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眠症患者人格特征表现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2016-12-26李梅张永华

浙江医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郁化火心虚心脾

李梅 张永华

失眠症患者人格特征表现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李梅 张永华

失眠症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与患者的人格特征、体质类型等方面皆密切相关[1]。本研究通过观察艾森克人格问卷四个人格测量维度与失眠症中医证型的关系,寻找出各证型相应的人格特征,并以此判断具有潜在人格基础的失眠症患者,以期对其进行一系列包括心理干预、人格体质分析在内的心理辅助治疗。另外,各因子分数在不同证型中有一定的规律,对临床医生进行失眠症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就诊于本院中医科-睡眠障碍门诊的失眠症患者210例,男71例,女139例,年龄27~56(45.47±15.35)岁。失眠症各中医证型中,心虚胆怯证50例(23.8%),阴虚火旺证49例(23.3%),肝郁化火证43例(20.5%),痰热内扰证38例(18.1%),心脾两虚证30例(14.3%)。纳入标准:(1)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次修订版(ICD-10)中非器质性失眠症(NI)诊断标准;(2)16~65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上文化水平;(3)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中掩饰性(L)维度分值(T)<61.5;(4)首次就诊或者曾诊断为失眠并常规用药,但3个月内未用药者。排除标准:(1)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等严重精神疾病;(2)生物节律睡眠障碍所导致的失眠,长期饮用酒精或者服用药物而导致的失眠;(3)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如脑瘤等;(4)正在进行心理治疗可能影响评分者。

1.2 方法

1.2.1 中医辨证分型 由1位中医失眠专科主任中医师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将治疗中的210例NI患者分为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心脾两虚证、心虚胆怯证、阴虚火旺证五种中医证型。

1.2.2 人格的测定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EPQ-RSC)[3],该版本共有88道题,有4个分量表,分别为内外向E、神经质N(情绪稳定-不稳定)、精神质P、掩饰性L量表来评估构成人格的四维度,其中L维度同时作为排除标准,去除典型掩饰性患者(T>61.5)。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二元相关分析EPQ-RSC四个人格测量维度与失眠症中医证型的关系。

2 结果

2.1 EPQ-RSC四个维度在各证型中的分布 肝郁化火、痰热内扰、阴虚火旺组E维度分值明显高于心虚胆怯、心脾两虚组(均P<0.05);肝郁化火、心虚胆怯、阴虚火旺组N维度分值明显高于痰热内扰、心脾两虚组(P<0.05);肝郁化火、心虚胆怯组P维度分值明显高于痰热内扰(P<0.05),其余无明显差异(P>0.05);在L维度上,痰热内扰组在明显高于其余4组,详见表1。各中医证型NI患者中精神质维度对失眠影响差异不大,但是肝郁化火、阴虚火旺组具有性格外向、情绪容易失控等特点;痰热内扰组具有性格外向以及高度掩饰性等特点;而心虚胆怯组的NI患者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

表1 各证型艾森克人格问卷四维度分值的比较

2.2 各中医证型与各气质维度的相关性 经二元相关分析得出,中医证型中肝郁化火与E维度呈正相关(P<0.05);痰热内扰与N/L维度呈负相关(P<0.05);心虚胆怯与N/P维度呈正相关(P<0.05);心脾两虚与人格各维度无显著相关;阴虚火旺与E维度呈正相关(P<0.05),与其余各维度无显著相关性,详见表2。

表2 各证型与EPQ-RSC人格维度相关系数

3 讨论

人之寐寤是精神活动的正常生理现象,失其常度必生弊病。从古至今历代医家对其不寐的致病因素歧义颇多,总结后多不脱离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或气血亏虚、营卫不和、阴阳失交等因素[4]。已有研究显示,失眠与人格特征存在一定相关性,尤其幼年气质以及后天的环境参与人格特征的塑造,使失眠存在其人格气质基础[5];而气质是属于人格概念中个性心理特征范围内的内容,是指人在进行心理活动时或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的强度、速度、稳定性、指向性和灵活性等动态性的人格心理特征,是人的心理活动中稳定的与遗传有关的动力特征[6]。中医学中的气质定义为形神相关,是一组固定的身心素质特征[7],这与西学上的气质定义相似。因此,中医定义的失眠症与气质类型是有一定相关性的。

胆汁质的人在人格分型中属于外向不稳定型,热情、直爽、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心境变化剧烈、易动感情、具有外倾性。此种类型的人阳多阴少,邪多热化,若情志不遂,肝气上逆,或郁久化火,损伤肝络,而肝藏血,“阴火扰动血室则夜卧不得宁”《病因脉治.因伤不得卧》。有研究表示,肝气逆证组患者多表现焦虑情绪,E维度分值偏高(外向),气质类型多胆汁质[8]。本研究中肝郁化火、阴虚火旺证与E维度呈正相关,均为外向显著人格,且在总失眠人数中占半数以上,这与以往研究相符合。

本研究发现痰热内扰与N/L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即痰热内扰组患者多外向,且掩饰程度较高。L维度本身具有反映稳定人格的能力,在此可体现为由于该类患者社会化程度较高。由于外向人的人际交往频繁,常处于快节奏的生活中,工作学习压力较大,应酬较多,若饮食不节,痰湿内蕴则易酿生湿热,火热上扰,神不安则不寐;或思虑气结,久则伤脾,脾虚不能化湿气,与前者结合导致火滞痰淤,以致不眠。

本文相关性研究中心脾两虚与人格各维度无显著相关。在临床上心脾两虚的患者常表现为阴多无阳,思虑过多,脾之阳气不足运化失职,耗伤心血,心失所养神不守舍而不寐。另外,王瑞泰等[9]研究表明,粘液质气质类型多见于虚证患者,占68.75%,而实证只占31.25%。可见本研究发现心脾两虚证在粘液质中较多见,与文献报道相符。另外,心脾两虚证在总体分布中占得比例并不高,这与以往研究不太相符[10]。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可能与心脾两虚组患者来源的差异:《素问·逆调论》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即指出了心脾两虚组的患者多半出现脾胃不和不思饮食等症状,并且从P维度得分来看,心脾两虚的患者情绪多稳定,患者可能会选择去内科就诊,而少有患者前来精神科就诊。

心虚胆怯与N/P维度呈正相关,说明该类患者属于内向不稳定型,其精神质较高,表现行为孤僻、不太合群、观察细致、非常敏感、表情腼腆、多愁善感、行动迟缓、优柔寡断,具有明显的内倾性。而抑郁质人格特质也有内向不稳定性,可能是因为该类人群阳气不足,胆气虚弱;而胆“主决断”,对于某些外界刺激的阻止缓和起到一定的作用,并且助肝疏泄以调情志,胆气不足则遇事容易胆怯恐慌[11]。另外,心虚胆怯证在本研究的失眠症中医证型分布中占首位,可能由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来自精神卫生中心中医科的患者,并且参照不同证型中P维度T分的分布,心虚胆怯组的对象均有神经质倾向,为人处世较为敏感,适应性不良,因此易失眠并且有强烈求治欲[12]。患者愿意选择到精神科就诊,并希望能通过情绪的调节来改善睡眠。

与以往研究不同,本研究在考察中医证型与NI患者人格特征的关系时,在将L量表维度作为排除标准(排除典型掩饰型被试)并同时将其纳入(纳入掩饰性倾向型被试)为人格维度之一。其原因在于L量表对测定患者社会性朴实幼稚的水平以及掩饰程度有很好的信、效度[13],而掩饰性代表一种稳定的人格功能。就中国社会传统文化背景而言,患者社会性程度会逐渐加深,掩饰行为虽然与行为、家庭教养等因素相关而程度不同,但是是普遍存在的[14]。将掩饰性纳入患者的人格维度可以更好地反应人格全貌,使研究更加准确。

[1] 裴清华,赵鲲鹏,曲淼,等.失眠的中医证候学特征与睡眠状况及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2):390-393.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

[3] 钱铭怡,武国城,朱荣春,等.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_EPQ_ RSC_的修订[J].心理学报,2000,32(3):317-323.

[4] 周颂衡.不寐的六经辨治与情志关系影响的临床思路探讨[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16-17.

[5] Kales A,Vgontzas A.Predisposition to and persistence of chronic insomnia.Importance of psychobehavioral factors[J].ArchInterMed,1992,152(11):1570-1572.

[6] Katherine R Grey,Elysia Poggi Davis,Curt A Sandman,et al.Human milk cortisol is associated with infant temperament[J].Psychoneuroendocrinology,2013,38:1178-1185.

[7] 焦东亮,高艳,魏婷婷.中医气质学说的跨文化比较[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10):194-198.

[8] 乔明琦,张惠云,王文燕.肝气逆、肝气郁两证发病与个性特征和情绪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5):349-352.

[9] 王瑞泰,侯宗德.气质与病证相关性研究100例[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2(5):353-354.

[10] 周楠楠.失眠症患者心理、中医人格、体质特点的相关性与中医证候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28.

[11] 刘勇,印玲.情绪异常与失眠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8,22(3):238-239.

[12] 孙阳,杨志杰,樊东升,等.失眠症患者的人格特征和防御方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3):189-190.

[13] 钱铭怡,武国城,朱荣春,等.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修订[J].心理学报,2000,32(3):317-323.

[14] 郑秀难,官郑,张晓丹.608名中小学生掩饰性状况及相关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8):700-703.

(本文由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推荐)

2016-03-14)

(本文编辑:严玮雯)

杭州市科技计划重点专科专病项目(20140733Q49)

310007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身疾病科

张永华,E-mail:zyh16916@163.com

猜你喜欢

郁化火心虚心脾
中医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心虚”使人进步
『心虚』使人进步
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的理论探讨
董氏奇穴微络放血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观察※
[心虚]使人进步
虚心使人进步,心虚使人更进步
过桃花村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