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微课设计中的“6+1”

2016-12-27石婧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6年7期
关键词:人教版生字课件

石婧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来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它具有时间少、内容精、动态生成、开放性等特点。因此,优秀的微课设计可以从“6+1”入手,“1”是指清晰、可行的教学目标,“6”是指与教学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相配套的微设计、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等内容。

一、让教学目标更加清晰

在制定微课教学目标时,要根据这样一个原则:“具体而微”。即制定的教学目标,能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教师应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目标测量等。如制定《雷雨》(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一课的生字教学微课目标为:1.识记生字的字形,读准生字的字音;2.让生字回到词语里,读准词语,并能用生词造句;3.让词语回到句子里,理解词语的运用,有感情地读出句子的韵味;4.正确、端正地书写生字、生词。

二、分析与重组教学内容

在当前教育教学条件下,微课更多体现的是现实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达成教学目标的需求,微课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承担课题引入、内容讲述、过程演示、巩固练习等不同的角色,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要注重微课与现实课堂教学的整合。在微课设计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学习主题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对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合乎学科思维逻辑的内容体系的分析与重组,在注重把握教学结构的同时,更多地关注那些适合通过讲授完成的教学内容,如介绍一位名人、讲述一段故事、分析一个问题等,而对于那些需要学生适时互动的教学内容则不适合作为微课程的主要内容。在设计《三个儿子》(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这一课时,可以把课文内容、人物对话、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等内容进行微化处理,设计成微课,也可以以微课的形式展示“孝敬父母”这个主题。

三、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

在大数据时代,微课细化到了知识点和具体到某一教学环节,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资源库索引。制作一个好的微课课件,不仅需要对所教的教学内容熟悉,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

1.找准“动”点,激发学生兴趣。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声音、色彩、图像、动画等各种手段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利用其视听、时空、动态优势,通过创设情境,将静止、抽象的书面文字变为活泼、具体、有血有肉的直观形象,学生通过认知体验,产生情感,构建多元、多维、多角度的教学模式。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认字识词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如果单纯地出示生字生词让学生读,则显得非常单调乏味,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荷叶圆圆》(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出示课件,让课文中的主人公青蛙边蹦边说:“小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小青蛙,我有几个词语不认识,想请你帮帮我,行吗?我会请你去听听池塘边有哪些故事。”动态的画面与有趣的问题相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凸显“说”点,培养复述能力。如教学《捞铁牛》(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课时,微课内容是组织学生有条理地复述捞铁牛中的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老师精心设计了捞铁牛过程的动画课件,边点击“并船搭架”“船装河沙”“潜水摸牛”等环节,边让学生跟着动画的演示来复述课文。通过一遍遍的演示,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流利地复述课文,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切入“想”点,拓展学生思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中人物的生活背景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相差甚远,而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就能给学生添上一对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想象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落实“写”点,提高语文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发展。而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写”。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写”点,让学生进入自由运用的广阔天地,体验成功的喜悦,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坐井观天》(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课的拓展环节,可以在总结全文后出示一道小练笔题: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什么?请你把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的情景编成一个小故事。并通过出示“美丽大世界”的动画,让学生结合画面发挥想象,既提高教学的效率,又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让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四、把微练习落到实处

练习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高质量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化理解,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因此,教师设计练习,要让练习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使每个学生都爱上练习。

1.紧扣教学目标。微课课堂作业设计要紧扣微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思考作业题背后的“含金量”,通过练习,或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或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理解,或有助于学生把握关键性词句的能力,或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或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和综合归纳能力的发展等。并让学生明确自己通过练习所要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2.把握文本特点。“高效课堂”要想“高效”,必须功在课前。微课练习设计应建立在教师认真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只有深入、细致、创造性地解读文本,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作业练习,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才有可能“效”在课中。

3.体现以生为本。语文微课练习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设计,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习得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五、微反思为微课质量“保驾护航”

教学反思是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不断提高教师素养和教育教学效能的过程。要想让教学反思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应强化反思意识,明确反思内容,掌握反思方法,养成反思习惯。微反思一是对课堂教学行为做出技术分析,如教学中教师控制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师生关系的处理是否符合主体性原则等;二是对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教学策略进行思考,小结精彩片段,思考失败之处;三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要学会用缺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结果,用辩证的眼光看失误的问题,让教学实践更加合理,更加优化,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微点评打开学生“乐学之门”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评价应当诚恳、饱含真情,通过丰富的评价语言,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如果能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语言的回旋余地就可超出简单的评语范畴,趋向更生动、更丰富的境地。而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有经验的老师经常运用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让学生如沐春风,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如学生读完课文,教师可以这样评价学生:“读得真不错!”“大家听了都佩服你读得好!”“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让大家仔细听听!”“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名播音员!”……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会不被深深感染呢?怎么会不激动呢?在评价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行之有效的体态语言能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评价时感情的投入,能与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共振,让学生身心愉悦地参与到学习中。

七、微反馈与微课同在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的控制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教与学的客观存在和必然结果。有效的课堂反馈,能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接收到来自学生的学习结果反馈信息后,一是对学生正确点应予以充分的肯定;二是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点,弥补不足点;三是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反馈内容,以达到反馈的有效性;四是必须注意启发性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五是反馈要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教学《路旁的橡树》(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理解课文中心思想这一片段,可以分为一读、二说、三听、四议、五写、六讲来教学。一读是由学生课外阅读;二说是由学生分角色朗读;三听、四议是由教师找出课文中关键性的句子让学生听,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环保道理;五写是写一则有关环保的宣传标语;六讲是教师进行讲评。这样教学,学生学得灵活,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猜你喜欢

人教版生字课件
关于“口”字的教学分析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斯诗私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生字变身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八核心词汇闯关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