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自主增设内容,回看陈题洞察结构
——九年级“探究四点共圆”教学设计与解读

2016-12-28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王友峰

中学数学杂志 2016年24期
关键词:共圆外接圆对角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王友峰

专业自主增设内容,回看陈题洞察结构
——九年级“探究四点共圆”教学设计与解读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王友峰

在最近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笔者有机会执教九年级“探究四点共圆”,得到教师的好评.本文梳理该课教学设计,并解读设计意图,供研讨.

一、“探究‘四点共圆’”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一)从三角形外接圆出发

图1

图2

图3

提问:在⊙O上再取一个点D,观察、分析四边形ABCD有什么特殊.(圆的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

预设活动:学生在上述图形中分别取一个点D,得出如下图形:

图4

图5

图6

提问:这三个内接四边形中,哪一个可能成为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预设:图5中,该平行四边形此时应该为矩形.

教学环节(二)探究“四点共圆”

逆向思考:怎样的四边形能找出它的外接圆?

预设:比如矩形、等腰梯形、共斜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四个顶点组成的四边形的共同特征,对角线并不一定相等,但对角互补.获得猜想:对角互补的四边形,过它的四个顶点能作一个圆.

预设:鼓励学生利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对角互补的四边形,过它的四个顶点能作一个圆.”

已知:如图7,四边形ABCD中,∠B+∠D=180°.

求证:四边形ABCD内接于一个圆(A、B、C、D四点共圆).

证明:用反证法,过A、B、C作⊙O,假设D不在⊙O上,则D在圆外或圆内.

若D在圆外,设CD交⊙O于D′,连接AD′,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得∠B+∠CD′A=180°.又∠B+∠D=180°,则∠CD′A=∠D.这与三角形外角性质矛盾,故D不可能在圆外.

类似地,可证D不可能在圆内.

则D在⊙O上,也即A、B、C、D四点共圆.

教学环节(三)例题训练,巩固新知

例1下列图形中,你发现哪四个点共圆?为什么?(1)如图8,PA、PB与⊙O分别相切于A、B两点.

图7

图8

图9

图10

(2)如图9,⊙O中,点C是弧AB的中点,过点C分别作CD⊥OA,CE⊥OB,垂足分别为D、E.

(3)如图10,菱形ABCD的四边中点分别为E、F、G、H.

设计意图:通过四个学生熟悉的图形,引导他们发现其中的“四点共圆”.

例2圆在脑中:

(1)如图11,∠DCE是四边形ABCD的一个外角,如果∠DCE=∠A,那么同时过点A、B、C、D能否作一个圆?

图11

图12

图13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能否由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判定该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

(2)如图12,经过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可以作一个圆,若∠A=120°,则∠C的度数是?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的掌握情况.

(3)如图13,在四边形ABCD中,∠ABC=∠ADC=90°,∠CAD=16°,则∠ABD的度数是?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对角互补四边形四个顶点共圆的应用.

教学环节(四)反思“旧题”,看清“结构”

例3如图14,四边形ABCD是一个正方形.点E、F在边AD、CD上,且AE=DF,连接BE、AF.

图14

图15

(1)图中哪四个点在同一个圆上?为什么?

(2)如图15,连接CG、BF,求证:∠FBC=∠FGC.

例4如图16,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BC的中点,∠AEF=90°,EF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CF于F.求证:AE=EF.

图16

图17

设计意图:学生如果基于全等的证法解决问题,则给出追问:有人发现基于构造圆的思考,点A、E、C、F四点在同一个圆上,也能解决这个问题,并引导学生发现图17这样的结构.

布置作业(略),下课.

二、教学立意的进一步解读

1.关注教材活动,专业自主组织“学材”

当前不少版本的数学教材在九年级圆这一章,都没有安排“四点共圆”作为一个课时来研究,然而我们在很多考题中见到“四点共圆”的结构.是在以后中考二次复习时再安排一节所谓的专题课复习四点共圆,还是在新授课结束之后的单元复习时就增设这一节习题课呢?我们选择了后者.因为九年级学生解题能力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这里在单元复习时可以选择由三角形外接圆出发,自然而然地探究四点共圆,也是数学从特殊走向一般、成果扩大化的一种探究取向,是值得教学尝试的,更是我们一线教师专业自主的体现.想起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老师近年来倡导的“学材再建构”,我们基于数学知识的前后理解,自主研发、组织教学内容,也应该属于一种积极的“学材再建构”吧.

2.预设开放问题,促进对话互动生成

在上述课例多个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多处开放式问题,比如,开课阶段安排学生作出不同三角形的外接圆,接着自主添加一个点D,研究四边形与外接圆问题;在探究新知环节,对于如何证明对角互补的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引导学生从反证法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追问、对话,促进难点突破.在后续例题(例1、例2)题组的研究中,鼓励学生先猜想解答,再追问他们解答的依据,暴露思维过程.这样既使问题的呈现简约,又在对话、追问过程中追求了“开放的数学教学”(郑毓信教授语).

3.回看经典习题,引导回顾反思结构

在例题教学的后半段,例3、例4分别选自八年级教材上的两道经典习题,在八年级,学生已经能利用四边形、全等三角形等实现证明,但证明的思路、步骤都较繁杂,而基于“四点共圆”的思路,则可以看清问题结构,获得更直接、深刻的证明与解答.这事实上也就是所谓的基于“高观点”下的解题追求.当我们站在区域性制高点俯看一些更初等问题时,往往能看得更全面和清晰.圆这一章作为平面几何图形最后的内容,自然有着很多统领性的功能和价值,这节课的学习,也是想让学生感受这种学习的深度与高度.

三、结束语

有了本次自主研发教学内容的尝试,我们更加感受到作为教师的专业自主的重要性,事实上就四点共圆的类似课例来说,仅在几何中就可研发很多类似的课例,比如八年级平行四边形一章中可以关注“中点四边形”“探究重心定理”,相似形中可探究“射影定理”等经典图形及性质.当然,我们的思考还是初步的,期待更多实践课例的分享与展示.

1.朱金祥.依赖“基本套路”,走向“用教材教”——李庾南老师“反比例函数”课例赏析[J].中学数学(下),2016(10).

2.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陈爱军.预设互动促进对话,课件简约渐次展现——李庾南老师“函数的图像”课例赏析[J].中学数学(下),2016(10).

4.郑毓信.善于提问[J].人民教育,2008(19).Z

猜你喜欢

共圆外接圆对角
与对角格空时码相关的一类Z[ζm]上不可约多项式的判别式
“脱贫奔小康 共圆中国梦”获奖歌词选登
欧拉不等式一个加强的再改进
将相等线段转化为外接圆半径解题
爱心共圆“归乡梦”
会变形的忍者飞镖
仅与边有关的Euler不等式的加强
例谈高考中的“四点共圆”问题
同写中国字共圆中国梦
一道IMO试题的另解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