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清、脑脊液中蛋白C水平变化
2016-12-27王燕刘伟李斌黄慧杰王志杰李美楠敬小青刘霞孙素真
王燕,刘伟,李斌,黄慧杰,王志杰,李美楠,敬小青,刘霞,孙素真
(1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067000;2河北省平泉县医院;3河北省儿童医院)
化脓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清、脑脊液中蛋白C水平变化
王燕1,刘伟2,李斌1,黄慧杰1,王志杰1,李美楠1,敬小青1,刘霞1,孙素真3
(1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067000;2河北省平泉县医院;3河北省儿童医院)
目的 观察化脓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清、脑脊液中蛋白C(PC)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71例,其中化脓性脑膜炎35例(化脑组)、病毒性脑膜炎36例(病脑组);选择健康儿童40例为对照组。采集各组静脉血样本与脑脊液样本进行白细胞计数(WBC),并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及脑脊液中P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分析化脑组与病脑组血清及脑脊液中PC水平与hs-CRP、WBC水平的关系。结果 化脑组、病脑组急性期患儿血清与脑脊液中PC水平降低,hs-CRP、WBC水平增高,与同组恢复期患儿及对照组相比,P均<0.05;化脑组急性期患儿血清与脑脊液中PC水平低于病脑组,hs-CRP、WBC水平高于病脑组(P均<0.05)。化脑组、病脑组重症患儿血清与脑脊液中PC水平降低,hs-CRP、WBC水平增高,与同组轻症患儿及对照组相比,P均<0.05;化脑组重症与轻症患儿血清、脑脊液中PC水平低于病脑组,hs-CRP、WBC水平高于病脑组(P均<0.05)。化脑组及病脑组患儿血清PC水平与血清hs-CRP、WBC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62、0.974,r=0.893、0.715,P均<0.05);化脑组及病脑组患儿脑脊液PC水平与脑脊液hs-CRP、WBC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97、0.913,r=0.852、0.702,P均<0.05)。结论 急性期和重症化脓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清、脑脊液中PC水平降低,且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清、脑脊液中PC水平有差异;检测PC可能有助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的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并可能有助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蛋白C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由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及立克次体等病原菌感染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脑膜炎、脑炎综合征等,伴有高烧、头痛、恶心、呕吐、惊厥、烦躁、昏迷、颈项强直等症状[1,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菌多样,且病情进展快,导致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较高,严重威胁儿童健康[3,4]。虽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水平和效果得到提高,但患者病死率仍然较高[5]。蛋白C(PC)是一种重要的双链糖蛋白抗凝血因子,具有抗炎、抗凝血、抗细胞凋亡的生物活性,PC水平异常与血栓性疾病、脑血管疾病、流产等的发生有关[6,7]。关于PC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病的关系研究较少,为此,我们观察了化脓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清、脑脊液中PC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71例,男41例、女30例,年龄3个月~10岁,重症患儿34例、轻症患儿37例,均为首次发病就诊。排除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不配合治疗者,有恶性肿瘤、神经系统其他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并发症者[8]。其中,化脓性脑膜炎35例(化脑组)、病毒性脑膜炎36例(病脑组)。化脑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3个月~9岁、平均(4.1±3.3)岁;病脑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3个月~10岁、平均(4.6±3.0)岁;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4个月~10岁、平均(4.6±3.5)岁。三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均经患儿家长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协会批准。
1.2 各组血清、脑脊液中PC检测方法 化脑组和病脑组患儿分别于入院24 h内(急性期)和临床治疗2周后(恢复期)采集静脉血样本与脑脊液样本进行WBC,并采用ELISA法检测P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照组采集外周静脉血和脑脊液进行WBC,检测PC及hs-CRP。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病程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PC、hs-CRP水平、WBC计数比较 化脑组、病脑组急性期患儿血清与脑脊液中PC水平降低,hs-CRP、WBC增高,与同组恢复期及对照组相比,P均<0.05;化脑组急性期患儿血清与脑脊液中PC水平低于病脑组,hs-CRP、WBC高于病脑组(P均<0.05)。化脑组、病脑组恢复期患儿血清与脑脊液中PC、hs-CRP水平、WBC计数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病程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PC、hs-CRP水平、WBC计数比较
2.2 不同程度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PC、hs-CRP水平、WBC计数比较 化脑组、病脑组重症患儿血清与脑脊液中PC水平降低,hs-CRP、WBC增高,与同组轻症患儿及对照组相比,P均<0.05;化脑组重症与轻症患儿血清、脑脊液中PC水平低于病脑组,hs-CRP、WBC高于病脑组(P均<0.05)。详见表2。
2.3 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PC水平与hs-CRP、WBC的相关性 化脑组及病脑组患儿血清PC水平与血清hs-CRP、WBC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62、0.974,r=0.893、0.715,P均<0.05);化脑组及病脑组患儿脑脊液PC水平与脑脊液hs-CRP、WBC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97、0.913,r=0.852、0.702,P均<0.05)。
表2 不同程度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PC、hs-CRP水平、WBC计数比较
3 讨论
中枢系统感染是儿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细菌和病毒感染所致,临床类型以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为主,常会引起患儿脑实质大面积病变,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较高[9]。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水平明显提高,但由于感染病原菌种类多、病情进展迅速,仍有较高的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因此早期有效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并给予有效治疗措施非常必要。现阶段临床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主要参照临床症状,缺乏有效的生理生化检测指标,因此寻找量化的检测指标尤为重要[10]。外周血WBC和hs-CRP常用的炎症参考指标,但由于两者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不能很好反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严重程度。PC是一种人体内由肝脏合成的依赖维生素K的双链糖蛋白,具有抗凝血、抗凋亡、抗炎、促纤溶、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生理作用[11]。PC能抑制炎症细胞刺激单核细胞释放趋化因子,减轻内皮细胞损伤,发挥保护血管、神经元的作用,还可通过稳定血管内皮细胞结构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从而保护神经元、保护血管、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恢复。本研究观察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PC的动态变化,以期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本研究发现,化脑组和病脑组患儿血清与脑脊液中hs-CRP和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化脑组患儿血清与脑脊液中hs-CRP和WBC水平高于病脑组,且两项指标在急性期与恢复期,重症与轻症患儿间差异明显。上述结果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与脑脊液中hs-CRP和WBC水平变化明显[12,13],进一步说明hs-CRP和WBC可在一定程度反映患儿病情变化。我们还发现,化脑组和病脑组患儿炎症急性期血清与脑脊液中PC水平低于对照组,化脑组患儿急性期血清与脑脊液中PC水平低于病脑组,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与脑脊液中PC水平明显降低,且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血清与脑脊液中PC水平低于病毒性脑膜炎患儿,推测PC参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的发生,且在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中有所差异,可能有助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本研究结果显示,化脑组和病脑组急性期患儿血清与脑脊液中PC水平明显低于恢复期患儿,然而两组恢复期患儿血清与脑脊液中P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经治疗后,PC水平逐渐恢复正常,检测PC可能有助于疗效评估[14]。本研究还发现,化脑组和病脑组重症患儿血清与脑脊液中PC水平低于轻症患儿,同时化脑组患儿血清与脑脊液中PC水平低于病脑组患儿,提示检测PC水平可用于评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严重程度[15]。我们进一步分析发现,化脑组及病脑组患儿PC水平与hs-CRP、WBC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而hs-CRP和WBC水平可反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类型,提示PC检测可用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
综上所述,检测血清和脑脊液PC水平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病情恢复情况判断,对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也有一定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王艳萍,徐晓华,华颖,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脑脊液MMP-9和IL-1β水平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4,54(39):23-26.
[2] Das S, Saha R, Rani M, et al.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 due to Acanthamoeba:A case series[J]. Trop Parasitol, 2016,6(1):88-91.
[3] 谭清澈,张家堂,邢小微,等.脑脊液与血浆氯化物含量及其比值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4,39(5):401-405.
[4] 涂丹娜,许慧,夏治,等.脑脊液与血浆蛋白、糖及氯化物含量比值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中的意义[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1):105-108.
[5] 闫国超,武艳,邵云,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胱抑素C、S100B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3):523-524,532.
[6] Della Valle P, Pavani G, D′Angelo A.The protein C pathway and sepsis [J]. Thromb Res, 2012,129(3):296-300.
[7] 唐金凤,陈先春,钟磊,等.血浆凝血因子Ⅴ、Ⅷ及蛋白C活性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5,33(1):103-105.
[8]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59-926.
[9] 宋国维.小儿危重病例评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5):359-360.
[10] 陈莎,黄永国,李长振,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免疫学检测、脑电图及影像学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21):1677-1678.
[11] 陆松松,吴迪.蛋白C的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4):297-299,305.
[12] 薛清彬,吴泽彬,黄海川.乳酸脱氢酶、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价值[J].河北医药,2014,36(12):1806-1807.
[13] 李蕾,王培昌.蛋白C抗凝系统及生物学作用最新研究进展[J].四川医学,2012,33(9):1685-1687.
[14] Esmon CT. Protein C. Anticoagulant system-antiinflammatory effects[J]. Semin Immunopathol, 2012,34(1):127-132.
[15] 孙峰华,吕云,林丹.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评价美罗培南与头孢他啶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疗效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4):741-743.
10.3969/j.issn.1002-266X.2016.39.023
R725.1
B
1002-266X(2016)39-0069-03
2016-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