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中—天水经济区科技资源统筹路径研究
——兼谈对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启示

2016-12-27刘雪梅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天水经济区资源配置

◎刘雪梅

(三门峡市财经学校,河南三门峡4 7 2 0 0 0)

关中—天水经济区科技资源统筹路径研究
——兼谈对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启示

◎刘雪梅

(三门峡市财经学校,河南三门峡4 7 2 0 0 0)

科技资源包含科技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要素[1],属于知识资本范畴,具有稀缺性、无形性、长效性、高回报性等特点,是一种流动性的可持续资源[2]。基于创新理论、资源配置效率理论、内生增长理论等理论,科技资源是经济发展中的核心要素之一。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2009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复通过了关中—天水经济区(简称“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以期为全国的科技资源统筹工作做示范,同时起到推动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统筹科技资源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科技资源的流动与共享,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外没有科技资源统筹的提法,相关研究起步较早,主要涉及科技资源的概念、作用和宏观、微观层面的配置等方面。[3-7]国内研究起步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针对科技资源的概念、作用、资源配置、统筹路径等方面做了定性或定量研究。[8-10]对于关天经济区科技资源配置的研究,也出现了一些较具代表性的文献。[11-13]但已有文献对关天经济区科技资源统筹路径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因此,研究关天经济区科技资源统筹路径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天经济区是国内科技资源最丰富区域之一,但面临区域财政投入不足、科技资源配置不均衡等困境。基于创新理论、资源配置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建议紧抓国家建设关天经济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的契机,借鉴国内外统筹科技资源成功的经验,明确统筹模式和统筹主体,争取政府政策支持,构建区域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等,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科技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结论对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科技统筹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科技资源;统筹;关中—天水经济区

一、主要理论基础

(一)创新理论

熊彼特认为包含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阐释了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生产力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生产力发展对制度创新具有决定性作用,基于一定条件下的制度及制度创新对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诺斯等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制度创新决定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供激励、提高效率等,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制度创新在统筹科技资源中的重要作用就是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有效解决统筹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引导科技人员流动,促进高校、企业、军工单位等机构的能量释放和科技设施共享,进而促进科技资源的聚集和创新,形成具备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14]

(二)资源配置理论

同其他资源一样,科技资源具备稀缺性特征。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议题之一就是实现有限资源的利用效果最大化,其认为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动力机制,能够通过价格和供需机制,协调各类利益主体行为,通过利益诱导推进各类资源的配置,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资源配置效率理论以效率为核心概念,着重强调市场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为优化资源配置指明方向,进而为本文章将市场作为对科技资源的基础性配置方式提供理论支撑。[15]

(三)内生增长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技术是内生的,将其引入内生增长模型。该理论认为增加实物资本的投入是技术进步的前提,将技术进步内生化;又认为技术进步取决于人力资本、知识等资源投入。内生增长理论检验了科技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内生力量,强调了人力资本和知识等要素的作用,以及企业研发对知识生产供给的内在意义。[16]

二、关中—天水经济区科技资源统筹的困境分析

关中—天水经济区战略区位重要,文化积淀深厚,具有良好的区域合作基础。区域内工业基础较好,共有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21个、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5个和大学科技园区3个,是我国国防军工基地、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重要装备制造业聚集地。科教实力位于全国前列,拥有80多所高等院校(其中,“985工程”院校4所,“211工程”院校8所)、10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科研院所、100多万科技人才,2012年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4.5%。区域内科技资源存量丰富,但是在科技资源统筹的过程中,面临区域财政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均衡及配置领域不全面等困境(见左表)。

(一)区域财政投入不足

第一,各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缺乏稳定增长机制。近年来,关中—天水经济区各级政府对科技发展的投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总量仍然不足,在县级层面尤其突出。第二,区域内支持科技发展的财税政策具有缺陷。许多财税政策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比较匮乏。而且,国家下达的关于西部大开发的部分现有优惠政策覆盖面有限、落实乏力。再者,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激励政策缺失,缺乏相关的长期规划,导致科技金融工具创新不足、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科技金融组织不活跃等问题。[16]

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二)区域科技资源配置不均衡

第一,科技资源分布不均衡。其一,科技资源分布具有显著的“中央强、地方弱”以及“军工强、民用弱”的特征。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科技资源主要集中于央属高校、科研机构和国防科技领域,企业的科技资源相对匮乏。由于历史的原因,区域的科技资源主要集中于军工领域,而民用领域较少。而且目前存在军工技术民用化、民用企业开发军工品、军民企业合作、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等支持资源不足的问题。其二,科技资源空间布局不均衡。关中地区的科技力量比天水强,而关中地区的科技资源近80%主要集中于西安,其他县市科技力量较弱,部分县资源更是匮乏。[16]其三,科技资源在不同科技领域、不同产业等之间分布也呈失衡状态。[17]

(三)区域科技资源配置领域不全面

其一,企业科技资源配置主动性低。由于掌握的科技资源有限以及激励机制缺乏等原因,从研发活动及投入看,有将近一半的企业不开展科技活动,约70%的企业尚未建立研发机构,科研经费投入较少;从研发产出看,区域内企业申请专利数、拥有专利数偏低,低于国内平均水平。其二,技术转化环节配置量欠缺。区域内优势科技资源集中于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及装备制造等方面,而矿产、能源等领域研发能力较低,区域内产学研对接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三,科技成果转化缺乏具体可行的激励政策。对科技人员及科研机构的评价指标单一,注重数量而非质量,如注重论文数、专利数等,忽视成果转化后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效益,不利于科研成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的发挥。[16]

(四)区域科技人力资源有待丰富

科技人力资源是科技资源中最重要的要素。该区域高校集中西安,本应出现以西安为中心聚集科技人力资源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效应,但本区域培养的人才多数流向东部发达区域。而且区域内引进的科技人才中,近七成为区域内或西部其他区域人,对中东部尤其是东部发达区域的人才吸引力明显不强。[13]区域内培养人才流失较多,吸引外来人才较难是统筹科技资源的一个急需破解的困境。

另外,区域内还存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资源执行主体分散、产业集群发展慢、特色科技产业基地缺乏等困境。以上问题导致区域内部科技资源流动困难,共享度较低,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远低于科技资源拥有数量。

三、国内外科技资源统筹的经验借鉴

(一)国外的实践

1.科技资源配置模式

发达国家从宏观上统筹科技资源配置的模式共有四种:第一,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市场经济型,科技资源配置主要依靠市场发挥作用,政府作用被弱化。这类模式管理分散,重应用、轻理论,但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资源产业化等方面成效显著;第二,以日本为代表的社团市场经济型,政府主要资助公共事业领域,科技资源配置中以私营企业为主体,时间短且经费金额较小的研究容易获得资助;第三,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型,在科技资源配置中政府采取一定的宏观调控措施,强调体现政府“尽可能少的干预”原则,注重市场机制作用发挥;第四,以英国和韩国为代表的集中协调型,政府在科技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国家设立科技主管部门集中负责科技资源统筹工作,减少各级政府、各部门科技资源的浪费,有利于所需经费金额较大、基础性科研项目的完成。[16][18]

2.科技资源配置经验

第一,宏观统筹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不管是采取分散型、集中型还是混合型的国家,他们都从宏观上统筹本国的科技资源,避免重复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如美国,虽未设立科技主管部门,但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进行科技经费预算等科技活动;第二,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如日本,政府从宏观上出台一些激励政策,如价格补贴、税收减免等,促使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增加经费投入、进行项目研发等科技创新活动,发挥了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作用。在美国,也是以企业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同时注重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整合各个领域的科技资源,降低了研发活动的成本和风险,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化的发展;其他方面的经验,还有不断完善科技资源的产权制度、加强各级政府立法等。[16][18]

(二)国内的实践

国内统筹科技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较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是“北京模式”。其经验主要是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明确政府、中介方及资源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整合科技资源,共同开展科技活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的整体效益。如以龙头企业为主体、核心成果为基础、产业联盟为依托,建设一批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积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产业化发展前景的科技成果,不断促进科技产业链条的完善与延伸;推进制度创新,如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体系、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聚集社会资金等,为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构建一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科技成果供、需双方提供支撑和服务,促进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等。[19]

四、对策思考

(一)明确科技资源统筹模式及统筹主体

结合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科技资源在统筹配置过程中,单纯依靠政府或者市场均具有缺陷。关中—天水经济区应立足我国国情和区域实情,选择以市场配置为主导、政府调控为辅助的混合配制模式,确立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产学研深度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这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基础建设路径。

(二)争取国家和相关省市的政策支持

为了推进区域科技资源的流动与共享,关中—天水经济区应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发布区域发展规划等战略机遇,积极争取享受国家和相关省、市在财政转移支付、产业政策、基础设施投资、吸引外资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拓展科技投入的渠道,增加科技投入,为科技资源统筹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三)加强中央及地方立法

我国目前对科技资源统筹的立法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央层面,尚未出现针对科技资源统筹的专门立法。地方层面,出现了部分提到“科技资源统筹”的立法,主要是陕西省及西安市的一些文件。加强中央层面的立法,应着重从宏观上解决制度创新问题,明确科技资源统筹的公益性、科技研究计划的审批、评估制度等。加强地方层面的立法,应建立具体法规,解决区域科技资源统筹的实际问题,为国家及其他区域同类工作提供经验。[17]

(四)研发区域科技资源统筹服务平台

解决区域内科技资源配置不均衡及配置领域不全面问题的对策之一就是研发区域科技资源统筹服务平台,该平台主要具备信息共享、科技检测及科技服务三个功能。其一,信息共享。通过集成区域内各部门和各系统的科技信息资源与科技服务资源,构建统一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各类科技信息资源的一站式访问和检索,同时实现各类科技服务需求的一站式受理与调度处理。其二,科技检测。通过整合区域科技检测资源,开展专业化科技检测集群的统筹与应用示范,实施技术集成创新和市场化运行模式创新,同时开展分析、实验、测试等技术咨询与研发等领域的现代科技服务,发挥区域科技服务业的支撑作用,满足区域内产业集群对配套科技检测服务的需求。其三,科技服务。运用先进成熟的网络工具和技术手段,集成区域内特色科技文献、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等科技基础资源,搭建区域特色基础资源集成共享平台,针对特殊行业提供虚拟化、个性化、专业化等服务,形成区域内多领域、零距离、个性化的科技服务;通过搭建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产权交易与监管系统,提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全程服务,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转移服务能力,建成立足陕西、服务关天、辐射西北、服务全国的技术转移全程支撑平台和服务体系。

(五)构建区域科技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首先,区域内各级政府应立足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强化职业教育,加大对科技型院校的支持,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以及社会培训机构的发展,鼓励各类技术培训与交流,如鼓励企业进行员工培训以及科技人才到企业顶岗锻炼等;其次,政府应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如改善区域公共设施,加强社会治安,给予特殊津贴、提高各级科技进步奖奖励额度、鼓励科技人才技术入股等,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氛围,采取调入、聘用、借用、兼合作、交流、培训等多种方法,以个别引进、团队引进、项目联动引进等多种形式,为吸引外来高素质科技人力资源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吸引并留住人才;然后,提倡为社会的科技创新活动积极提供科技服务的价值取向,形成一批在科技资源统筹管理、科技资源应用示范、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专业化队伍;再次,政府应加快科技人力资源市场配置的机制建设,促进科技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进一步优化区域科技人才结构。[20]

五、关中—天水经济区科技资源统筹路径研究对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启示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包括河南三门峡、陕西渭南、山西运城和临汾四市,总人口约1700万,国土面积约5.2万平方公里。2012年5月,该区域获批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14年3月,《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也获得国务院批准,为推进区域合作深化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合作等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科技资源统筹方面刚刚起步。

科技资源包含科技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要素[1]。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不如关中—天水经济区丰富,但职业教育比较发达且分布不均衡,如2016年的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和运城职业技术学院的各类在校生分别约为22000多人、104000人、9000人和8500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科技物力、信息等方面,同关中—天水经济区均面临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均衡及配置领域不全面等问题,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从明确科技资源统筹模式、争取国家和相关省市的政策支持、构建区域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等方面着手。

六、结语

关中—天水经济区作为国家级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其建设和发展不仅为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机遇,更重要的是为西部地区探索一条发展新路、寻求一种发展模式,从而带动西部地区的整体发展。针对关中—天水经济区科技资源统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分析对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有启示借鉴意义。限于研究工作的阶段性,作者在未来将继续深化对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科技统筹问题的探讨。

[1]周寄中.科技资源论[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9 9:5 0-5 9.

[2]牛帅.河南省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洛阳:河南科技大学,20 1 3:1 0.

[3]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8 1:9 1-1 3 7.

[4]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6.

[5]Solow.R.M.A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J ].Qua 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es ,1956.

[6]Richard R.NELS ON.The simple economics of basic scientific researc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 9 5 9.

[7]弗里曼.技术政策与经济绩效:日本国家创新系统的经验[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 0 0 8.

[8]李捍平.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基于科技资源配置机制的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1 9 8 8(4):2 4-2 7.

[9]郑文范.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科技资源优化配置[J].自然辩证法研究,20 0 4(1 2):1 0 2-1 0 4.

[1 0]吴家喜.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寻租行为[J].社会科学家,2 0 1 0(7):1 0 3-1 0 6.

[1 1]杨忠泰.关中—天水经济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探索的重点[J].科技管理研究,2 0 1 1(2 0):7 3-7 5.

[1 2]赵立雨,张萌物.关中—天水经济区军民科技资源有效融合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 0 1 2(1):54-5 8.

[1 3]陶涛.关中—天水经济区科技资源统筹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统筹思想的视角[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 0 1 3.

[1 4]胡争光,向荟.统筹科技资源的制度创新路径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 0 1 2(4):1 3 7.

[1 5]虞富洋.论科研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J].社会科学,1 9 8 5(1 1):1 1-1 5.

[1 6]苗长贵.陕西省科技资源配置模式优化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 1 2.

[1 7]李晓鸣,马治国.关中—天水经济区统筹科技资源立法研究[J].情报杂志,2 0 1 2(2):1 9 2.

[1 8]吕玮.统筹科技资源机制建设研究——以关天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基地为例[D].西安:长安大学,2 0 1 2.

[1 9]闫傲霜.科技成果转化“北京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产业,2 0 1 0(1 2):5 8-6 2.

[2 0]郑仕杰.区域软实力与东莞经济转型初探[J].特区经济,20 1 0(1 1):3 9-4 0.

(责任编辑 卞建宁)

F502

:A

:1671-9123(2016)01-0033-05

2016-02-17

刘雪梅(1970-),女,河南三门峡人,三门峡市财经学校会计师。

猜你喜欢

天水经济区资源配置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天水地区的『秦与戎』
重返丝绸之路—从天水到青海湖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天水之镜像》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