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类讨论”:需要,但不能“失控”——以两道繁杂分类讨论考题为例

2016-12-28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高明学校黄志峰

中学数学杂志 2016年24期
关键词:分类讨论考题失控

☉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高明学校 黄志峰

“分类讨论”:需要,但不能“失控”
——以两道繁杂分类讨论考题为例

☉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高明学校 黄志峰

每年上半年是中考复习的关键时期,这段时间学生会经历多次的模考练习,然而有些模考试题由于随意复制、粘贴,简单的拿来主义,为了在最后一题追求所谓的压轴题,为了难住优秀学生,往往容易选取一些需要分类讨论的考题,但也有一些考题由于命题者个性化喜好,考题的分类讨论陷入失控、无度的范围,使得备考师生茫然无措,本文列举两道模考题,并跟进批判与商榷,提供研讨.

一、两道繁杂分类讨论的模考题

考题1(2014年浙江湖州中考卷)如图1,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是坐标原点,以P(1,1)为圆心的⊙P与x轴、y轴分别相切于点M和N,点F从点M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连接PF,过点P作PE⊥PF交y轴于点E,设点F运动的时间是t秒(t>0).

图1

(1)略;

(2)在点F运动的过程中,设OE=m,OF=n,试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n;

(3)作点F关于点M的对称点G,经过M、E和G三点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于点Q,连接QE.在点F运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以Q、O、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M、F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

思路概述:限于篇幅,我们不准备详细讲评思路突破,只是简略提及该题的分类讨论的要点.

(2)所配图形只是示意图,需分别思考点E在y轴负半轴或正半轴或原点时的情况.

(3)需要分很多种情况讨论,一级分类可以从1<t<2,t>2开展,然后二级分类再从不同的三角形相似对应边的情况进行考虑,列出相应的比例式构造方程求解,求解关键是用含t的式子表示点Q的坐标及OQ的长.

考题2(2014年吉林长春中考卷)如图2,在矩形ABCD中,AB=4,BC=3,O为对角线BD的中点,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D-DO-OC以每秒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当点P与点A不重合时,过点P作PQ⊥AB于点Q,以PQ为边向右作正方形PQMN,设正方形PQMN与△AB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平方单位),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

图2

(1)求点N落在BD上时t的值;

(2)直接写出点O在正方形PQMN内部时t的取值范围;

(3)当点P在折线AO-DO上运动时,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4)直接写出直线DN平分△BCD的面积时t的值.

图3

图4

图5

思路概述:这道考题以运动变化为背景,在点P沿折线运动时,伴随一个正方形的变化而增加解题层次,从第(2)问就需要考虑不同的运动位置,数学直觉的理解要求渐高.而第(3)问则需要分当0<t≤<t≤3,3<时,对应着图3、图4、图5的三种情况.最后一种情况运算量渐大,待求S即为梯形PQME的面积,即S=S梯

第(4)问首先要想清点N落在△BCD的中线DE上.然后再分不同情形构造图形,当点P在线段AD上(如图6);当点P在线段DO上(如图7);当点P在线段OC上(如图8).

图6

图7

图8

值得一说的是,如果检索网络上传播的该题答案,笔者下载后以5号字打印规范过程,使用了5页A4纸,实在让人惊讶!这样的冗长解答的试题是怎样通过层层打磨、审题,最后成为一道中考试题,而且又在各级模考试题中频繁出现的?难道这种流行题型代表了当前的一种压轴题命题方向?以下就围绕全卷命题时对分类讨论的考查展开一些反思.

二、全卷命题时“分类讨论”考查的思考

1.分类讨论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全卷命题时需要考查

进入初中之后,数系进一步扩充,欧氏几何上场,很多数学概念都存在多种表现形式和可能的情况,这时分类讨论的解题方法就频繁登场,从初一到初三各级考试中,几乎每份试卷都会涉及分类讨论的考查,这是值得肯定的.具体来说,有理数引入之后,用一个字母a表示一个数时,就需要引导学生分类思考数a是正数、零、负数;将其对应在数轴上的点A,就需要引导考虑点A与原点的位置关系,而这些都是后续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图像问题研究的基础.根据教学经验,学生在中考时一道综合题中没有分类讨论,深究起来,往往由他在初一时对一个点与原点位置关系的分类理解不深导致.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初中起始阶段只要有分类讨论的必要,就要在全卷设计时进行考查和关注,以使让学生重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2.分类讨论考查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全卷不宜多次考查

分类讨论思想方法主要考查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不重不漏地思考所有情况,不但是教学中要重视的训练方向,同时在全卷命题时也要充分考虑.但是全卷考查要求覆盖知识点的全面性,考查数学思想方法的多样化,包括数形结合、数学建模、分类讨论、待定系数、整体思想、抽象分离、排除干扰等数学能力都在考查范围,可以根据全卷考查范围而有所侧重,但不可偏废,特别是在全卷30道小题的考查中,出现4道或以上考题都需要分类讨论,这就值得商榷了.事实上,从测量学角度上说,如果学生在思维缜密性上偏弱时,全卷考查时多次考查这个维度,造成该考生反复失分,对该考生也是一种反复“伤害”,这是值得命题时注意的.

3.分类讨论考查数学核心概念理解,注意适当切忌“失控”

如上所述有理数范围的分类讨论那样,关注数学核心概念的理解是全卷考查的重点,除了代数领域有很多分类讨论的案例,在几何学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案例.比如图形位置关系的领域中,以初一所学的点和直线位置关系来说,分两种:点在直线上、点在直线外;初三所学的点与圆的不同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都是“一脉相承”的,属于同一类型的研究套路,全卷命题时要注意兼顾这些数学概念的考查,考查学生分类讨论的掌握情况.但是像上面模考1就陷入了失控的状态,即分类讨论无需累加到如此地步,要知道对于当下“时间紧、题量大”的考试来说,如果平心而论,也许120分钟的考试,只要一道“模考1”就够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了;再比如模考2这道考题,从第(2)问就开始要考虑运动的两处极端位置,到第(3)、(4)问的分类讨论已陷入“失控”状态,对于优秀考生来说,思路一看就知,但是构造图形、繁杂运算之路漫漫,这种导向“少思多算”的命题风格也许就是命题组的数学旨趣和教学取向.作为重要影响的考试来说,以这样的数学试卷传递一个地区的命题导向,“逼着”全样本的学生思考命题组个人喜欢的数学问题,实在让人遗憾.

三、命题改编

知易行难,以下本着个人兴趣,对模考题2给出笔者的变式改编,提供分享.

考题2变式改编如图2,O为矩形ABCD的对称中心,AB=8cm,BC=6cm.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D-DOOC以2cm/s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过点P作PQ⊥AB于点Q,以PQ为边向右作正方形PQMN.设运动时为ts.

(1)当t=2时,点N是否落在BO上吗?为什么?

(2)直接写出中心O在正方形PQMN内部时t的取值范围;

(3)当直线DN平分△DOC的面积时,求t的值.

改编意图:删减了原题的第(2)问,精减了题干表述,而且第(3)问需要学生组织语句,增强解答题的过程要求.

四、写在最后

命题研究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教研领域,不但涉及具体试题的呈现形式、难易把握、考查侧重点的预设和研磨之外,将一道试题放到整卷中某一个位置时,仍然需要思考该题在全卷中的地位、价值、导向,特别是该题与全卷中其他试题之间的相容性,都是需要精心构思的.从这个角度看,当下很多简单拼凑的试卷还不在少数,个别地区的命题还采用所谓的网络自动组卷来应对,想来,在命题如此专业化的领域,智能化时代似乎来得太早了吧?

1.刘东升.一次期中考试阅卷随笔[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2016(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夏德祥.繁简难易:中考把关题的命题研讨——以2016年江苏扬州中考第28题为例[J].中学数学(下),2016(7).

4.杨卫东.客从何处来:一道几何把关题的命题历程[J].中学数学(下),2016(8).

5.朱国生.反思考题难点,预设“一题一课”——以2016年江苏南通中考卷第28题为例[J].中学数学(下),2016(9).H

猜你喜欢

分类讨论考题失控
一场吵架是如何失控的
“正多边形与圆”考题展示
“正多边形与圆”考题展示
光学常见考题逐个击破
定身法失控
对一道研考题的思考
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失控
失控的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