稳健增长,同时收入增长保持稳定,劳动力市场保持稳健及支持消费的结构性改革逐步推进将保证经济转型平稳进行。

IMF认为,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将对全球经济带来积极溢出效应,总体来看对自身及世界都有益处。IMF首席经济学家莫里斯·奥布斯特费尔德1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途径众多,包括更加清晰的政策沟通及确保经济转型平稳推进等。

(二)世界银行预测2016年中国GDP将增长6.7%

世界银行2016年4月12日预测,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因其房地产和制造业增长降速,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将下滑至6.7%,2017年将进一步下滑至6.5%。2016年中国政府已经发起建设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其中GDP的目标定位于6.5%至7%之间,2015年中国GDP增长6.9%。

根据世界银行的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半年报,中国经济向更慢但更可持续的方向有序过渡。中国经济增长的减缓主要表现在房地产和制造业部门。中国的产能过剩拖累着许多行业,但服务行业的发展依然强劲。2015年中国城市的就业机会超过了预期目标,并且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GDP的增长。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半年报的首席经济专家Sudhir Shetty认为,中国经济创造就业机会的整体能力是非常高的。

世界银行警告,信贷的增长继续超过GDP的增长,表现最突出的仍是房地产行业。世界银行预测,中国为降低快速增长的经济突然放缓的风险,将实行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它将导致积累失衡方面的无序调整。世界银行在官方报告中表示,中国2016年3月的消费者价格保持稳定,然而生产者价格有结束负面走低的迹象,表明中国的经济正在走向复苏。

(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估2016年中国资本外流保持增势

IMF 2016年5月3日在香港召开亚太经济记者会,IMF亚洲太平洋主管李昌镛在会上预计,中国的资本外流会在2016年继续保持增势,仍以偿还外债为主,但从长远来看,资本外流情况值得关注,未来如何控制资本外流是对中国央行的考验。

IMF稍早前预估中国2015年全年约有6760亿美元资本外流,规模为新兴市场国家中最大,但其中绝大多数为中国企业偿还外债,只有极少部分为境外投资者因市场环境撤资。IMF数据显示,自1988年以来,中国的对外负债不断攀升,尤其自2008年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据该机构统计,2015年中国的外债余额达五万亿美元,其中银行投资组合和有价证券投资达一万亿美元,占总债权的20%,这一数字高于全球任何一个新兴市场。此外,中国还有大量的境外直接投资,其中包括海外银行贷款和外汇储备金,截至2015年底中国直接投资流出一万亿美元,其中约有3000亿美元流向亚洲市场,另有约1600亿美元流向非洲和中东地区;境外证券投资约2500亿美元。

李昌镛指出,中国目前推行的供给侧改革有助于改善产能过剩的问题,而债转股从短期来看也具有正面意义,中长期来看,中国仍要谨慎应对信贷问题,将资金投放到品质优良的领域,小心僵尸企业以及产能过剩的企业。

(四)中国转型方式对本国与全球经济均有益

IMF发布的最新一期《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展望》报告认为,亚太地区今明两年经济增长依然强劲,GDP增速将达到5.3%,几乎占到全球经济增长的2/3。亚洲经济增长略有放缓,但依然是全球增长的引擎。尽管外部需求仍然疲软,该地区多数经济体的国内需求依然稳健,这得益于低失业率、可支配收入增长、较低的大宗商品价格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

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预计从2015年的6.9%小幅下降至6.5%。中国经济将继续调整,从制造业和投资向服务业和消费转型。IMF认为,中国这种向较缓慢但更加可持续增长的转型对中国和全球经济而言都是有益的,消费支出已成为中国经济更加重要的增长引擎。

责任编辑:沈家文

猜你喜欢

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搞活一座城,搞好“夜经济”
夜经济 十人谈 激荡另一种美
经济下行不等同于经济停滞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孰轻孰重? 中国经济亟需强化“脱虚入实”
分享经济是个啥
图读龙江经济
拥抱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