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J波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价值

2016-12-26朱从飞

实用临床医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波组室性恶性

朱从飞

(涟水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涟水 223400)



缺血性J波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价值

朱从飞

(涟水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涟水 223400)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中缺血性J波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评价缺血性J波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96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梗死后心电图检查是否记录到缺血性J波分为J波组37例与非J波组59例,比较2组急性心肌梗死部位及梗死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结果 J波组2个及以上部位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非J波组(51.3%比8.5%,χ2=10.978,P=0.027),且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也显著高于非J波组(48.6%比6.8%,χ2=13.069,P=0.011)。结论 心电图缺血性J波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警指标,且可提示心肌梗死范围较大。

缺血性J波; 急性心肌梗死;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缺血性J波是近些年提出的心电图新概念,缺血性J波是心肌严重缺血时伴发的一种超急期的心电图改变,J波的形成是Ito电流增强的结果[1]。J波因与心源性猝死密切相关而日益受到关注,而急性心肌梗死更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笔者通过对96例急性ST段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是否出现缺血性J波及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缺血性J波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9月至2013年6月在涟水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男68例,女28例,年龄(63.0±12.5)岁。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2]:1)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2)心电图的动态演变;3)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浓度的动态改变。具备上述条件中的2条即可确诊。所有患者在观察期间无低温、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脑缺血表现。

将96例患者按梗死后心电图检查是否记录到缺血性J波分为2组:J波组37例与非J波组59例。J波的诊断标准[3]:1)J点抬高,J波形成(时限超过20 ms,振幅大于0.1 mV);2)J波和抬高的ST段与T波上升支融为一体,且呈弓背向下抬高(sloop down);3)J波存在于相关的2个及以上导联;4)QT间期正常(>350 ms且≤440 ms)或者缩短(<350 ms),并常伴T波高尖。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2周内多次记录18导联同步心电图,至少记录1次24 h动态心电图,比较2组急性心肌梗死部位及梗死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界定标准:1)频率在230 次·min-1以上的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2)心室率逐步加快的室性心动过速,有发展成为心室扑动和(或)心室颤动的趋势;3)室性心动过速伴血流动力学障碍,出现休克或左心衰竭;4)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伴晕厥;5)特发性心室颤动和(或)心室扑动。符合以上任意一点可认定为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17.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肌梗死部位特征

2个及以上部位发生心肌梗死J波组19例、占51.3%,非J波组5例、占8.5%,J波组2个及以上部位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非J波组(χ2=10.978,P=0.027),见表1。

表1 2组心肌梗死部位发生率比较

组别n1个部位2个及以上部位下壁前壁侧壁右室例%例%例%例%例%J波组37718.9513.538.138.11951.3∗非J波组593050.81016.9915.258.558.5

*P<0.05与非J波组比较。

2.2 发生心律失常情况

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J波组18例、占48.6%,非J波组4例、占6.8%,J波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非J波组(χ2=13.069,P=0.011),见表2。

表2 2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

*P<0.05与非J波组比较。

3 讨论

临床不同病症引发急性心肌缺血事件或实验性动物心肌缺血发生时,心电图在其同时或紧跟其后新出现J波或原有J波出现振幅增高,时限增宽时,称为缺血性J波,缺血性J波是心肌严重缺血时伴发的一种超急期的心电图改变。J波的发生机制,即J波形成的分子水平的机制是Ito增强,是各种生理及病理性因素使跨室壁的压力梯度、复极的异质性及离散度加大而最终形成J波[3]。心肌梗死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为[4]:1)Ito的显著增加,不仅能使心外膜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1相切迹增大,还能使2相的穹顶和2相平台期消失,使动作电位时程缩短40%~70%;2)穹顶和平台期的消失在心电图上表现为ST段的抬高,后者是室颤发生与维持的基质;3)心外膜不同部位的心肌细胞,尤其当横跨心肌缺血区的不同部位心肌细胞存在2相穹顶正常与消失共存时,形成心外膜不同部位的电位差,结果电激动能从心外膜某一部位传向另一部位,进而容易发生2相折返;4)2相折返能表现为联律间期很短的R-on-T室早,也可形成室颤。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电图出现J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未出现J波患者明显增加,且2个及以上部位发生心肌梗死患者出现J波的可能性较大,表明J波可能提示患者梗塞的范围较大。因此,临床急性心肌梗死出现J波应予以重视,警惕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必要时给予临床干预。

[1] 郭继鸿.猝死高危预警的新指标:缺血性J波[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8,22(1):6-10.

[2] 沈卫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要点介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5,15(3):173-176.

[3] 郭继鸿.J波综合征:缺血性J波[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4,23(5):328-331.

[4] 王东琦,崔长琮,严干新.心电图心室复极波的细胞离子流机制[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5,9(6):478-482.

(责任编辑:况荣华)

2015-09-01

R541.7; R540.4+1

A

1009-8194(2016)03-0016-02

10.13764/j.cnki.lcsy.2016.03.006

猜你喜欢

波组室性恶性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不同起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心电图碎裂QRS波对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心电图异常J波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分析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心电图碎裂QRS波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血糖波动对2 型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