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标准”到“变式”,从封闭走向开放
——以“全等三角形”起始课教学为例

2016-12-28江苏省南通市北城中学顾为秀

中学数学杂志 2016年24期
关键词:重合顶点意图

☉江苏省南通市北城中学 顾为秀

从“标准”到“变式”,从封闭走向开放
——以“全等三角形”起始课教学为例

☉江苏省南通市北城中学 顾为秀

最近一次学校教研活动中,笔者有机会执教“全等三角形”研究课.本文整理该课的教学设计,并阐释设计意图、跟进教学反思,供研讨.

一、“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一)折纸活动,引入新课

折纸操作:学生将纸对折,在一面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并用剪刀剪下这个三角形(两张纸一起剪),同时得到两个三角形.观察:这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有何关系?

问题1:观察下列图案,指出这些图案中形状与大小相同的图形.

图1

问题2:从上面的片段中你有什么感受?还能举出生活中一些这样的例子吗?收集学生讨论中的图片,接着追问:上面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问题3:把三角形平移、翻折、旋转后,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

设计意图:丰富的图形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很快投入学习的情境中去.通过观察发现其中的共同特点,形成猜想;通过构图和操作,为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奠定基础.

预设:安排两个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并画图,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操作.教师利用课件动画演示旋转前后的两个三角形,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变,它们依然全等.

讲解:这些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作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作全等三角形.“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

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图2,△ABC与△DEF全等时,点A和点D,点B和点E,点C和点F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EF.

图2

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作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作对应边,重合的角叫作对应角.

即时训练:(找出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以下面的图形为例(如图3、图4、图5),由学生先独立识别对应元素,然后集体交流.

图3

图4

图5

问题4:你能“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吗?在同组内交流你是如何构造的.

问题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数量关系?为什么?

预设:学生依据课本内容和自己的思考容易答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请写出平移、翻折后两个全等三角形相等的角、相等的边.

设计意图:利用三角形的平移、旋转、翻折的不变性,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直观感知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然后让学生通过操作和观察,猜测并验证三角形的性质,这种效果是抽象的讲授难以达到的,利用基本三角形变化变形出各种图形,然后观察它们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变化,有利于提高学生识别图形的能力.

教学环节(二)典例训练,建立模型

例1已知:如图6,△ABC≌△DEF.

(1)若DF=10cm,则AC的长为_____;

(2)若∠A=100°,则∠D的度数为_____;

(3)若∠A=100°,∠B=30°,求∠F的度数.

图6

图7

例2如图7,△ABC≌△CDA,AB与CD、BC与DA是对应边,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BAC=∠DCAB.AB∥DC

C.∠BCA=∠DCAD.BC∥DA

设计意图:两个例题都是全等三角形的初级题目找对应元素,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从一个较复杂的图形中快速确定对应元素,比如可利用PPT呈现下面的系列图形(图8),按下列图形的位置摆放,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图8

即时训练:如图9,△ABE≌△ACD,AB与AC、AD与AE是对应边,∠A=40°,∠B=30°,求∠ADC的大小.

图9

追问1:从刚才的练习中,你认为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之间有什么关联呢?

预设: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追问2:在找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问题上谁还有别的体会?

预设:公共边一般是对应边;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般是对应角,公共角一般是对应角等.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遇到与其他知识融合的题目,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多让不同学生发表意见,延长后进生思考的时间.

教学环节(三)拓展小结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3)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4)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预设解答:(1)对;(2)对;(3)错,让学生举一个反例说明;(4)对.作出正确判断需要学生从重合、形状和大小相同这些角度认识才行.

设计意图: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基础上拓展.教学时还可以问其他问题,如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平分线、对应边上的中线、对应边上的高有什么关系,甚至可以提出全等三角形中对应的线段有什么关系.

教学环节(四)布置作业(略)

二、教学立意的进一步解读

1.从生活经验出发,但不停留、不纠结于生活现实

从上面课例可见,我们从生活图形、折纸操作等活动出发,引入新知.这些生活经验作为情境,在课堂实施时并不停留,也不纠结,而是尽快推进、抽象出全等三角形,研究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对应边、对应角,学习更有数学味的平面几何概念.

2.从标准图形到变式图形,重视对应元素的训练

在全等三形的标准图形、定义新概念及对应元素之后,我们安排一系列的变式图形,通过PPT渐次呈现,引导学生思维参与、辨析对应,有效训练非标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根据教学经验,学生如果只是理解标准图形的对应关系,而对于变式图形适应性不好,则在后续几何学习中就难以发现全等,影响思路获取和解题速度.

3.预设开放问题,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后展示交流

在不同的教学环节,我们都注意预设开放问题,并安排学生先独立思考,接着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大组展示交流,这样追求了由开放题走向“开放的数学教学”(郑毓信语),也是日本著名教育学者佐滕学倡导的让学生从“互相说”走向“互相听”.

1.章建跃.创新推动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暨“第九届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与培训活动”总结[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2016(4).

2.周红娟.从操作走向思考,从“参观”走向“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第1课时)”教学与反思[J].中学数学(下),2014(7).

3.郑毓信.“开放的数学教学”新探[J].中学数学月刊,2007(7).Z

猜你喜欢

重合顶点意图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过非等腰锐角三角形顶点和垂心的圆的性质及应用(下)
过非等腰锐角三角形顶点和垂心的圆的性质及应用(上)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电力系统单回线自适应重合闸的研究
燕山秋意图
数学问答
浅析重合闸
一个人在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